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議靈活就業者繳納社保?五大理由揭示背後辛酸
靈活就業人員不建議繳納社保?有5大理由值得深思
社保,涵蓋了醫療、養老、失業、生育和工傷等多個方面,是每個人生活保障中的重要部份。在求職時,很多人都會關註公司是否為員工繳納社保,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個人的基本權益。無論是公職單位、上市公司還是私營企業,大部份企業都會為員工繳納社保,這成為了企業的基本責任。
在擁有正式工作單位的情況下,員工享受的社保待遇較為全面,繳納的費用也相對較少,個人僅需承擔一小部份,剩余的大部份費用由單位承擔。因此,員工的經濟負擔不會過於沈重。然而,對於靈活就業人員來說,情況則大不相同。
根據相關數據,中國目前有大約2億靈活就業人員。這些人群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收入的不穩定性,因此無法像有正式工作的員工那樣獲得單位的社保支持。盡管他們同樣需要醫療保障和養老金,這類生活基本需求無可回避,然而在2億靈活就業人群中,真正繳納職工社保的人數僅為8000萬,不足總數的一半。那麽,為什麽這麽多人不繳納社保呢?事實上,有5個主要原因導致這一現象。
第一,費用負擔能力不足。
靈活就業人員的收入不穩定,很多人勉強維持生活開支,更不用說承擔全額的職工社保費用了。與正式員工不同,靈活就業人員沒有單位幫忙分擔社保費用,所有費用都由自己承擔,這對他們來說是沈重的經濟負擔。
第二,社保費用逐年上漲,斷繳風險高。
即使部份靈活就業人員有能力在某個時段繳納社保,也無法保證未來能夠持續繳納。隨著時間推移,社保費用每年都會有所增長,未來收入是否能夠支撐持續繳費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靈活就業人員的收入波動較大,一旦出現經濟困境,可能無法繼續繳費,導致失去享受社保福利的資格,甚至可能面臨財務損失。
第三,繳費周期長,回本速度慢。
繳納社保的要求是至少要繳費15年,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漫長的周期。即便繳滿15年,領取養老金也需要等到退休之後。而在這期間,所繳納的費用並不能隨時提取或使用。醫療報銷只有在生病時才能享受,養老金則要等到退休後開始領取。而且,領養老金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回本」,這個過程對一些靈活就業人員來說可能顯得不太劃算。
第四,繳費是固定的,享受福利卻不確定。
開始繳納社保後,繳費支出是確定的,但能否完全享受到相應的福利卻充滿不確定性。中途去世、一直健康不需要醫療報銷,或是退休後生活時間較短等情況,都會導致個人無法充分利用所繳納的社保費用。這種不確定性讓一些靈活就業人員對繳納社保心存疑慮。
第五,當下生活優先於未來規劃。
許多靈活就業人員在面對不穩定的收入和高昂的生活成本時,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解決當前的生活問題。規劃未來雖然重要,但在收入不穩定、當下生活困難的情況下,很多人選擇優先解決眼前的經濟壓力。對於這些人而言,當前的生活品質比未來的養老金更為迫切,只有當收入增加、生活穩定後,才能考慮長遠的社保繳費計劃。
綜合來看,靈活就業人員並不是不建議繳納社保,而是由於上述5個原因讓他們在面臨社保繳費問題時顯得尤為慎重。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有大量靈活就業人員沒有選擇繳納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