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廣東北江遭遇特大洪水 記者實地調查水利防洪工程現狀|一線直擊

2024-04-30社會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戴雲 記者 代睿
受近期持續性強降雨影響,4月1日入汛以來,截至4月28日,珠江流域71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其中北江發生今年第2號洪水並行展成特大洪水,應急響應一路提升至Ⅱ級。
暴雨傾盆、江河暴漲,洪水防禦成為當務之急。北江流域水利工程、防洪設施的現狀如何?防汛、防洪效能發揮得怎樣?
遠眺飛來峽水利樞紐。攝影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戴雲
日前,封面新聞記者實地探訪珠江三角洲最重要的防洪屏障北江大堤,以及北江中下遊防洪工程體系中的飛來峽水利樞紐、蘆苞水閘等重要設施,並深入珠江水利委員會防汛值班室,了解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四預」平台執行情況。
直擊·飛來峽水利樞紐
160余人防汛搶險隊
今年已抗擊兩次編號洪水
4月26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位於北江幹流中遊的飛來峽水利樞紐,行於攔河大壩上,可聞震耳水聲。江中,水流湍急,白花飛濺。
地處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的飛來峽水利樞紐,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具航運、發電和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功能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由於其下遊兩岸地勢平坦開闊,再無可調控的水利工程,因此在北江流域的防洪地位不言而喻。
針對北江洪水,水利部組織珠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珠江委)及廣東省水利部門,排程飛來峽水利樞紐等水庫調蓄洪水,成功將北江洪水量級控制在北江大堤安全泄量以內,有效減輕下遊沿線防洪壓力,避免啟用潖江蓄滯洪區。
北江水工程排程示意圖。圖片來源:珠江委供圖
「飛來峽水利樞紐的溢流壩共設15個泄洪閘門,設計最大泄洪流量27000立方米/秒,此次北江洪水中的泄洪流量最高達17500立方米/秒。」廣東粵海飛來峽水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耿說。
他告訴記者,近期洪水來臨時,公司全員上陣,組建了一支160余人的防汛搶險隊,已抗擊了兩次編號洪水。
如何落實防汛責任制?他介紹,及時公布包含行政、技術、巡查在內的「三個責任人」,層層簽訂防汛責任書,同時對排程套用計劃和防險預案計劃進行修訂,加強對防汛隊伍的培訓演練,確保防汛搶險人員熟悉掌握預案內容和操作程式。
「我們按1.5倍的規範標準配備防汛物資」,黃耿表示,防汛倉庫中儲備了充足的防汛袋、土工膜、砂石料等物資,以應對防汛搶險需求。
日常負責維護檢修裝置的運維部員工陳鋒,在抗洪期間成為堤壩巡視員。「最晚一次是晚上10點多,還打著手電筒在混凝土壩巡查,當時天空下著小雨,霧氣很大」,他回憶,每次巡視要花費一個小時左右,洪水大的時候一天要巡查兩到三次。
直擊· 北江大堤
距蘆苞水閘一公裏附近
及時發現一處管湧前兆
4月25日傍晚,一些居民趁著雨停間歇,來到北江大堤的堤岸,慢跑、散步,大片開闊的草坪,經雨水沖刷後更顯碧綠。
作為全國七大流域重點堤圍之一,北江大堤捍衛著廣州、佛山、清遠3市14縣區、3200多萬人口、100多萬畝耕地,以及白雲機場、京廣鐵路等重要基礎設施的防洪安全,是珠江三角洲和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防洪屏障。
北江大堤位於北江下遊左岸,自清遠市清城區石角鎮騎背嶺起,經佛山市三水區的大塘、蘆苞、黃塘、河口、西南街道至南海區獅山鎮止,全長64.346千米。
廣東省水利廳直屬的廣東省北江流域管理局(以下簡稱北江局)承擔飛來峽、樂昌峽水利樞紐的庫區水資源管理、水庫防洪排程具體工作,該局防洪與工程建管部部長、一級調研員曾金鴻介紹,當防汛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Ⅱ級時,組織開展了每六小時一次的北江大堤巡堤查險工作,排查堤身是否出現滲漏、裂縫、崩塌,堤後是否出現管湧等隱患。
曾金鴻(右一)介紹北江大堤。攝影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戴雲
「此前,我們在距離蘆苞水閘一公裏外大堤壓滲末端的魚塘內,及時發現了一處輕微的管湧前兆」,曾金鴻解釋,所謂管湧,是指堤防在外江高水位下,土體中較細土粒在滲流力作用下被水流不斷帶走的現象,容易引起塌陷,造成決堤、垮壩、倒閘等事故。
4月21日8時,廣州市啟動北江大堤廣州責任段Ⅲ級應急響應,北江大堤廣州指揮分部啟動運作。廣州、佛山、清遠三市及北江局出動北江大堤巡堤查險人員,共同守護北江大堤。「單日最高峰時曾有2700多人上堤巡堤查險,確保北江大堤安然無恙。」曾金鴻說。
