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空間,這片距離地球表面20至100公裏的區域,一直是人類探索的前沿陣地。
繼去年12月四川淩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四川淩空天行)的「筋鬥雲」高速沖壓發動機試飛圓滿成功之後,1月20日,四川淩空天行在成都舉辦「雲行」超音速飛機產品釋出會,揭開了下一代超音速飛機驗證機「竄天石猴」的神秘面紗。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釋出系該款驗證機設計方案和效能參數首次公開,和「筋鬥雲」一樣,是地地道道的「成都造」
。
▲「竄天石猴」首次對外展示
「超音速客機正在突破與回歸。」四川淩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飛機總工程師鄧帆表示,根據規劃,2026年超音速飛機「竄天石猴」(代號為「CUANTIANHOU」)將完成首飛,2030年高速客機「齊天大聖」(代號「DASHENG」)實作客機原型機首飛。
看產品:
國產超音速飛機新突破
紅星新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竄天石猴」超音速飛機機型長度為7公尺,重量1.5噸,配備雙發動機,整體設計修長,采用黑色塗裝配以橙色點綴。其巡航速度可達馬赫4(四倍音速,約4900公裏/小時),飛行高度達20公裏,全球出行僅需3小時。
從全球來看,超音速飛機一般有航空和航天兩條技術路線,「雲行」系列超音速飛機采用的是航天路線,速度可以達到很高,但沒有那麽多成熟技術借鑒,需要在工程設計上實作從一次性到可重復使用的轉變。
據鄧帆介紹,在技術層面,「竄天石猴」采用了多項創新技術
。例如,其發動機采用了旋轉爆震燃燒技術,這種燃燒方式產生的強大能量推動發動機工作,火焰傳播速度高達每小時7000公裏。
▲「竄天石猴」首次對外展示
2026年,「竄天石猴」的首飛將是全系統的綜合考核
,包括起降方式、氣動布局、材料效能、熱管理能力以及發動機表現等多個關鍵技術指標,將是從技術驗證進入工程化落地的關鍵環節,標誌著「雲行」系列超音速飛機邁入密集研發與試飛的新階段。
▲「筋鬥雲」發動機「JINDOU-400S」
本次釋出會還推出了下一代「筋鬥雲」發動機「JINDOU-400S」。從JINDOU-400到JINDOU-400S,四川淩空僅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叠代。新推出的筋鬥雲「JINDOU-400S」發動機將用在「竄天石猴」驗證機上,它的結構設計更加最佳化、重量更輕、長度縮短。在保證效能的前提下,發動機的功率重量比和推力顯著提升,從而為飛行器提供更強大的動力支持。
談計劃:
打造一個「西遊宇宙」
「我們計劃打造一個‘西遊宇宙’。」鄧帆表示,作為獨立子公司,成都公司主要有兩個任務。
一方面,是建立完整的國內從事超音速飛行技術與套用服務的商業航天研發團隊。
「過去一年多,我們在成都已建立起一支約200人、具有實戰經驗的航空航天類人才隊伍。」他強調,建立這樣一支能適應新的研發模式且有戰鬥力的團隊至關重要,可以為國家未來關鍵產品隨時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是在成都完善相關產業鏈,實作產業升級。
鄧帆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作為商業航天領域「鏈主」企業,四川淩空天行的幾十家供應商大部份來自四川本地,並從方案設計、加工裝置等方面深入參與其中。這樣一套完善成熟的在地化產業配套,可以為企業省去大量時間和資金成本。
▲鄧帆介紹「竄天石猴」
除了成熟的上下遊配套和優渥的城市資源,四川淩空天行選擇成都的另一個原因,是優良的營商環境。
「從北京引入成都,成都高新區給予了非常優厚的政策支持,還提供了無微不至的服務。」鄧帆回憶,四川淩空天行剛落地時,面臨著總裝過渡廠房選擇的問題。彼時,成都高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專程開車陪同,前往提前選出的好幾家廠房逐一檢視,「有問題現場馬上打電話解決,效率非常高」。此外,在供應商對接方面,成都高新區也主動梳理名單,一一幫忙對接。
▲鄧帆介紹「筋鬥雲」發動機「JINDOU-400S」
關於下一步打算,鄧帆表示,四川淩空天行位於成都未來科技城的基地計劃於今年建設完畢,屆時將在成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未來,包括‘筋鬥雲’‘竄天石猴’等在內的發動機、飛機等產品序列,不僅研發在成都,其制造、總裝、出廠等完整產業鏈都將在成都完成。」
在淩空天行整體戰略布局中,成都也被寄予厚望。「除了打造‘西遊宇宙’,我們也計劃在十年內,助力成都打造為全球超音速飛行樞紐。」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攝影記者 王效
編輯 歐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