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電影【中國乒乓】稱因宣發失誤改期 2 月 17 日正式公映,如何評價這一片方行為?

2023-01-25體育

這個通告寫得還蠻有水平,沒有指責其他電影,全部在說是自己的問題,也沒有說就不放映了,而是2月17日二次放映。(其實你已經延期了嘛......從初一改到初三)

我發現其中有一句話特別意味深長: 無法收獲更多觀眾的評析

這個話其實很有意思。

我們看看同期的其他電影,導演的敘事剪輯手法確實屬於是整活,【無名】是亂序蒙太奇,【滿江紅】是限制資訊視角和反轉,【流浪地球】是透過倒計時和紅顏攝像傳遞命定策略,【交換人生】內建身體交換的錯位感。

你瞅瞅,不都是花活嗎?放到視訊裏就是節目效果。

但是【中國乒乓】呢?

體育題材出圈的可能性並不高,因為題材小眾,用詞專業,很多時候像我這樣的外行就只能看個熱鬧。對硬核體育迷來說,又存在同類別門檻過高的問題,比如你是籃球迷,很大機率就不懂乒乓;你是冰滑迷,很大機率又不懂排球。如果不是骨灰級愛好者,除了現查資料找對比以外,誰會精確地明白 這個作品在現實事件改編的基礎上,到底致敬了哪些優秀運動員和梗

然後,體育題材的型別化敘事屬於是玩明白了。
畢竟結局不可能猜不到,最後大結局一定是當事人拿了冠軍,至於當事人是哪個國家的,就是哪國拿冠軍。當年看【排球少女】的時候,不就是小鹿純子所在的日本隊拿冠軍嘛。現在的【我心飛揚】【中國乒乓】【女排奪冠】最後當然是中國隊拿冠軍了,於是這種原本應該在結尾凝聚起來的緊張氣氛,一開始就輸了一半。

所以敘事一定是「三翻四抖」一波三折。最後一定是這樣: 臨危受命-一盤散沙-隊內奮鬥-隊員內訌-獲得小勝利-繼續訓練-倒數第二場輸掉比賽-最後上演驚天逆轉。

【大灌籃】【我心飛揚】、動畫電影【筐出未來】(就連動畫電影都逃不掉這種敘事套路),乃至這部【中國乒乓】,都是這樣的敘事節奏。如果只看一次也就還好,但看的次數太多之後,肯定審美疲勞。—— 想想動畫【排球少年】【灌籃高手】【閃電十一人go!】是不是都是這個套路

就算你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同期沒有其他高品質電影的競爭,也很難收獲 更多觀眾的評析 呀。

而且就算有,也只不過是兩個方面。要麽就是盤點裏面致敬了多少名場面,改編了多少歷史事件;要麽就說情感上如何跌宕起伏,人物刻畫如何堅韌不放棄。沒了。

還能寫出來啥?想誇的點,電影裏面自己也都誇了呀:中國教練的集體智慧、別人在休息的時候只有你在訓練、不要去管輸贏享受比賽就好。不過也沒有辦法,體育電影怎麽克制情緒,體育本來就是情緒充沛的產物,根本就沒辦法克制嘛。


因為已經看了7部春節檔電影了,所以只說我自己的觀感的話,如果只看春節檔最需要的合家歡、大團圓、喜慶勝利,又不那麽說教的內容的話,【中國乒乓】反而是最合適的電影作品。

雖然是審美疲勞,但敘述節奏拿捏得還是很穩定。一個春節檔電影本來就需要兼顧燃點、喜點和淚點三種不一樣的情緒表達,最好是能取到最大公因數,讓觀眾看一部電影有三重體驗,能被高昂的情緒帶著沸騰,能被幽默的故事帶著發笑,同時還能為作品中的人物感同身受。

【中國乒乓】應該是說完成的比較成功。

早期承擔喜劇戲份的,主要是鄧超飾演的戴教練和他的那些問題運動員們。戴教練的大背頭,象征著與國內完全不同的訓練方法,也帶來一種格格不入的滑稽感。中途抽煙脫隊的馬文和(?記不住名字)在雨地裏念檢討信的時候也貢獻了笑點,結果檢討信其實是戴教練原來寫的。

中間去瑞典比賽失利的時候,隊員們面臨離隊的危險,以及教練團四散的危機。最後還是由運動員的一封封問卷,呼喚教練團隊回來的場景貢獻了淚點部份。

最後氣氛也確實是烘托到位了,在最後一場對戰瑞典人的桌球比賽中,導演還故意不給正面比賽的鏡頭,用大量鏡頭去給到那些觀看電影的為之揪心的觀眾,給觀影者一個資訊錯覺,好像黃濤和瑞典人是你來我往的相互拉鋸,直到最後我們才知道,他一直是保持絕對領先優勢獲勝。

這種主旋律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也很吃中年觀眾的票房。但開頭就差點意思了。

那個瑞典搶劫的時間拖得太久,完全沒有任何必要,後面也沒有與此相關的呼應。我一度以為我進錯了場次,直到我看到國際桌總屢次改變規則的閃回,我才確信應該是沒問題了。

而這個國際桌總改規則的事情,其實不完全是針對中國,更多是要比賽好看、精彩,有觀眾願意關註才行。很多規則改變還是中國人自己提的建議,必須徐寅生就提出小球要改大球,比賽才能好看。有些規則反而更不利於外國運動員,比如「發球不要遮擋」,華德納就很不適應。

而且如果比賽冠軍一直都是某國包攬,其他國家運動員不願意加入,比賽也沒有什麽懸念。為了發揮更多競爭感,我們這幾年還總是派出優秀的運動員和教練去國外傳授經驗,以更好的提高國際整體水平。沙拉拉更直接地表示:「中國隊總是大包大攬的格局並不好,如果中國隊總是提前囊括,就連中國人自己也會覺得沒勁,他們就會把興趣轉到其它運動計畫上。而歐洲的國家因為如果永遠贏不了中國隊,電視也不轉播,桌球市場就會受影響。」

當然我也不是內行,就扯了些資料,可能有錯,但大致上還是能說明問題。單純靠這種切片方式強化中國隊一直受人欺淩的敘事,是不是有可能會失靈呢?

還是有可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