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銀發族」如何樂享「夕陽紅」

2024-02-26社會

面對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挑戰,西湖區如何破解養老難題?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社會發展全域和百姓民生福祉。

近日,在南昌市西湖區桃花街道涼傘樹社群幸福食堂,30多位老年人熱熱鬧鬧地歡聚在一起用餐。暖香四溢氤氳洪城大地,濃濃的人間煙火氣裊裊升騰。

江西現有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806.51萬人,占總人口的17.81%,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尤其是在城市的老城區,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現象較為突出。如何讓「銀發族」更好地安享晚年,是迫在眉睫的民生大事。

西湖區是南昌市的中心城區、老城區,常住人口49.17萬人,老齡化率高達21.27%,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面對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挑戰,西湖區如何破解養老難題?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老人們在社群幸福食堂用餐。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道供圖

養老之難,首先難在困難老人的養老問題。對低收入、低保、獨居、空巢、失能等困難老人來說,公辦養老機構的兜底性作用不可忽視。

「提到福利院,很多人在傳統觀念上還是沒有扭轉過來,認為去福利院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但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養老需求旺盛,尤其是無兒無女、失智失能的困難老人,去福利院養老是安享晚年的重要方式。」南昌市西湖區社會福利院院長朱平秋說。

「去年8月份,因為身體原因,我來到福利院,這裏有伴兒,也很方便。」臨近中午,在福利院「失能區」大樓3樓大廳,楊奶奶正和她的朋友們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劇。

護理人黃小燕從上饒來到福利院工作,目前負責照顧6個失能老人,失能老人行動不便成為黃小燕做好這份工作的最大挑戰。

「照顧老人就跟照顧小孩一樣,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老人睡眠比較少,我每天5點左右給他們穿衣、刷牙、洗臉,6點左右吃早飯,除去中飯和晚飯的時間,老人可以自由活動,看看電視劇,或者天氣好的話由我帶他們到戶外活動。」說到日常工作,這位性格內向的上饒姑娘慢慢開啟了話匣子。

對於照顧老人,胡奇艷的感受也格外深刻。自2016年6月進入福利院,7年多來,她從一名普通的護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

「老年人其實更像‘老小孩’,既可愛也敏感,要更多地給予陪伴。有一次我因為戴著耳機取電動車,沒註意到旁邊的老奶奶在跟我打招呼,結果後面工作中好幾天她都沒理我,我反復問她才跟我講原因,讓我感到既好笑又心酸,趕忙向她解釋。」胡奇艷動情地說。

南昌市西湖區社會福利院為住養老人舉辦集體生日會。南昌市西湖區社會福利院供圖

關於公辦養老機構模式,公建公營還是公建民營,一直是困擾政府的痛點。公建公營投入大、包袱重、動力不足,經常出現虧損的情況。公建民營雖然靈活高效,但容易陷入單向逐利甚至引發社會問題的困境。

得益於高品質的養老服務帶來的市場化報酬,近年來,南昌市西湖區社會福利院營運情況良好,社會口碑不斷提升,成為江西首家獲得兩個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的公辦養老服務機構。

朱平秋認為,公辦養老機構要進一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除了兜底保障,更要以優質的養老服務走向市場,保持良性發展。

截至目前,南昌市西湖區社會福利院共有養老床位580張、醫療床位100張,有住養人員300余人,其中失能失智老人200余人,特困供養人員56人,自費代養人員245人。

「目前全市缺乏統一的養老服務標準,推動養老服務和養老產業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由公辦養老機構、標準化管理部門共同建立養老服務全領域的標準體系,有利於使養老服務更加貼合老年人實際需求。」近日,作為南昌市政協委員的朱平秋在遞交的提案中為養老事業發展鼓與呼。

居民在繩金塔街道江電社群幸福食堂用餐。

公辦養老機構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有限的養老床位對於巨大的養老需求來說,還是顯得杯水車薪。如何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家門口的養老院、送上門的養老服務」?西湖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走進西湖區繩金塔街道江電社群「洪城夕陽紅」黨群服務綜合體,記者看到,大樓共三層,占地700余平方米,一樓為放映室、幸福食堂、茶吧等生活服務分區,二樓為書畫室、棋藝室、康養室等靜態功能分區,三樓為舞蹈房、桌球台等動態功能分區,儼然成為居民「家門口的養老院」。

建這樣一座大面積的養老服務中心,居民同意不同意?

