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為什麽柯比的控球率那麽高命中率那麽低,正負值對球隊都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拉低球隊戰績的,禪師依然用他?

2023-05-02體育

真相1: 正負值有時帶有明顯的「欺騙性」。

先來說一下正負值的定義。 正負值計算的,是某位球員在上場時間內,球隊整體比分的輸贏情況,即球隊的凈勝分/凈負分。 累計凈勝分時為正,累計凈負分時為負。

比如一名球員上場了30分鐘,正負值為+15,這就意味著在這名球員出場的15分鐘裏,他的球隊凈勝了對手15分。反之如果一名球員上場了20分鐘,正負值為-5,就代表著這名球員出場的20分鐘裏,他的球隊凈負對手5分。

表面上,它可以 評估一名球員對比賽的影響力

但實際情況,可能完全不是這麽一回事。我們以本賽季的金塊隊為例。當約老師上場的時間,金塊通常都是在贏球的。這意味著和約老師同場搭檔的球員會吃到這份正負值紅利。無論他是賈邁爾·默裏、阿龍·高登還是勃勞恩。

因為方才說了,正負值體現的是當你上場時全隊的凈勝分。所以,它就存在一個較大的欺騙性 。即球隊表現好,不代表個人發揮好;反過來也一樣。

所以極端情況下,如果一名主力球員發揮出色,狂砍40+,但由於球隊慘敗,他的正負值就會被拉低。但實際看過比賽的人知道,他對於球隊的影響力和貢獻絕對不是負數,正負值無法體現這一點。

另外一種極端情況是一個比較菜的隊友(比如夸米·布朗),在柯比81分屠龍之夜,夸米·布朗僅僅貢獻2分。這也有了後來那個著名的笑話——我與柯比合砍83分。但因為那場球柯比手感太好,超神了。且湖人最終也拿到了比賽的勝利,那夸米·布朗的正負值大機率也是+的。但實際看過比賽的人知道,他對於球隊的貢獻很一般,正負值高完全是沾了隊友的光。

關於這一點,如果你有細心關註每賽季正負值榜的TOP10球員的話,會發現,出現在TOP10名單的球員往往不是詹庫杜這些多數人心中的TOP10球員。 而往往是一支最好的球隊(或者說是數據層面最好的球隊)中的大部份球員。 所以像夸米·布朗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這是正負值的欺騙性。

然後如果我們把時間跨度拉長,看一下知名籃球數據網站BBR釋出的自2000-01賽季以來球員單賽季季後賽正負值排名前10的球員,你又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秘密。

先給排名:

1、史帝芬-柯瑞(2016-17賽季,+245)
2、卓雷蒙-格林(2016-17賽季,+228)
3、柯比-布萊恩(2000-01賽季,+213)
4、雷霸龍-詹姆士(2015-16賽季,+209)
5、本-華勒斯(2003-04賽季,+202)
6、雷霸龍-詹姆士(2011-12賽季,+199)
7、雷霸龍-詹姆士(2016-17賽季,+195)
8、克雷-湯普森(2016-17賽季,+192)
9、卓雷蒙-格林(2014-15賽季,+192)
10、馬努-吉諾比利(2002-03賽季,+191)

發現了嗎?上面這幫人幾乎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都拿過總冠軍

勇士隊的柯瑞、湯普森、格林三人的正負值都在2016-17賽季達到了巔峰,而那年季後賽勇士的戰績是彪悍的16-1。

首輪4-0拓荒者,次輪4-0爵士,西決4-0馬刺,總決賽4-1騎士。

這意味著,勇士主力上場的大多數時間球隊都在贏球,也就是一種變相的「刷正負值」行為。所以,也難怪這份近20年正負值TOP榜單裏,竟然出現了三位同年的同隊球員。

雷霸龍在榜單中出現了3次,這與他過去十余年 極高的總決賽出勤率 息息相關。而三次上榜中,雷霸龍在11-12賽季,15-16賽季中都拿到了總冠軍。16-17賽季雖然總決賽不敵勇士,但雷霸龍的發揮依舊是現象級的。並且騎士在東部的突圍中橫掃了溜馬和暴龍,紳士橫掃了塞爾提克。

