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民眾將於當地時間28日在首都倫敦舉行大規模遊行,呼籲「重新加入歐盟」。
這將是繼2022年10月和2023年9月之後,英國民眾第三次為表達該訴求舉行大規模遊行。
英國「東北線上」新聞網報道截圖
事實上,自英國2020年1月31日正式「脫歐」以來,當初「脫歐」派人士所抱怨的經貿和移民等問題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持續惡化;認為「脫歐」是錯誤的聲音也在英國社會各界中不斷湧現。
如何解決英國「脫歐」後留下的一系列後遺癥,在之前幾任保守黨政府執政期間未能找到答案,如今又成為擺在工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深遠且持續的扼殺」
「脫歐」後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就是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系。原本在歐盟內部享有的自由貿易和零關稅待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繁瑣的海關檢查和新的關稅制度。
休·布魯姆在英格蘭薩里郡經營著一家養牛場。他表示,英國「脫歐」後,自己哪怕更換一個機器零部件都比之前麻煩了不少,這直接影響到了養牛場的經營。
布魯姆:「我們使用的很多機器都是歐盟制造的。過去,(如果某些零件出了問題),我們打電話或發送電子信件就行了,24小時後零件就會到貨。現在由於不同的海關制度和邊境摩擦,零件可能得一個星期才能送到。」
休·布魯姆(圖自英國【金融時報】)
戴夫·西沃德是英國一家創新公司的創始人,他的公司主要為制藥企業提供客製的自動化產品。受英國「脫歐」後新的貿易規則影響,他的公司收入直接損失了一半。
西沃德:「過去我們在家門口就有一個巨大的市場,那就是歐盟,我們可以像在本地市場一樣進行貿易。現在我們必須處理德國規則、義大利規則、西班牙規則……我想知道,我們如何才能與我們最親密的貿易夥伴保持一致。」
戴夫·西沃德(圖自英國【金融時報】)
由於從歐盟國家進口商品的成本不斷上升,以及相關文書工作激增,許多依賴與歐盟夥伴進行貿易的英國中小企業已經被擠出了市場。
英國阿斯頓大學商學院近期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脫歐」正在對英國和歐盟之間的商品貿易產生「深遠且持續的扼殺作用」。
據估計,2021年至2023年間,與未「脫歐」時的情況相比,英國對歐盟的年度商品出口額減少了17%。且「脫歐」的負面影響隨著時間推移而加劇,2023年的貿易下滑比前幾年更明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截圖
貿易遭受的打擊直接影響到了英國經濟。
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的預測顯示,從長期看,與英國留在歐盟內部相比,新貿易關系會讓英國經濟縮水4%。
倫敦市市長薩迪克·汗此前更是警告稱,自「脫歐」以來,英國經濟規模已縮減了6%,相當於每年損失1400億英鎊(約合1780億美元);到2035年,這一減幅將達到10%。
路透社報道截圖(題圖為薩迪克·汗)
「這在英國仍是一個政治上有毒的話題」
移民問題也是導致英國當初公投「脫歐」的主要因素之一。
「脫歐派」曾篤信,收回「邊境控制權」有助於減少外國人在英國的存在。然而在英國真的「脫歐」後,外來移民的數量不減反增。
數據顯示,2022年英國的凈移民人數達到創紀錄的76.4萬人,2023年仍多達70萬人,比2019年「脫歐」前高出三倍多。
英國議會下院圖書館官網截圖
對此,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曾刊文稱,英國「脫歐」是個失敗。任何投票支持英國「脫歐」以減少移民的人都會大失所望。
事實的確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英國民眾開始認為英國「脫歐」給本國造成了始料未及的損害。
在英國民調機構「雷德菲爾德和威爾頓戰略公司」上月進行的調查中,56%的英國人表示,如果現在舉行第二次公投,他們將投票支持英國重新加入歐盟。
雷德菲爾德和威爾頓戰略公司民調報告截圖
另一英國民調機構「輿觀」調查公司也得出同樣的結論:近三分之二(62%)接受調查的英國選民表示「脫歐」是一種失敗;59%的受訪選民支持在新的公投中重新加入歐盟。
「輿觀」公司民調報告截圖
不過,歷經波折好不容易結束歐盟的英國,真的準備「回頭」嗎?
英國新任首相斯塔默自7月就職以來,已先後存取了德國、法國、愛爾蘭等歐盟國家,主張「重設」與歐盟的關系。
據報道,作為「重設」設想的計劃之一,斯塔默還將於下周首次存取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時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討論此事。
但斯塔默本月早些時候明確表示,「重設」旨在使英歐雙方在許多方面建立起更緊密的關系,並不意味著英國將重新回到歐盟,畢竟這在英國仍是一個「政治上有毒」的話題。
法新社報道截圖
澳洲媒體近日發表題為【英國人後悔‘脫歐’了,但還能回頭嗎?】的文章稱,雖然英國民意傾向於重返歐盟,但斯塔默似乎將要舉行二次公投視為一種「分裂的和具有潛在破壞性的幹擾」。
文章認為,不管英國領導人們的「脫歐」信念如何,他們都不想讓這個國家再次上演昔日的一幕幕沖突與分裂劇情,不想讓「脫歐」派與「留歐」派在家庭餐桌上再次展開無休止的爭論了。
【澳洲金融評論報】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