江電社群是個老廠區居民區,常住人口2100余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就高達1390余人,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成為擺在政府面前一道繞不過的坎。

「這麽多老人在家裏養老誰來提供服務呢?僅僅靠幾個社群幹部或聘請保姆照顧老人,這些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繩金塔街道黨工委書記馬友學回憶說,「雖然我們的決心很大,但當時面臨的困難也不少,一些居民提出反對意見。後來我們把這個事放到‘幸福圓桌會’上,大家一起敞開來談,最終得到大部份居民的同意。」

養老服務中心建好了,如何讓居民願意來?

「按照辦公場所面積最小化、服務場所面積最大化的原則,我們放棄了原本打算把一樓作為辦公用房的計劃,整棟大樓全部用來服務居民,只在旁邊建了一個8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房。」馬友學說。

社群親民的做法讓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我今年71歲,閨蜜69歲,我們經常相約來看電影,很方便,大家熱熱鬧鬧在一起很開心。」正在和閨蜜看電影的劉榮華感慨地說。

養老服務中心涵蓋這麽多功能服務,該如何長效營運?

馬友學說:「這是一項‘書記領航’工程,在強化黨建引領作用的同時,既有自上而下的高位推動,又有自下而上的廣泛參與。我們引進了公益性服務組織——益家親社群服務中心,發揮他們精準化、精細化的專業特長,更好地為居民提供服務。」

「我們走訪了轄區居民700余人,建立人員分類資訊檔案20余項,結合居民需求,分類引入了江西省藝術協會、胡劍雲社群調解工作室、南昌市合唱團等公益性社會團體和江西領頭雁家政服務公司等服務型社群專業化公司,嚴格準入條件,定期考評。透過整合資源,我們提供的服務比市場價低但品質絲毫不差。」益家親社群服務中心負責人譚兆鋒自信地說。

謝德興從去年10月份入駐江電社群,將幸福食堂營運得有聲有色,「我們給6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送餐服務,10到12塊就能吃到兩葷一素一湯,而且所有菜品都留樣,食材來自供應鏈公司,全部可以溯源。」

「我們開展全街道的‘一鍵無憂’居家服務,只要撥打熱線電話就一定有人接,客服沒接通會轉給社群書記,社群書記沒接通會轉給家屬,隨時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譚兆鋒說。

江電社群聯合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中西醫協同 健康進萬家」免費義診活動。

由社群服務衍生出社群經濟,並實作雙向融合,更多類似「益家親」這樣的社會力量充分湧流,養老服務行業呈現出勃勃生機。

走進朝陽洲街道金聖社群,幸福食堂的助餐數位化服務平台格外引人註目。小小的一塊螢幕上,從食堂基本情況、每周消費人群特征,到當日就餐情況、熱銷菜品排行,一目了然。

大魏電子商務公司負責人魏勇說:「我們是西湖區第一個幸福食堂樣板,透過資訊化手段,精準掌握客戶尤其是老人用餐需求,同時融合家政服務,以‘中心食堂+助餐點+家政服務’一體化發展在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

「為了方便老年人,我們還試點開通了老年人用社保卡刷卡吃飯,全區幸福食堂都可以通用。」西湖區民政局養老科幹部熊萍說。

如今,由街道、社群整合閑置資源提供場地,引入社會力量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居家社群養老模式在西湖區開展得如火如荼。

養老之難,還在於醫,如何有效推動醫養結合,讓老年人有一個體面的晚年?

在桃花街道吉光醫養中心,95歲高齡的余爺爺去年12月入住時下肢紅腫、潰爛,無法行走,情緒也不穩定,經過醫生和護士的調理,如今已經可以下地行走,精神頭也好了很多。

從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養生保健、休閑娛樂,到開設醫養培訓學校,與保險公司合作,全鏈條養老資源和醫療資源相融共生,讓老年人實作有所依、有所養。得益於吉光醫養這樣的民營力量的加入,加速推動醫養結合和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有了更多的可能。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一幅幅讓「夕陽」更紅的幸福圖景在西湖大地勾勒而出,沖淡了冬雪春寒,寫下了溫暖的註腳。

來源:當代江西

值班編輯:龍翔

值班稽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