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與東協開啟自貿區3.0版談判,與新加坡完成自貿協定升級談判,與柬埔寨簽署自貿協定,經貿合作掀起了新的高潮
中國-東協產能合作帶動了地區國家經濟增長和就業,加快了東協國家工業化行程,也提升了中國和東協在全球產業鏈布局中的地位
目前,東協10國均已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已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官方儲備
迄今,中國已與緬甸、寮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等7個東協國家就構建命運共同體發表聯合聲明、行動計劃或達成重要共識,並與5個中南半島國家攜手共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文 | 駱永昆
東南亞與中國山水相連、利益相融、命運與共。中國高度重視發展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並把東協視作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長期以來,中國堅持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與東南亞國家積極開展合作,攜手共建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以務實合作促進地區發展繁榮、以協商對話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以戰略協作支持東協中心地位,為地區國家發展帶來了機遇。
金港高速公路連線柬埔寨首都金邊和該國最大深水海港施亞努港,是中國路橋按「建造 - 營運 - 移交」模式投資的計畫(2023年5月8日攝) 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供圖
經貿合作打造地區增長中心
發展是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所在。早在1967年8月東協成立之初,經濟和社會發展就成為東協的要務。冷戰結束以來,東南亞國家普遍把經濟外交作為對外戰略的主要內容,積極推進地區一體化建設。中國本著互利共贏原則,與東南亞開展經貿合作,推動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促進地區共同發展。
1991年,中國和東協開啟對話行程後,雙方的經貿合作開始加速。2010年,中國-東協自貿區啟動。在自貿區的推動下,2013~2022年,中國和東協年貨物貿易總額從4436億美元增長到9753億美元。同期,中國累計在東協國家直接投資1352.4億美元。
2015年11月,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2023年,中國和東協貿易規模達6.41萬億元(約9117億美元),雙方連續4年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其中,中國與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的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截至2023年7月,中國和東協累計雙向投資額超過3800億美元,中國在東協設立直接投資企業超過6500家,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
當前,中國與東協開啟自貿區3.0版談判,與新加坡完成自貿協定升級談判,與柬埔寨簽署自貿協定,經貿合作掀起了新的高潮。東協與中國的緊密經貿合作已成為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基建投資深化地區互聯互通
基建滯後是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瓶頸之一。相關國家資金不足,難靠一己之力改善基礎設施狀況。
中國高度重視與東南亞國家的基礎設施合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提出後,地區國家積極響應。此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基建合作全面展開。目前,東協10國全部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柬埔寨、寮國、菲律賓等國成為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MCDF)基金捐款方和重要合作夥伴。如今,中方投資和承建的一大批標誌性基建計畫,如柬埔寨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金港高速公路、越南的首條城市輕軌吉靈-河東線、印尼的第一條高鐵雅萬高鐵、寮國的標誌性鐵路中老鐵路等開通營運,極大提升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截至2024年5月,中老鐵路運送國際旅客突破20萬人次,中國國內25個省區市開行的中老鐵路跨境貨物列車覆蓋寮國、泰國、緬甸等國,使寮國實作了從陸鎖國到陸聯國的轉變。
此外,中泰鐵路、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及南部鐵路等工程建設持續推進。其中,東海岸鐵路為馬來西亞及周邊國家創造超過1.8萬個就業機會,招錄屬地員工累計超過6500人次,給當地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目前,連線泰國曼谷(阿披瓦中央車站)與寮國永珍(坎薩瓦車站)的跨境鐵路已建成通車,這將改善泰老兩國間的鐵路交通並連線中老鐵路,增進地區互聯互通。
產能合作帶動東南亞轉型升級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地理相近,產業鏈互補性強,具備產能合作的良好基礎。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東協自貿區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的紅利效應持續釋放,產能合作逐漸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合作的新增長點。
