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5-2/01a2a71789ca5e198d9ad90e85ecdc2c.webp)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嚴錦程 圖/受訪者提供
佛山市禪城區的新建佛山站計畫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數層鋼筋縱橫交錯,組成地面、墻和柱子的雛形,施工人員穿梭在銀灰色的鋼筋叢林中,這裏就是近期佛山最繁忙的建設工地之一。
24小時不停工作業
新建佛山站計畫由中鐵建設、中鐵二十五局、中鐵城建聯合建設,是廣湛高鐵在建規模最大的站房,總建設規模29.4萬平方米,站場規模4台9線。建成通車後,將彌補佛山北上通道短板,大幅縮短與周邊城市的通行時間,並推動廣州市和佛山市中心一體化發展。
2024年12月20日,佛山站計畫進入地下室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廣鐵集團站房建設指揮部及施工單位計劃在今年2月20日前,完成軌行區承軌層總重1.98萬噸鋼筋的搭建和綁紮工作。春節期間,施工人員將采取兩班倒,24小時不停工作業,為2月28日承軌層的順利交付作最後沖刺。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將來會成為佛山站負一層底板,鋼筋搭完後就要澆築混凝土了。」中鐵建設鋼筋工組組長朱光全介紹,鋼筋是建築的骨架,施工品質直接關系到建築物的結構安全,是建造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
今年52歲的朱光全,從事鋼筋工已有28個年頭,負責現場生產和安全工作。「佛山站工期緊,今年我和這裏一大半的工友都會留在工地過年。」說罷,朱光全穿過「鋼筋迷宮」狹小的安全通道,來到上一層1標段4區,這裏是未來車站地下停車場區域。由於該區域位於塔吊盲區,只能靠人工扛運鋼筋和金屬內架,他們將鋼筋交錯鋪設,用鐵撬撥整齊,然後熟練地運用小勾點用鐵絲把鋼筋綁紮好。
引進了智慧建造體系
施工再忙,安全不忘。在佛山站建設過程中,計畫團隊引進了智慧建造體系,運用一大批「黑科技」對機械、人員和能源進行全方位安全管控。
「這頂安全帽看似普通,其實裏面大有文章。」中鐵二十五局現場負責人袁寬指著頭上的安全帽說,「我們引入了AI蜂鳥盒子系統,在安全帽內植入一塊餅乾大小的芯片,利用北鬥衛星基站,精準辨識每一名場內施工人員的位置,透過安裝網路攝影機實作人員即時定位、作業即時監控。」
跟隨袁寬的腳步繼續深入現場,遠處6台「鐵建智塔」正有序作業。袁寬介紹,「鐵建智塔」即智慧化塔吊,平均高度約35公尺,集塔吊群管控、防碰撞系統、智慧照明、即時廣播預警等功能於一體,現場還增設了環境監測、天氣預報、鷹眼AI辨識攝影機、高支模檢測、混凝土測溫等多重保障措施,為施工安全和人員安全保駕護航。
由建設方和施工單位組成的佛山站計畫聯合黨支部還成立了安「薪」過年服務專班,負責解決工友返鄉返崗車票預訂和薪資結算工作。相關單位一同策劃了系列具有禪城特色的春節活動,讓堅守在崗位上的近500名建設者同樣能過一個年味濃厚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