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明會 北京報道
央行再度提示利率風險,債牛放緩。
12月19日,繼昨日大跌後,債市小幅回呼,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盤初多數小幅下行,30年期國債「24特別國債06」收益率下行0.25bp報2.0025%,10年期國債「24附息國債11」收益率持平報1.76%。
此前一日,據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報道,當日上午央行約談了本輪債市行情中部份交易激進的金融機構,要求金融機構密切關註自身利率風險等風險狀況,加強債券投資穩健性。
【金融時報】在報道中表示,央行近期已經嚴厲查處了一批存在違規行為的機構,同時正在全面摸排違規行為線索,後續將保持常態化的執法檢查,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亦有知情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就在上周,央行剛剛就今年以來債券交易規模等情況進行了全國範圍內的調研。
訊息一出,債市突變。12月18日,30年期主力合約早盤一度漲0.39%,盤中一度跌1.75%報116元,最後收盤跌0.44%。銀行間市場主要利率債收益率也在盤初普遍下行的背景下,迅速調頭上行。截至記者發稿前,10年期國債活躍券「24附息國債11」收益率上行3.75bp至1.7575%,30年期國債活躍券「24特別國債06」收益率上行4.35bp至2.0025%。
央行再度提示利率風險
據【金融時報】報道,央行在約談時,對相關金融機構提出了一些要求,主要包括:要密切關註自身利率風險等風險狀況,提高投研能力,加強債券投資穩健性;依法合規開展投資交易,央行近期已經嚴厲查處了一批涉嫌出借帳戶、擾亂市場價格、利益輸送、內控缺失等違規行為的機構,同時正在全面摸排違規行為線索,後續將保持常態化的執法檢查,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這也是在今年6月及此前幾個月份,央行多次「喊話」、公開提示長債風險後,又一次向市場提示利率風險。
今年4月份以來,面對不斷走低的國債收益率,央行多次提示長債期限錯配風險及利率風險。
具體來看,4月初至5月末期間,央行對債券市場的調控主要停留在「喊話」層面,即采取預期管理的方式影響市場,表態從「在經濟回升過程中關註長期收益率的變化」逐步升級到「長債收益率不會持續處於低位,投資者在債市高位接盤,未來遭受投資損失的風險很大」等。不過10年期國債仍在5月28日下行突破2.3%預期合意水平關口。
來到6、7月份,央行透過豐富貨幣政策工具、完善貨幣政策框架升級預期管理,明確提出要「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將國債買賣定位於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和流動性管理工具,既有買也有賣」。不過市場仍存僥幸心理,這一階段國債收益率仍表現為加速下行。
進入7月,央行公告開展國債借入操作及設立臨時正逆回購操作,從「喊話」轉向行動。市場避險情緒一度升溫,國債收益率在6個交易日內上行8.5bp,但隨相關工具沒有實際落地操作,且央行在7月下旬全面降息、商業銀行同步調降存款利率等,國債收益率再度保持下行趨勢。8月2日,10年期國債活躍券盤中到達2.11%。
不過,自8月5日起,央行透過集中供給賣盤的方式首次直接對二級市場供需進行調節,同時對部份機構在國債交易中存在的違規行為開展調查、將「對金融機構持有債券資產的風險敞口開展壓力測試」納入下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
針對12月以來的債牛行情,本次央行下場指導亦有苗頭。
12月14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2024—2025中國經濟年會」上,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就已提示關註相關風險。他表示,在債券市場上,仍要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評估市場狀況,對部份主體大量持有中長期債券的久期錯配和利率風險保持關註,避免風險積累。
現券收益率下行速度較快
【華夏時報】記者註意到,進入12月份以來,以10年期國債為代表的國債現券收益率快速下行,更有交易員直呼「每天都在見證歷史」。
據統計,12月以來,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從2.1%下降至2%,花了10個交易日;從2%到1.9%,花了7個交易日;從1.9%到1.8%,花了4個交易日;但從1.81%下行至1.71%,僅耗時2個交易日。
匯添富基金認為,在充沛的流動性支持下,債券市場受益頗多。而前期地方債置換的供給壓力逐漸釋放完成,臨近年末不少機構選擇透過投資債券釘選當年收益或是提前布局明年「開門紅」,買債力度有所加大,也從資金面為債市上漲提供了一定支撐。
國海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靳毅認為,本輪行情演繹速度過快,基金等交易盤已出現止盈情緒,債券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已相對有限。「從點位來看,目前市場已提前定價了2025年的降息預期,且交易盤參與積極性也有所下降,進一步下探的空間相對較小。」
針對12月18日債券市場走勢,東興基金固收團隊發表觀點認為,受到市場增量資訊沖擊,止盈情緒升溫,長端利率出現大幅回呼。「主要原因或在於一方面央行對利率風險的關註,另一方面在於政策性銀行或將來年債券供應量預計將創造歷史新高,可能趁當前利率較低先發一批。」
該團隊表示,其實從今年4月開始陸陸續續出現過很多次提示,市場一定程度上預期有所消化,而且歷史證明風險提示或難徹底扭轉趨勢。此外,供給壓力目前想必很難構成導致利率上行的核心問題,四季度化債供給對市場的影響均較為可控,同時貨幣政策口徑轉為適度寬松,供給所帶來的擾動或應再度減輕。
「另外,或有對未來債券發行增加從而帶動基本面回升以及當前利率較低的擔憂,但現在對此進行交易或為時過早。再疊加保險、銀行仍在持續買入,總的來說,待資訊沖擊被逐步消化,冷靜合理分析之後,止盈意願也會逐步減輕,利率仍存在下行空間,任何時候止盈都是正確的選擇,但目前來說做多視窗或仍然開啟。」東興基金固收團隊如是說。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