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雁默:有人說先處理台海再處理南海,但長榮信嗎?

2024-08-26社會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有一種論點認為,先解決台灣問題,再解決南海問題比較妥當,並稱之為「戰略平衡」,而大陸正在這麽做。對於急統派的我而言,這話聽起來當然舒暢,然而,現實是如此嗎?
外界觀察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積極性,有許多指標,例如:大陸是否拋售美債;美軍是否後撤;兩岸關系的冷暖跡象;賴清德的言論;日菲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等等區域內的互動現狀。而除此之外,個人會將台商與國民黨的態度也視為指標,簡言之,若台商與國民黨態度不變,我很難做出「積極」評估。
因此,如果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步調讓人感覺遙遙無期,那麽解決南海問題就是「遙遙無期+遙遙無期」。換言之,將南海與台海問題用「順序邏輯」看待,其實並不現實,主要原因是,美國不會讓中國按順序處理周邊問題。
南海、台海,與東海問題三者,彼此間的關系難以切割幹凈,對美國而言是「第一島鏈」的一盤棋,而不是分為三盤棋與中國賽局,所以即便中方想按優先級一一「解鎖」,恐怕也難以如願。
解決之道,就是從三海問題的矛盾中下手,行動務求「舉一反三」,一帖藥同時消除多處痛感,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今年以來,我反復強調「戰術」就是為此,因為美國之長在於戰術靈活,美國之短在於戰略錯誤,中國剛好相反。
戰術原則是小題大作,而絕不是大事化小,唯有如此,許多突發事件才能被視為打破僵局的杠桿,實作戰略推進,而不是視為棘手的麻煩。本文就菲律賓、日本與台灣問題,再做一次分析,切入點是「巴黎長榮桂冠事件」,以及「台漁船遭日本扣押事件」。
大陸解決台灣問題轉向積極?長榮不信
巴黎長榮桂冠酒店的「剪五星旗」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是非曲直很清楚,大陸民間很憤慨,台灣當局很惡毒,大陸官方很為難,長榮集團很迂腐。整個事件最受傷的,不是長榮,而是和平統一路線。
此一事件,無論大陸官方願意不願意,已被視為大陸解決台灣問題決心的風向球。而類似事件,未來還會層出不窮,因此必須有一個妥善的危機處理模式。
巴黎長榮桂冠台籍蘇姓經理,將萬國旗中的五星旗剪掉,被要求補掛,還悍然拒絕。我的問題是:如果該經理是中國大陸籍,大陸官方會怎麽處理?會不會用刑法第299條,以侮辱國旗、國徽、國歌罪論處?或是用其他方式處理?
無論用什麽方式處理,對台籍「嫌犯」是不是比照辦理?如果不是,如何實作「台灣問題內政化」?此問題攸關的是「和統戰略」的主要內容——融統政策。
台灣親綠媒體,打一開始就將事實真相帶偏,稱巴黎長榮桂冠酒店只是「拒掛」,但真相是「剪掉」,被抗議還拒絕「重掛」。「台獨當局」則在長榮兩度道歉之後,抨擊大陸「以商逼政」、「經濟脅迫」、「鼓動兩岸對抗」,縱容民族主義「損耗台灣穩定台海情勢的努力」。
大陸官方的考慮在於,到底要不要將民間的個別事件上升到官方層級?利弊得失如何評估?為難之處則在於,如何在「穩投資」與「反台獨」之間作取舍或平衡?
台灣學界的觀察是,大陸官方有意淡化事態,因此暗中施壓長榮給出「下台階」,避免民意過熱,也避免在美國大選投票前,兩岸對抗升高,擦槍走火。
個人的觀察點則是,台商仍用20年前的「脫罪咒語」解決公關危機,完全沒有與時俱進的跡象,而這一現象很難說明大陸解決台灣問題趨向積極。
長榮的第一次道歉聲明聚焦於「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連通關密語「九二共識」與「反台獨」都沒有。第二次道歉聲明終於補上了通關密語,也因此讓「台獨當局」為大陸貼上「以商逼政」的標簽,回頭洗腦台灣民眾。不過,「抗中保台」何患無辭?大陸無需在意「台獨」當局說什麽。
長榮兩次聲明都提及前總裁張榮發的「中國情」,以及此理念下的具體作為,稱長榮集團也一如既往秉持張總裁的理念雲雲。然而,張榮發已過世八年,「台獨」掌權也已8年,兩岸關系不進反退,時局已發生180度變化。長榮集團還拿老黃歷說事,使用老黃歷說詞通關,不是間接說明了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步調,仍「一如既往」嗎?
