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南都專訪何敬麟:讓更多葡語系國家的人才,走進灣區

2024-09-11社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強調要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承擔著為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探路的時代重任。

新時代新征程,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廣東應如何續寫新篇章,繼續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接受南都、N視訊「灣心向世界——大咖訪談」欄目專訪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粵澳兩地合作創造了新平台,帶來了新機遇。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人文相親,回顧過去的發展歷程,三地間合作緊密,也早已融為一體。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縱深推進的新階段,澳門應充分發揮「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優勢,助力粵澳兩地攜手書寫合作新未來。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

談對外開放

「橫琴要在澳門與國際規則制度銜接上持續下功夫」

南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澳門有哪些發揮空間?

何敬麟: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釋出五年來,澳門迎來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多重發展機遇。粵澳兩地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已基本覆蓋醫療、教育、就業、政務等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完成了初步探索。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進入縱深推進的新階段,在進一步加強粵港澳協同合作方面,澳門應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國家所需。

如今,澳門正處於實作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關鍵時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註:「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

澳門是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國家推出多項惠澳措施,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設更多良好條件,不斷豐富基礎設施建設,為世界各地的遊客帶來了新的體驗,進一步提升了澳門的國際影響力。

澳門金蓮花廣場。

作為中國和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澳門與葡語系國家一直保持良好的關系。在合作方面,中國是葡語國家最重要的經貿夥伴之一,近年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從經貿合作向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旅遊等領域不斷延伸。

未來,澳門應充分發揮平台作用,加強民間合作,面向葡語系國家引進企業。與此同時,立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目標,讓更多葡語系國家的人才透過澳門,走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走進粵港澳大灣區。

南都: 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個合作平台立足各自使命,牽引帶動粵港澳全面融合發展。根據你的觀察,上述平台在粵澳經貿領域的合作,近年實作了哪些新突破?

何敬麟: 這四個重大合作平台的定位和發展目標各有不同,各有優勢。其中,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廣東省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平台。自掛牌成立以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建設成績初顯,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過去三年裏,我們一直在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橫琴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未來要在澳門與國際規則制度銜接上持續下功夫,推動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攜手澳門為大灣區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我們也期待今年底前有初步的概念方案出台,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一階段的發展打好基礎。

港珠澳大橋。新華社發

廣州南沙近年來在國家、省、市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形成了「三區一中心」(註: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和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的發展新格局。2023年,由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擔任顧問的粵澳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澳促會」)在南沙成立,這是大灣區第一個粵澳合作社會組織,並成立了服務中心,以民間主導、政府支持的協作方式,推動南沙與澳門共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交往新機制、新平台。我們希望充分發揮粵澳合作的重要智庫作用,促進國際貿易投資合作,推動國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未來帶動國內其他省份和國外城市的企業資源等到南沙發展,也希望未來有更多澳門元素在南沙實作落地。

談粵澳合作

「一些長期性、永久性的規劃,更需把基礎打牢」

南都: 近年來你一直積極布局廣州市場。在推動穗澳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階段性的成績?

何敬麟: 2015年,我聯合澳門工商聯會、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澳門番禺同鄉會的青年企業家在澳門共同發起「澳門青年創新創業計劃」。2017年,我們組成一支有34位元股東的創始團隊,在廣東落地第一個計畫——粵澳青創國際產業加速器。過去幾年裏,我們還在黃埔區成立澳門青年人創新部落等計畫,透過舉辦各類交流活動,組織企業參加展會考察,加強內地與澳門社會團體、企業界、智庫機構的聯系,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積累了一定的科技創新的經驗,也為後續開展更深層次合作奠定了基礎。

澳促會組織南沙民營企業參加第二十八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受訪者供圖

澳促會的橋梁紐帶作用也逐漸顯現。過去一年裏,陸續有計畫在南沙落地,例如此前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支持的大型澳門音樂劇【星辰大海·冼星海】去年在南沙的學校展開演出,今年該計畫將在南沙開始全國巡演的首場演出。此外,也有南沙的企業在澳促會的幫助下走進澳門,走向國際市場。

廣州很大,不同行政區之間的發展和產業結構各不相同,作為澳門廣州社團總會的會長,我希望未來每個月都能帶不同的團隊到廣州的不同地區考察,對廣州的11個區進行全面深入地了解,結合澳門的資源助力當地產業發展。

南都: 你為何如此看重廣州?

