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銳評丨這一「棒」,歐盟也掄在了自己的身上

2024-08-22社會

最高征稅36.3%!近日,歐盟委員會披露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征收最終反補貼稅的決定草案。 對這一高築貿易壁壘的操作,中國商務部明確指出,歐方預設結論,在調查各環節的做法均違背其承諾的「客觀、公正、非歧視、透明」原則,也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

歐盟揮舞「關稅大棒」,看似調查許久、深思熟慮,實是短視之舉、愚蠢至極。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只會破壞國際貿易秩序。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一路高歌猛進,憑借先進的技術、可靠的品質以及合理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贏得廣泛贊譽。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是對市場規律的公然違背。這一舉措不僅會大幅增加消費者的購車成本,還會對歐盟自身的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再說,歐盟近年來持續發力綠色轉型,施加關稅相當於懲罰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如此自我打臉,公信力何在?

歐盟的目光短淺與手忙腳亂,歸根結底暴露的是其對自身汽車產業缺乏信心。長期以來,歐洲都是全球汽車產業的重要陣地,誕生了大量聲名遠揚的汽車品牌與先進的汽車制造技術。 然而,在長期領先之後,歐洲汽車巨頭似乎習慣了「躺著掙錢」,喪失了技術創新的決心和動力。利潤低,不幹;市場小,不去;技術新,不學……市場競爭從來都是你追我趕,沈迷於「吃老本」,落後是必然的。 反觀中國汽車產業,盡管在燃油車時代是一名「後進生」,但從來沒有自我放棄,始終在為下一次技術革命積極準備,終於迎來了產業鏈重構的新能源浪潮。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技術革命的賽道上,真正的對手就是自己。然而,面對產業風口變化的現實,歐盟沒有選擇透過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競爭力來積極應對挑戰;沒有選擇制定有力的、連續性的產業戰略來幫助企業發展;沒有積極改善營商環境、人才引進政策以引入「鯰魚」,而是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試圖透過限制進口來庇護本土產業。 這種做法不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讓本土產業繼續失去創新的動力與壓力,將過往的巨大優勢損耗殆盡。

從中國的角度看,歐盟的這一決定雖然會給國內電動汽車產業帶來壓力,但也並非全是壞事。 一方面,這將倒逼中國企業更加註重技術創新和產品品質的提升,進而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最終以綜合性優勢讓市場做出選擇。另一方面,縱觀汽車工業後發國家的發展歷程,在進入全球市場的過程中,幾乎都經歷了包括關稅、反傾銷補貼等多重阻礙,後來透過在海外建廠等方式,開啟了更廣闊的海外市場。中國車企也可以汲取智慧,透過加強與歐洲當地企業的合作,透過共同研發、生產、銷售電動汽車,讓中國自主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

絆倒別人,不會讓自己跑得更快。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來自技術積累、品質控制、使用者體驗,背後是自主創新的努力、產業升級的夢想以及辛勤勞動的汗水。 錯樹靶子,亂掄棒子,歐盟只會打疼自己。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評論員 鮑南

流程編輯: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