從長榮的態度,可以窺見大陸台商的集體意識,仍傾向認為「繼續拖」才是實況,而大陸人民的不耐煩,可以忽略不計,只要念一下祖傳咒語,讓官方有下台階即可平息事態。
換言之,論大陸是否積極處理台灣問題,至少長榮是不信的。
既然秉持張榮發理念,長榮要不要開除「台獨高管」?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便使得通關密語愈來愈像是廉價的口惠,言詞對不上行為,以致時不時發生的突發事件一再損耗和統公信力,一再堆疊大陸人民對台灣人民的不滿,這會使得融統政策兩面不討好,最終歸於無效。
持平而論,大陸官方若高調處理,會被譏笑為「大炮打小鳥」,但若低調處理,也會被認為「打台獨是打假的」,分寸確實不好拿捏。
因此,何不回歸法律面,將個案以個案方式處理,以免事態失控?如上述,海外台僑享受與陸僑同等待遇之余,遵守一致的法律規範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若權責相符的概念無法貫徹,融統政策勢將愈來愈走向形式主義。
確實,將「台獨」民眾繩之以法有執行層面的問題,但意義非凡,因此不應妨礙法律面的「反台獨」政策。我們最應避免的是,台灣人民全被大陸人民視為特權份子,就因幾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如果大陸希望外界相信,解決台灣問題刻不容緩,那麽就應拿出辦法消除質疑聲浪,「反台獨」務求滴水不漏。至少,我們應看到台商說說「新通關密語」,而不是拿「舊通關密語」當保命符。台商持續「一如既往」,形同反諷大陸言行不一,根本拿台灣沒辦法。
有些參加大陸各種兩岸研討會的台灣學者也一樣,至今還在向台灣輸入20年前的陳腔濫調,只講和平卻避談統一,讓「台獨」與美國愈來愈安心「促獨」。只講和平誰不會?連賴清德現在都朗朗上口,和平二字早成了「台獨分子」的保命符。
至於當前的國民黨中央,連「中華民國」都能拿來當「華獨」遮羞布,利用和平發展與反「台獨」口號遮掩其「親美遠中」的各種行為,自然更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國民黨高層可以公開說中國國民黨絕不是「親中黨」,心虛說台灣人「也可以」是中國人,黨的「立委」說在巴黎奪金的中國台北選手是「中國人的驕傲」而被綠營集中攻擊,黨中央還不敢維護同誌,任由其被當成箭靶。這些都顯示出,國民黨也不信大陸正積極處理台灣問題。
台商不信,國民黨不信,「台獨」與美國更不信,日本與菲律賓又怎麽會信?那麽所謂「先解決台灣問題,再解決南海問題」,聽起來不是很阿Q嗎?戰略平衡之「平衡」到底是什麽?