何敬麟: 我是廣州人,在選擇市場過程中會從熟悉的地方開始。廣東是全國經濟活力最強的省份,廣州作為省會城市,為港澳同胞第一次踏足內地市場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人文相親,回顧過去的發展歷程,三地間合作緊密,也早已融為一體,在這裏我們不用擔心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

橫琴島地處珠江口西岸,總面積106.46平方公裏,是珠海最大的海島。2009年橫琴新區設立,現已發展成為一座日新月異的新城。圖為橫琴島鳥瞰。(攝影:張婷)

南都: 在參與大灣區建設過程中,你有哪些值得推廣的粵澳合作經驗?你認為還有哪些難點需要突破?

何敬麟: 最近幾年很流行「即食文化」,很多人為了追求效率,希望今天提出的想法明天就能見成效。但有一些長期性、永久性的規劃,例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了避免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出現太多漏洞的情況,更需要把基礎打牢,也需要一個過程。

澳門作為旅遊城市,在打造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過程中,中央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讓澳門的旅遊業迎來了蓬勃發展,也讓澳門經濟在過去20多年裏實作增長。但問題和挑戰並列——澳門是一個只有33平方公裏的城市,這裏常住人口約68萬,除去留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澳門當地居民只有50多萬,其中還有20%是65歲以上的老人,實際勞動力人口30多萬。

在「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下,要推動發展,光靠澳門是無法實作的。澳門的發展需要本地人的參與,也需要引進更多外來人才。依托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我們有了更大的發展基礎,才能吸引不同型別的產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和世界各地的人才來到澳門、來到灣區。

何敬麟受訪現場。

談灣區未來

「三地如果可以更自由流動,相信大灣區會更不一樣」

南都: 展望未來,澳門如何更好地跟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加強聯動?

何敬麟: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得益於「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澳門和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內地城市,彼此間已經有了認知,融合正在不斷加強。現階段還有不少工作處於探索的階段,兩地的合作模式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展開新的嘗試。

以港口為例,香港和澳門都是國際自由港,但受發展空間所限,澳門是一個沒有港口的國際自由港。在短時間內橫琴無法實作港口建設的情況下,能否透過南沙港作為澳門的「飛地」,助力澳門持續擦亮國際自由港的招牌?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連港聯動」的建議,即南沙港和連雲港展開聯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澳門發展提供支持。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發展方向。

數據顯示,橫琴口岸上半年出入境客流約1042萬人次,同比增長44%。資料圖

在交流交往方面,過去,我們曾嘗試發動一些在內地發展的企業家,為兩地融合發展開動新引擎,我也是其中一個參與者。我們時常在思考,我們的下一代可以透過怎樣的交流活動,更好地了解內地?過去,我們組織的交流活動,主要是澳門學生到內地,走走看看了解國情,到姐妹學校開展交流活動。未來,是不是可以組織內地學生到澳門交流學習,例如為他們提供在澳門上學的體驗機會,澳門的學生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在內地學校上課,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兩地的異同,加深對彼此的認識了解,加速融合發展。

現階段,澳門人可以自由進出內地,那麽內地人到澳門是不是也可以適度放寬?未來,如果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買房、社保、醫保等能實作一體化,三地間可以更自由地流動,我相信大灣區會變得更不一樣。

南都: 作為灣區的一分子,未來你希望在大灣區建設過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何敬麟: 過去幾年,我們積累了一定的基礎,但也還在持續不斷的探索中。我也逐漸從一名創業的實踐者、探索的冒險家,轉變成為平台的服務者。以澳促會為例,希望未來能以此為基礎,為更多想要來廣東發展的澳門同胞提供服務。

采寫:南都記者 鄭雨楠

攝影:南都記者 鐘銳鈞 林耀華 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