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在訊息飛了一晚上之後,11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亭發表講話稱,「俄軍對烏克蘭軍工企業進行了聯合打擊。攻擊中俄軍測試了沒有搭載核彈頭、代號‘榛果’的新型中程高超音速飛彈」。普亭聲稱,「榛果」飛彈能夠以10馬赫的速度打擊目標,目前沒有反導系統可以攔截這種型別的飛彈。
早在6月28日,普亭就在國家安全視訊會議上說:俄羅斯應該開始生產新型中程飛彈,然後決定部署問題,以確保北約國家和美國的亞洲盟友在射程範圍內。看起來,俄羅斯已經行動了。
這次飛彈的彈著點在札波羅結以北90公裏的聶伯河邊。從戰術上說,這樣做並無必要。札波羅結有俄軍控制區,聶伯羅離頓內次也只有200多公裏,俄軍完全可以用射程小得多、成本低得多、使用靈活得多的戰術飛彈發動攻擊,包括量大管飽的「小摩托」。但俄軍選擇了雷聲大、雨點大的中程飛彈。
烏克蘭方面一開始宣稱,俄軍發射了RS26洲際飛彈,當然最後被證實是誤傳。其實這也不是說不可能。RS26的射程至少為5800公裏,這是在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到庫拉飛彈靶場的試射中實測過的。但按照烏克蘭的說法,飛彈從阿斯特拉罕發射,只有1000多公裏,需要用高彈道才行。
社交媒體上流傳的據稱是俄飛彈分彈頭落地畫面
但烏克蘭方面也不完全是誤傳。據報道,「榛果」是俄羅斯進入21世紀後新研制的中程高超音速飛彈,確實是基於RS26。RS26可搭載分導式多彈頭(MIRV)、機動彈頭(MaRV)和「先鋒」高超音速滑翔彈頭。根據媒體視訊,落入聶伯羅的飛彈有6道明亮的彈跡,符合多彈頭的特征。6000公裏的射程剛好超出一般認為的5500公裏中程飛彈上限,改裝成先進中程飛彈正合適。甚至有人認為,俄羅斯研發這樣一款射程勉強達到洲際的飛彈,本意就是研發替代SS20的中程飛彈,只是研發時俄羅斯尚未結束【中導條約】,需要掩人耳目一下。
「榛果」既然是中程飛彈,射程相比於洲際飛彈的RS26可能有所縮短。比照SS20的射程,可能也在5000公裏級。得益於12x12的機動發射系統,「榛果」的部署和使用十分靈活。西方原本認為這是一款還在測試階段的飛彈,但俄羅斯正在透過實戰來測試這一全新的飛彈,矛頭則清晰無誤地直指北約,包括美國。
1987年,雷根和戈巴契夫簽訂美蘇【中導條約】,禁止美蘇研發和部署500-5500公裏射程範圍內的陸基飛彈,包括巡航飛彈。根據條約,美國拆除所有「潘興」中程飛彈和陸基「戰斧」巡航飛彈,蘇聯拆除所有SS20中程飛彈,兩國都不再擁有中程飛彈。
1987年,雷根和戈巴契夫簽訂美蘇【中導條約】(資料圖)
【中導條約】是美蘇核軍備控制的裏程碑,但在2019年被川普廢除了,直接理由是俄羅斯的SSC8陸基巡航飛彈已經違反了【中導條約】,真實理由實際上是中國拒絕加入【中導條約】,形成對美國的單邊優勢。
結束【中導條約】後,美國重新研制中程飛彈,OpFires和高超音速的LRHW都屬於中程飛彈,目標當然是中國。直到烏克蘭戰爭爆發,美國認為俄羅斯已經是死老虎了,只是需要再踩上一只腳,確保永世不得翻身。
中程飛彈的射程低於洲際飛彈,主要用於戰區範圍的打擊。比如說,SS20可以從蘇聯境內打擊整個歐洲的目標,「潘興2」則可從中歐打擊大部份烏拉爾以西的目標。
中程飛彈曾經全部是核彈頭的,美蘇【中導條約】一刀切地禁止一切中程飛彈,包括中程彈道飛彈和陸基巡航飛彈,核彈頭和常規彈頭,但對空射和艦射(包括潛射)巡航飛彈網開一面。
