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百強故事」成都蛟龍港——創新驅動 綠色引領 繪就綠美園區

2024-12-06社會

成都蛟龍港建立於2000年,由香港蛟龍集團投資開發,目前在成都建成兩個園區(成都蛟龍港青羊園區、成都蛟龍港雙流園區),已連續11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被評為「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獲得「四川省優秀民營企業」「四川省優秀民營企業家」雙百榮譽稱號,被列為「成都市工業集中發展示範區」「成都市非公經濟統戰工作示範區」。成都蛟龍港作為民營企業發展平台、中小微企業孵化園,截至目前,園區共引進市場主體4830多家,年上繳稅收突破6億元,常住人口突破12萬人。

從單一的民營工業園

發展成為全國首家民營港城園區

實作產城融合發展

形成了業界獨創的「蛟龍模式」

成都蛟龍港是如何做到的?

又有哪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一起探尋企業高品質發展

背後的故事↓↓

馬路的蛻變——高線公園

生命之樹一角

成功將馬路改造為獨特的立體交通體系:地下一層被規劃為快速通道,確保車輛高效通行;地上一層設計為大型平面停車場,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停車空間;地上二層打造為高線公園,實作下樓即是景區,出門即是公園。這一創新設計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一個綠色、生態的休閑場所,還實作了交通與休閑的完美融合,提升了城市的生活品質,為區域發展註入了新活力。

購物中心的蛻變——文商旅新地標

浩海立方海洋公園

打破傳統商業模式,透過文化、商業、旅遊的深度融合,蛟龍港·海濱城景區實作了從傳統購物中心到現代文商旅新地標的華麗蛻變,不僅提升了商業營運效率,為市場註入了新的活力與魅力,更為成都乃至全國的文旅產業發展樹立了標桿。

購物中心房頂的蛻變——天空淥道碳中和計畫

蛻變後的購物中心樓頂

充分利用購物中心樓頂已有城市空間,打造碳中和計畫,不僅實作了空間利用方式的創新,更彰顯了綠色發展的理念。該計畫於2022年獲國檢集團頒發的碳中和證書。

汙水處理廠的蛻變 ——白河生態博覽園

白河生態博覽園(效果圖)

順應地域特色,積極倡導並實施高效迴圈利用能源、資源的綠色低碳汙水處理廠建設,對園區內日處理能力達3萬噸的汙水處理廠進行提標升級改造,采用創新建設模式,運用智慧化處理工藝,推動汙水處理廠永續發展的同時,促進了環境、資源綜合利用與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實作減汙、降碳的雙重效益。

園區房頂的蛻變 —— 綠色油田


專利疊加實作廠房房頂光伏滿覆蓋

目前,成都蛟龍港正在大力挖掘「綠色油田」,高效利用300萬㎡園區屋頂資源,打造「源網荷儲」計畫。該計畫將采用自發自用、儲能和余電上網等多種消納方式,並使用自主研發的支架專利技術和新型分布式光伏元件,有效發揮園區屋頂的空間價值,實作光伏元件的全覆蓋,兼顧光伏發電和建築美觀雙重目標,為園區永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

工業園區的蛻變 ——零碳園區

318MW光伏+200MW儲能數據中心(效果圖)

從每年向國家電網購買3億度電到向國家電網送電;從高耗能、高排放的傳統工業園區蛻變成為綠色、低碳、永續發展的零碳園區,透過「源網荷儲」計畫,不僅徹底改變了園區的面貌,更樹立了新時代工業園區轉型升級的標桿。


堅持最佳化發展環境。 在發展過程中,多措並舉,解決了當地農民搬遷,中小微企業拿地難、建廠難、資金短缺、壓力大,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階段性住房困難及留守兒童等問題。同時,不斷最佳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環境品質、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打造淥能產業園,持續努力為園區入駐企業提供高效、便捷、舒適、綠色的生產生活環境。

堅持發展新質生產力。 始終堅持以園區企業和園區居民為中心,從馬路的創新轉型,到文商旅融合的新地標建設,再到綠色轉型的積極探索,成功將創新思維轉化為新質生產力,使蛟龍港從以前的傳統農村發展成為人氣興旺、幸福繁榮、綠色和諧的產城融合的現代新城,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堅持綠色低碳發展。 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效益,致力於打造一座綠色低碳、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產業園區。未來,成都蛟龍港將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不斷探索和創新永續發展的模式和路徑,努力為入駐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綠色的服務和發展環境,為國家「3060」雙碳目標的實作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 川商頭條

「閱讀原文」 了解更多資訊

三下 示喜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