長榮的風波會平息,但問題仍持續存在,若不想次次滅火,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事件立規矩。雖然意外不會歸零,但能大幅抑制意外次數,減少戰略推進的阻礙。
話說回來,我萬分同意,幹大事要講究時機,但與其等待時機,不如創造時機,由此角度公平地觀察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積極性,個人認為絕不是無稽之談。
海權的布局,與中日漁業協定
7月初,基隆籍「福洋266號」遭日本扣押,「台獨當局」「打自己小孩」,光速賠錢了事,但此一事件並未落幕,因為大陸介入了。
一個月後,大陸外交部出手,公開表示據「中日漁業協定」,日方無權在有關水域對「中方漁船」采取執法措施,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其立即糾正錯誤做法,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也就是說,未來台灣漁船若在「中日漁業協定」的範圍內作業而遭日方扣押,將演變成中日間的外交摩擦,未來台灣當局的反應,也勢將無關大局。這是兩岸關系裏的一個標誌性轉折,也是近來最令我振奮的時事。
在「214金門撞船事件」後,大陸將台海實質「內水化」的行動逐一展開,雖然與我原先的建議與期待有些速度上的落差,但將台灣漁民視為大陸漁民保護的概念正在落實,我看到了北京在戰術上的進步。
相信外交部這次的表態,絕不僅止於表態,而是有永續性的戰術意義。在美日菲積極掛鉤「圍中」,以及武裝台灣的當前,東海、台海、南海問題是分不開的,北京借由將台海問題擴大——表現在內水化的各種措施——連帶制約日、菲的莽動,「福洋266號事件」就是一個絕佳的起點。
從「台獨」當局光速要求漁民賠錢了事的行為看來,日方最恐懼的就是中方介入,攪亂東海一盤棋。而按照表定五年續簽一次的「中日漁業協定」,明年就將進入新一輪談判,只要中方主張將台灣漁民納入協定,日方就不得不耗費大量外交資源與中方周旋。
須知,「福洋266號」事件事發地點還是在「中日漁業協定」範圍內,在此協定界定的範圍之外,台灣漁民最詬病的是八重山群島以南海域,常遭日方騷擾。
該區域雖已被台方劃定為暫定執法線,但日方不願就該海域與台進行協商,「台獨」當局無心也無力解決此議題,更別提台漁民同樣詬病的沖之鳥海域。如果中方堅持主張台灣周邊的八重山群島以南海域屬中國內水,並常態化執法,勢必震動日本政壇,也連帶讓台方進退兩難。
八重山群島(紅圈處)
沖之鳥礁位置
眾所皆知,日本是極為重視海權的國家,雖然在軍事上有「美日安保」,但在民商層面,處理中日經濟海域重疊一事,美方很難介入也從不樂意介入,道理與金門撞船事件類似,華盛頓根本不想碰,也無合理借口過問。
中方尚未在此一問題上高調處理,可能意在給日方一個警惕,別妄圖在台灣問題上作妖。而日本執政黨現在很脆弱,當然讀得懂中方的訊號,因此下任首相人選之一的石破茂來台時,就避免與「台獨」當局一唱一和,窄化了日本的外交空間。
當然,在爭議海域層面,日方也不會坐以待斃,不能排除東京也將升高對南海議題的關註,與菲律賓抱團取暖,復混成南海問題,但這就將菲國也拉進類似爭端,使得東海、台海與南海問題相互掛鉤。這便是所謂的「舉一反三」。
中方若這麽做,表面上是將局面復混成,但換個角度看,此舉也可能將局面單純化為非軍事領域的議題,讓各方從主權爭議轉向聚焦於經濟海域議題,特別是給予菲國的反對派支點,要求小馬克斯擱置主權議題,先解決漁權及其他商業相關問題,戰術性引導各方將軍事對抗轉移到其他層面。
從台海問題破解南海問題是一招,反過來也是一招,索性一勞永逸地解決菲律賓坐灘船,對台灣也有震攝效果,那些將大陸說成紙老虎的聲音,就會大面積消失。顧慮東協觀感?問題是東協樂見兩岸統一嗎?顧慮東協,要如何先解決台灣問題,再解決南海問題?
說到底,政治是風險事業,不是避險事業,願意涉險的人,才真正知道如何避險。
從南海行為準則到台海爭端,再到復雜的中日關系,簡單說,光是坐下來談,很難有什麽成果,更別說在台灣這一方,連談都不願談。我們終歸要認清,只有打打談談才會有進展。
美國當然會從中挑撥離間,但就算不這麽做,美國也會挑撥離間,差別在於主動權握在誰手裏。
當然,集中資源一心解決台灣問題,能辦得到是最好,但這麽一來,人民就會盯著進展,倘若進度過慢,壓力反而愈大。況且,其他地緣政治問題也不能完全不顧。
所以,讓我們斷了「先解決台灣問題,再解決南海問題」這個念頭,嘗試舉一反三,將意外事件與所有來自外部的挑釁是視為機遇而非障礙,方能避免處處被動,陷入區域問題治絲益棼的困境。
哪一天長榮信了,我就相信統一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