本·華勒斯、吉諾比利同理。它們上榜的那年母隊都是該年度的總冠軍。

最後,我們來看被題主看輕的柯比。柯比2000-2001賽季的正負值高居過去20多年聯盟的第3。那年初入鋒芒的柯比每場平均上場43.4分鐘,可以得到29.4分7.3籃板6.1助攻得全面數據。

但更為重要的是,他的身邊站著的不是夸米·布朗,而是「大鯊魚」奧尼爾,本世紀初全聯盟最好的球員——甚至可以去掉內線這個限定。而他在那個賽季也拿到了總冠軍,那年季後賽湖人隊的戰績是15-1(註:當年首輪是5局3勝,唯一輸掉的那場是AI攻陷斯台普斯)。

真相2:產量和效率的悖論題

除了正負值,題主還提到了籃球比賽中非常有趣的第2個現象,即產量和效率的悖論題。

通常來說,我們認為一名球員投籃命中率低,是他不擅長投籃的表現。

例如:雷霸龍生涯平均的三分命中率僅34.5%,07年第一次總決賽僅為28%。而通常我們認為三分命中率38%的球員才可以被稱作為投手,而像柯瑞這樣生涯三分命中率42.7%的球員,我們稱之為怪物。

而如果放低標準,以聯盟平均水準來要求球星的話。過去十年,聯盟平均命中率大約為45%,而三分命中率則為35%。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及格線,如果你低於這條紅線,就意味著聯盟中有接近一半的球員(剔除飲水機管理員),投籃準心比你好。

那如果以這樣的標準去評判,數據當然無法駁斥題主的觀點。因為柯比鐵是事實,柯比生涯平均投籃命中率是44.7%,三分命中率僅為32.9%——甚至不及知乎籃球區「公認」的不會投籃的詹姆士。

但正如前面正負值部份,我說的那樣,數據是有欺騙性的。

這裏的欺騙性是一個 產量和效率的駁論

我們再以柯瑞為例。柯瑞的三分夠變態了吧?不管是基礎數據,高階數據,還是比賽觀感都支持他是史上最好的投手,甚至與第二名之間是斷檔級別的。

但是如果你有心去看歷年聯盟三分命中率榜單的第一名,你會發現那個球員往往不是柯瑞。

而是盧克·肯納德(49.4%,每場平均2.3個),喬·哈裏斯(47.5%,每場平均3.1個),喬治·希爾(46%,每場平均1.4個)這樣的角色球員。

發現問題了嗎?

他們的產量,對比柯瑞,全都......少的可憐。

要知道柯瑞生涯每場平均要扔9個3分(中3.8記),僅僅是平均水平就超過了喬哈的生涯年。而在柯瑞巔峰的賽季,柯瑞每場平均可以進5+以上的三分,這對於過去我們印象中的那些頂尖投手來說亦是不可想象的。

雷·阿倫的生涯不過每場平均2.3記三分,巔峰也就堪堪破3。而瑞吉·米勒每場平均更是只有1.8記,巔峰三分產量只是盧克·肯納德的級別。

我知道,這當中有很大一部份時代原因。在90年代、00年代初期,聯盟的節奏沒有像現在這麽快,回合數少,更重視內線對抗。因此為投手設計的戰術,配比的權重無法與今日同日而語。

這些我都同意。

但我們同樣也應該承認,柯瑞持球投+接球投結合的打法,相比過去那些只會站在底角等待機會的投手,消化球權的能力強了不是一星半點。

是的,請註意我用了「消化球權」這一籃球術語。

那麽, 什麽是消化球權呢?