很顯然,美國拒絕放棄自己的優勢領域。蘇聯曾經認為自己能趕上來,同意了美國把空射和艦射巡航飛彈排除在外,但蘇聯解體使得這一期望落空,直到近些年才開始大量部署可供實戰的空射和艦射巡航飛彈,並在敘利亞和烏克蘭的戰爭中得到使用,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克拉布」(也譯作「俱樂部」)艦射巡航飛彈和Kp5/101空射巡航飛彈。
普亭講話特指中程核飛彈,但擴大到中程常規飛彈也是可以想象的事情。在聶伯羅實戰使用的「榛果」飛彈就是常規彈頭的。
實際上,中程常規飛彈是中國的發明。
中國長期缺乏戰區打擊力量。在飛彈時代之前,轟-6是唯一具有某種戰區打擊能力的武器平台,但過於老舊,實戰價值不高。因此,中國另辟蹊徑,將中程飛彈核常兩用化,東風26就是典型,還有東風21。東風17甚至東風16的射程,也大大超過中程飛彈下限,現在還要加上巡航飛彈。
在海上和空中,中國也研制和裝備了各種新型飛彈,初步具備完備的戰區打擊能力。重要的是,中國的戰區打擊飛彈具有很大的數量,不僅具有核打擊能力,用於常規打擊也能造成有效的殺傷和摧毀。
現在,遙遠的關島都成為中國戰區打擊力量的目標,日本、菲律賓更是在火力範圍之內,極大地破壞了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部署。
相比之下,俄羅斯在按照【中導條約】要求拆除SS20後,巡航飛彈長期接不上,戰區打擊能力依賴圖-22M和圖-160轟炸機。多次實戰表明,這些轟炸機的實戰效果低於期望,使得俄羅斯的戰區打擊能力形成短板。
在烏克蘭戰爭中,俄羅斯透過在蓋瑞寧格勒部署的「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飛彈威脅北約國家,但射程總是局促了一點。而且蓋瑞寧格勒不大,夾在波蘭和立陶宛之間,是不與俄羅斯本土接壤的飛地,戰略地位脆弱,很容易被一鍋端。
用米格-31發射的「匕首」高超音速飛彈(實際上是「伊斯坎德爾」的某種空射變型),在戰術使用上更加靈活,但米格-31數量有限,機械狀態普遍不好,也需要前出突防、深入到戰線後方一定深度後,才能到達有效發射位置。
俄羅斯重新部署大量「榛果」中程飛彈後,打擊選擇就多了。
SS20是核彈頭的。由於機動發射、精度很高,發射準備時間很短,在冷戰末年對北約構成嚴重威脅。機動發射、發射準備時間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高精度核武器的作用就不那麽顯而易見。
核武器威力大,但威力並不是越大越好。用於戰術核打擊的話,核武器的威力需要「剛好」,既確保摧毀目標,又降低附帶殺傷。這是避免不可控核升級的關鍵。
誰都希望戰術核武器不僅是威懾,也是可用的選項。一跨過核門檻就自動觸發互相摧毀,是關於核戰爭的迷思。在核大國之間,互相摧毀是用於確保不會一敗塗地,不可能導向勝利。在還有一線希望的時候,誰都不會輕易走上共同自殺的不歸路。「大不了同歸於盡」是幼稚的爽語,不是成年人的思維。
因此,命中精度很重要,威力可調同樣重要,這是使得戰術核武器具有可用性的關鍵。SS20做到了高精度,還沒有做到威力可調,但已經威脅夠大了。作為SS20的替代,「榛果」應該配備了可調威力的核彈頭。還能搭載常規彈頭,這在聶伯羅的實戰中已經驗證過了。核常兩用使得「榛果」的有用性大大提高,而且這是與高超滑翔彈頭相結合的新型中程飛彈。
RS-26「邊界」飛彈是一種基於RS-24「亞爾斯」飛彈研制的新型飛彈,圖為2024年莫斯科勝利日閱兵式上的RS-24洲際彈道飛彈系統 視覺中國
中程飛彈彈道低,飛行時間短,發射陣位和目標選擇靈活,不易被攔截。除非飛彈彈跡剛好飛越攔截陣地上空,攔截彈很可能還沒有飛完斜距,來襲飛彈已經飛出攔截視窗了。
