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如何按自願、彈性原則推進延遲退休?解讀來了→

2024-09-17社會
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透過了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
此次改革強調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以確保不同群體的需求得到滿足,並配套相關政策以保障職工權益。如何更好地保障大齡勞動者的職業健康和養老服務?延遲退休堅持自願彈性,將如何有序推行?一起看專家解讀↓
漸進式延遲退休將實施
堅持自願、彈性等原則
根據決定,從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的時間,將男職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齡為55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四個月延遲一個月,分別逐步延遲至63周歲和58周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為50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二個月延遲一個月,逐步延遲至55周歲。
改革方案明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堅持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介紹,以男職工為例,2025年1月至4月滿60周歲的,退休年齡為60周歲零1個月;2025年5月至8月滿60周歲的,退休年齡為60周歲零2個月,以此類推。總的來看,以這種方式推進,振幅較小,節奏平緩。
職工達到領取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後,可以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且退休年齡不得低於男職工60周歲及女職工55周歲、50周歲的原法定退休年齡。同時,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若與所在單位協商一致,也可選擇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也不超過3年。
王曉萍指出,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後,退休年齡由原來的一個剛性節點,拓展成為一個彈性區間,增加了職工的自由選擇空間。並且,彈性退休制度的實施不得違背職工意願,不能違法強制或變相強制職工選擇退休年齡。
調整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
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
隨著法定退休年齡的延遲,改革辦法對領取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也相應作出了調整。從2030年1月1日起,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將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個月。
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不滿最低繳費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透過延長繳費或者一次性繳費的辦法達到最低繳費年限,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改革辦法專門設立了5年的緩沖期,在2025年到2029年期間退休的職工最低繳費年限仍為15年。
「主要考慮到部份繳費年限15年左右的職工已經臨近退休,設立5年緩沖期,可以減輕對他們的影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示,對於2030年後退休的職工,最低繳費年限不是一下子就提高到20年,而是小步調整,每年提高6個月。便於尚未達到最低繳費年限的職工,提前做好參保安排。
保障大齡勞動者職業健康
特殊工種可申請提前退休
針對公眾高度關切的民生問題,決定同時明確了健全養老保險激勵機制、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保障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基本權益、健全養老托育服務體系等措施。李忠表示,決定還就大齡失業人員保障和特殊工種等提前退休作出專門規定。
「對於大齡失業人員,明確了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險相關政策。規定領取失業保險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人員,其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年限將延長至法定退休年齡,並由失業保險基金按照規定為其繳納養老保險費。」
李忠表示,特殊工種勞動者和高海拔地區工作的職工將獲得特別保護。「辦法規定,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等國家規定的特殊工種,以及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職工,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前退休。」
大齡勞動者的職業健康安全問題備受關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於學軍表示,要將勞動者特別是大齡勞動者的健康保護工作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做好職業健康監測工作,分析掌握勞動者健康狀況,防範大齡勞動者職業病及職業健康風險。
「根據大齡勞動者的健康需求,需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提高職業病防治能力和職業健康保護水平。」於學軍表示,還要落實地方及有關部門的監管責任,督促用人單位依法落實主體責任,切實保護包括大齡勞動者在內的廣大勞動者的健康權益。
健全養老服務網路體系
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後,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強調,要加快健全養老服務網路,構建普惠可及、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實作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此外,還需做好養老服務兜底保障,擴大和最佳化養老服務供給,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比如,大力發展社群嵌入式養老機構,使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優質、便利、可及的養老服務。依托社群積極提供居家上門服務,在助餐、助醫、社會參與和失能照護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給。最佳化養老機構的功能結構,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鼓勵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透過多措並舉,緩解家庭養老壓力,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和多層次的服務需求。
延遲退休如何有序推行?
專家解讀「十六字方針」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趙忠指出,老年人的民生福祉關乎千家萬戶,「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這16個字充分考慮了現有制度,並從社會、家庭和制度各方面綜合考慮,形成了這一改革的方向和原則。」
「小步調整」,簡單來說就是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漸進式改革,用較小的振幅逐步實施到位,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節奏總體緩慢。趙忠指出,若對臨近退休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可能會造成較大沖擊。
「彈性實施」,就是不會搞「一刀切」,不是強制規定每個人必須達到延遲後的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而是存在一定個人自由選擇的彈性空間。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表示,這意味著,在統一實施延遲退休的基礎上,滿足一定條件時,根據自身情況和個人意願,可以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或彈性延遲退休。堅持彈性原則有助於創造多樣化和個人化的就業崗位,從而容易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
「分類推進」,意味著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不是所有人「齊步走」,而是要與現行制度平穩銜接。改革不是讓所有人直接延遲到多少歲,而是區分不同群體,采取適合其特點的節奏,逐步到位。
趙忠認為,這種做法充分體現了對不同勞動者勞動權益的關註。「不同群體、職業和性別之間存在客觀差異,例如一些工作崗位較為艱苦,因此國家在退休安排上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此外,改革需要同時考慮這些客觀差異與現行制度的銜接,以更好地進行推進和過渡。」
「統籌兼顧」,指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個人突進」。
趙忠表示,對於與原退休年齡相關的政策,要隨著改革進行相應調整;對於改革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也需要相應配套措施及時跟進。「推出針對老年群體的政策措施,例如發展銀色經濟,推動老年銀色產業,透過市場化手段提供更高品質和更多元化的服務。」
記者註意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與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相比,增加了「自願彈性」和「穩妥有序」。
對此,復旦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封進表示,這一改革有利於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促進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並透過人口高品質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不同人群的退休意願各不相同。人力資本較高且社會需求較大的群體傾向於晚退休,而一些身體狀況較差或需要照顧家庭的人員則可能希望提前退休。」封進表示,如果按照自願原則推進退休政策,更有助於人力資源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