消化球權,顧名思義就是以各種不同的得分手段去完成球隊總出手數的一部份占比。 消化球權能力強的球員,往往在進攻端擁有相對全面的手段,是真正的得分手(因為如果能力不足,是很難擁有這樣的開火權的)。

舉個最近的例子。

賈邁爾·莫瑞今年季後賽的每場平均數據是:

27.7+5.5+6.1,失誤2.2,兩率48%+39.8%

例行賽:

20.0+4.0+6.2,失誤2.2,兩率45.4%+39.8%

也就是說,季後賽當馬龍教練給莫瑞大幅增加球權(主要是出手權)時。莫瑞的產量明顯上升了,他的效率卻沒有大的下降。

這就是消化球權能力強的體現。

那我們再來看另一位比較有代表的球員,綠凱老大塔圖姆。

例行賽:

30.1+8.8+4.6,失誤2.9,兩率46.6%+35%

季後賽:

27.8+10.5+5.3,失誤2.8,兩率46%+32.5%

從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塔圖姆的每場平均得分是有下滑的,但是他的出手權其實有所增加,球權也是,這點在他的助攻數據上漲中可以窺見一二。

塔圖姆消化球權能力強的體現在於當他的產量提升時,他的失誤沒有太大變化,這證明他有一定的開發進攻的能力(這點的反面就是他的好搭檔布朗,布朗季後賽的失誤率非常高)。

而兩率的輕微下滑更像是一種附屬品,即塔圖姆的進攻手段豐富,但還不夠豐富(他的近框表現不夠好),此外他還被迫承擔了許多英雄球/甩鍋球。當然,這也是馬佐拉希望他承擔的,因為凱子的另一個領袖杰倫·布朗並不具備消化如此多球權的能力。

從莫瑞、塔圖姆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一個球員消化球權強有不同的強法。一方面,進攻手段的豐富性會在冷酷季後賽體現出來,手段更豐富的球員往往會承接比較大的球權與出手權。另一方面,這也與球隊的配置有著直接聯系。如你所見,金塊擁有約基奇,他消化球權的能力甚至強於莫瑞,所以莫瑞承擔的更多是擋拆、持球單打、中距離高難度出手這部份的任務。而塔圖姆身邊只有杰倫·布朗, 所以他必須要扛起更多的球權,哪怕是以犧牲效率為代價。

回到題主最初的問題,柯比的效率低的原因。我認為,除了OK三連冠時期外,柯比的處境實際更接近於塔圖姆的情況。

即一個打法古典,技能包如此豐富的超級得分手。因為球隊消化球權的球員不足,以及自身風格的特質使然,而承擔了球隊大量產量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個經歷過那個時代的球迷,你應該不難得出「柯比的任務」即便在湖人的例行賽階段也是非常繁重的。他要用大量的面框單打、幹拔、背身後仰跳投去消化球隊的進攻。從他的投籃型別分布圖中就能清晰的看到這一點。

比如08-09賽季的柯比有著 高達34%的面框單打和14%的背身單打 ,而這些都是「魔球」主義者敬而遠之的部份。

而如果你去看那些效率魔王,比如雷霸龍,他的 轉換進攻、擋拆後的easyball, 占比會比柯比高很多很多。更不要提那些低產量,長期靠籃下吃餅和二次進攻活著的肉盾型中鋒。

所以,題主今天所說有一半是正確的。即在巨星中,柯比確實是一個正負值和效率低都不太高的球員。前者被夸米·布朗之流拖累了,後者則受制於自身風格以及球隊配置。

但這恰恰不是因為柯比菜,而是因為他足夠強。

只有球星擁有足夠強的消化球權的能力,他才會在季後賽擁有那麽多的出手,哪怕高產量伴隨著失誤、打鐵這些低效率的副產品。

否則,一個能力有限的「普通球員」,在季後賽連續出手3次不合理的進攻,他早就被換下去了,想一直在場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