近年來,中國對東南亞投資的步伐顯著加快,主要覆蓋機電儀器裝置、化學工業、金屬和非金屬制品、紡織服裝等產業,中國與東協國家的產能合作正日益深化。
一方面,中國與東協發表了【中國-東協產能合作聯合聲明】及【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產能合作聯合聲明】,與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越南等國建立了雙邊產能合作機制,推動了大批產能合作計畫落地實施。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是,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區開創了「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新模式。
另一方面,中國與東南亞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聯,實作了融合發展。中國鞋類產業、紡織服裝產業、手機零部件的組裝制造向越南、印尼、柬埔寨、緬甸等國家轉移,都實作了互利共贏。
近年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綠色能源、數位經濟等領域的產業合作不斷深化。比亞迪、長城、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陸續在東南亞建廠、采購、銷售。其中,長城汽車在泰國、馬來西亞、寮國和汶萊市場已實作常態化營運,並擬於2025年在越南設立組裝廠,放射線周邊國家。
中國-東協產能合作帶動了地區國家經濟增長和就業,加快了東協國家工業化、現代化行程,也提升了中國和東協在全球產業鏈布局中的地位。
金融合作穩定地區環境
金融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濟、貿易與投資合作的重要支柱。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就與東協國家啟動了金融合作。2000年5月,「東協+3」財長會議在泰國清邁簽署了建立區域性貨幣互換網路的清邁倡議。2010年,東協與中日韓等國推進清邁倡議多邊化行程,彌補了區域流動性資金的供需缺口,提升了區域金融一體化水平。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與共建國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目前,東協10國均已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已將人民幣納入官方外匯儲備。中國與柬埔寨、印尼、越南簽訂雙邊本幣結算協定;與印尼、寮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簽訂貨幣互換協定;與馬來西亞探討貿易本幣結算方案。同時,中國還在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建立人民幣清算行。
相關數據顯示,2013~2022年,中國與東協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增長近20倍。截至2022年末,中國-東協雙邊本幣互換協定金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值得註意的是,2021年3月,清邁倡議多邊化(CMIM)協定特別修訂稿正式生效。此次修訂主要內容包括:在清邁倡議多邊化協定中增加本幣出資條款;將清邁倡議多邊化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貸款的脫鉤比例從30%提高至40%。
中國與東協的金融合作,有助於穩定地區金融環境、減少美元政策變動帶來的負面影響、保障本幣的穩定性。
金融合作深化帶動了東協推進本幣交易、擺脫美元負面影響的行程。2023年,東協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批準建立東協範圍內的本幣交易框架,東協峰會則發表了關於推進區域支付互聯互通和促進本幣交易的宣言。印尼宣布成立「本幣交易國家特別工作群組」。馬來西亞提出「增加本幣結算」倡議,其總理安瓦爾在與我領導人會晤時呼籲建立「亞洲貨幣基金」。
在馬來西亞彭亨州馬中關丹產業園聯合鋼鐵(大馬)集團公司工廠,一名中國員工在主控室工作(2024年6月13日) 程一恒攝/本刊
戰略協作支持東協中心地位
東協中心地位是亞太地區歷史發展的特定產物,也是東亞合作的重要支撐。冷戰結束以來,東協憑借「東協+1」「東協+3」「東協+8」等一系列以東協為中心的多邊機制,積極與大國開展各領域合作,使東協成為亞太地區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中國積極推進與東協的戰略協作和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是以東協為中心的地區多邊機制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長期以來,中國支持東協堅持戰略自主、開放包容,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支持東協在區域架構中發揮中心作用和領導力,並在東協與中日韓合作、東亞峰會、東協地區論壇、亞洲合作對話、亞太經合組織等合作機制中與東協保持溝通與合作。
同時,中國支持東協共同體建設,尊重和支持東南亞國家以不幹涉內政、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透過對話處理分歧為主要內容的「東協方式」處理地區與國際事務,助力東協應對美國「印太戰略」的沖擊,緩解地區國家「選邊站」的壓力,維持地區戰略穩定和以東協為中心的地區秩序。
迄今,中國已與緬甸、寮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等7個東協國家就構建命運共同體發表聯合聲明、行動計劃或達成重要共識,並與5個中南半島國家攜手共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必將建成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