記者從北江局了解到,北江大堤的洪水主要來自北江和西江,具有峰高量大、歷時長、發生頻繁等特點。有數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後共出現10次大洪水,其中,2022年6月,石角站出現12.22公尺洪峰水位,相應流量18500立方米/秒。
今年3月,北江局對北江大堤、飛來峽水利樞紐及二三線船閘、樂昌峽水利樞紐等進行了防汛備汛督查,透過健全防洪排程的預案預報預警機制,在汛前建立起高效的防洪管理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確保防汛搶險隊伍、物資等支撐保障到位,在洪水來臨時打了一場「有準備的仗」。
直擊·蘆苞水閘
北江進廣州最後一道關口
4月18日已開始開閘分洪
北江大堤沿線建有穿堤涵閘14座,蘆苞水閘便是其中一座大型分洪水閘,連線著蘆苞湧,是北江進入廣州最後一道關口。
蘆苞水閘。攝影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戴雲
落日余暉下,蘆苞水閘四個題字格外醒目。有著百年歷史的蘆苞水閘,自1923年建成以來歷經多次加固重建,如今已是第三代水閘,擁有4孔平板鋼閘門。其主要設計功能是在汛期既要分泄北江洪水、減輕水閘下遊北江大堤及西北江三角洲防洪壓力,又要在平枯水期引水入湧,為農田灌溉和改善水環境創造有利條件。
「蘆苞水閘4月18日開始開閘分洪,截至27日上午12點,共分洪1.92億立方米。」北江局北江大堤管理部蘆苞水閘管理組組長周鑒初介紹,水閘於4月22日達到最大泄洪流量500立方米/秒,遠低於1200立方米/秒的水閘設計分洪流量。蘆苞水閘、西南水閘累計共分洪2.92億立方米。
根據【珠江流域防洪規劃】,飛來峽水利樞紐與北江大堤、潖江蓄滯洪區、蘆苞水閘和西南水閘等工程,共同組成北江中下遊防洪工程體系,顯著提高了包括廣州市在內的北江大堤防洪保護區防禦洪水能力。
直擊· 珠江委防汛值班室
防汛抗旱「四預」平台
統籌保障上下遊安全
走進珠江委的防汛值班室,24小時「線上」的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四預」平台(以下簡稱「四預」平台)上,即時水情顯示、水庫超警預報、方案捲動展示等數據不停跳動。這便是珠江委科學系統排程北江洪水的「秘密法寶」。
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四預」平台。攝影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戴雲
該平台自2021年投用,次年5月完成防汛功能,並根據使用者需求不斷更新叠代,目前初步實作了洪水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透過即時監控雨情、水情、險情、災情等全面掌握汛情,並為應對流域洪水提供科學高效的決策支撐。
珠江委水旱災害防禦處副科長謝旭和介紹,「四預」平台4月21日測算,預報北江石角站將於次日8時達到190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除了及時向地方釋出洪水預警資訊,還充分運用「四預」平台多方案模擬預演洪水演進過程,根據預演結果,選擇最佳化水庫排程方案,排程飛來峽、長湖等水庫攔蓄洪水,從而統籌保障河流上下遊安全。
「我們有抵禦珠江‘22·6’特大洪水的經驗,今年洪水排程工作更有‘章法’,必須做到科學、系統、有序、安全。」珠江防總常務副總指揮、珠江委主任吳小龍在會商會上說道。
記者從珠江委獲悉,「四預」平台已完成珠江流域138條省界河流、3000余條集雨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000多個大中型水閘、1041個河道站點及17000余個大中小型水庫的數據補充、更新與覆核,匯集42萬條基礎數據和7000萬余條即時數據,實作地圖站點分級個人化配置。
此外,「四預」平台完成預報、排程模型一體化,整合了包含53個預報節點的預報模型以及包含23座水庫和95個排程節點的全流域防洪排程模型,初步搭建模型平台,實作預報、排程節點自由配置、一體化操作。
22日淩晨,珠江委防汛值班室燈火通明,值班人員有條不紊即時監測洪峰流量。當日3時,飛來峽水庫出現17600立方米/秒的最大入庫流量。9時,北江幹流石角水文站出現181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
透過聯合排程,成功將北江洪水量級控制在北江大堤安全泄量以內,同時避免了潖江蓄滯洪區啟用,保障了粵港澳大灣區和流域防洪安全。截至4月22日11時,北江幹流全線均已出峰回落,主要河段進入退水階段,水勢逐步趨於平穩。
「但堤防、部份水庫長時間高水位執行,巡查防守壓力大。同時,前期暴雨落區土壤水量趨於飽和、江河底水較高,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風險趨高,防汛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珠江委表示,將繼續以防禦措施的確定性應對水旱災害的不確定性,牢牢守住水旱災害防禦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