中程飛彈的飛行速度大大超過短程彈道飛彈。采用高超滑翔彈頭後,彈道更加低平,而且機動多變,現有以逆彈道為基礎的反導機制很難應對。不管是「愛國者」還是「薩德」,都不能可靠攔截。這使得射程之內的指揮中心、通訊中心、防空陣地、機場都成為優先目標。
俄羅斯方面明確點名在波蘭、羅馬尼亞的「陸基宙斯盾」基地為潛在的優先打擊目標,這些都在北約國家境內。但俄羅斯認為,北約武器直接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俄羅斯武器也能直接打擊北約境內目標。
對於烏克蘭戰場,中程飛彈也有大用,尤其具有嚴密防空保護的高度設防目標。中程飛彈的「不可攔截」性確保可靠打擊。
一段時間以來,北約不顧俄羅斯的一再警告,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不斷升級,戰爭早就不限制在烏克蘭境內。烏軍突入庫爾斯克更是對俄羅斯的直接入侵。說起來,這也是禮尚往來,但禮尚往來肯定是雙向的,尤其在俄羅斯有能力擴大戰場的情況下。
普亭在6月28日的視訊講話裏,還提到「美國的亞洲盟友」,這主要指日本和南韓。日本和南韓離俄羅斯遠東很近,「伊斯坎德爾」的射程只有500公裏,但「榛果」覆蓋整個日本列島和南韓就毫無壓力了。
而「榛果」一旦部署到堪察加半島,就是全新的維度。從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發射,整個阿拉斯加(尤其是格裏森堡的中段反導基地)都在射程範圍之內,夏威夷也在射程之內。如果射程達到6000公裏,則西雅圖、舊金山也在射程之內。
但歐洲部署才是重點。
在烏克蘭戰爭中,美國ATACMS戰術彈道飛彈和英國「風暴影」巡航飛彈,早就用於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現在美英公開取消使用限制,放手讓烏軍用北約提供的戰區打擊武器發動攻擊。
必須說,不管是數量還是威力,這些飛彈對俄羅斯來說,只能制造一點皮肉傷,不能左右戰場。但這樣的逐步升級很煩人。考慮到烏軍的戰場危局,接下來很可能是北約部隊成建制參戰,這將極大擴大戰爭規模。俄羅斯不怕打大,但還是希望避免打大。提高威懾等級就是用來幹這個的。
另一個危險的方向是芬蘭。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後,上躥下跳,頻繁在芬俄邊境舉行大規模演習。即使在冷戰時代,這也是蘇聯的「安全方向」,現在不同了,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普亭強勢回擊,修改核政策,無核國家在有核國家的支持下對俄羅斯發動攻擊,俄羅斯將視作聯合攻擊,有權動用核反擊。對聶伯羅的「榛果」攻擊,清楚地展示了俄羅斯動用核武器的決心,不要再把俄羅斯關於核升級的立場當作空洞的威脅。
在「榛果」之前,俄羅斯只有米格-31發射「匕首」這一個辦法,但火力密度太低,這裏的「有辦法」只是比「沒有辦法」強一點。大量部署中程飛彈後就不一樣了,俄羅斯有能力不再只是「說說而已」了。
在北約東擴、俄羅斯步步退後的情況下,重新擁有中程飛彈使得俄羅斯再次擁有可以打擊整個歐洲的手段,實質性地改變了歐洲軍事力量對比。「榛果」毫無疑問具有攜帶核彈頭的能力,但核常兩用的話,將大大降低使用門檻,提高戰術靈活性。
普亭重新研發和部署中程飛彈,可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比他動用核武器的威脅要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