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美國為何想拆分谷歌

2024-08-24社會
最近,有則訊息傳得滿天飛:谷歌可能被拆分!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20年。當時,美國司法部聯合52個州及司法轄區的檢察長聯合起訴谷歌,指控谷歌與蘋果、三星等智慧型手機生產商的排他性協定涉嫌壟斷,打壓競爭對手,損害市場競爭。
為什麽說是排他性協定呢?原來,谷歌透過向蘋果、三星等智慧型手機生產商支付數十億美元,換取谷歌搜尋被設定為手機和網路瀏覽器的預設選擇。並且,如果合作方從谷歌搜尋收入中獲得分成,就不能預裝和推廣競品搜尋引擎。憑借這種方式,谷歌占據了美國搜尋市場約90%的份額。
官司打到今天,谷歌敗訴了。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聯邦法官公布的判決書中,結論簡單明了:「谷歌是一個壟斷者,並且為了維持其壟斷地位而行事。」
就在這時候,有媒體報道稱,美國司法部正在考慮的「可能措施」中,包括對谷歌進行拆分,安卓作業系統和谷歌網頁瀏覽器Chrome最有可能被剝離。
一時間,輿論嘩然。畢竟,這麽大的企業如果被強制拆分,對市場的影響可就大了。
透過強制的行政手段拆分大型企業,這樣的做法源自美國,也主要發生在美國。
1890年,美國出台【謝爾曼反托拉斯法】。該法規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訂立契約、實行合並或企圖限制貿易的行為,均屬違法。這是美國制定的首部反托拉斯法。
標準石油公司成為該法案的第一個「開刀物件」。1870年,大名鼎鼎的約翰·洛克菲勒創辦了標準石油公司,僅用20多年就壟斷了美國超過90%的煉油能力、輸油能力以及25%的原油產量。隨著標準石油公司迅速發展壯大,約翰·洛克菲勒開始透過行賄鐵路運輸商等手段,幹擾競爭對手的原油供應和鐵路運輸,最終引發行業憤怒和社會批評。
1906年,美國政府在聯邦法院對標準石油公司提起訴訟,指控其違反反托拉斯法。1908年,持堅定反托拉斯態度的狄奧多·羅斯福出任美國總統,美國政府開始極力推動拆分標準石油公司。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判決標準石油公司壟斷身份成立,應予拆分。根據這一判決,標準石油公司最終被拆分為34家地區性石油公司。
1982年,另一起具有深遠影響的拆分案發生。美國將壟斷長途和本地電話業務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拆分成7個小公司。
時間來到20世紀末,互聯網科技公司逐步發展壯大,開始成為美國經濟的新代表。如今,市值排名靠前的美國公司,絕大多數來自互聯網科技行業。借助新技術在各行業的快速滲透,這些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同時也開始引來批評。谷歌、亞馬遜、蘋果等公司都曾被質疑或指控利用自身市場支配地位排擠競爭對手。
支持拆分互聯網科技企業的聲音開始出現。美國民主黨參議員伊莉莎白·沃倫就是其中的代表,想法也最為激進。她表示:「谷歌扼殺了一個與其競爭的小型搜尋引擎,而且更傾向於顯示自己的餐廳評級,而不是Yelp(另一家美國商戶點評網站)的內容。」
前有標準石油公司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拆分歷史,現有谷歌敗訴的現實和支持拆分的政客,谷歌的處境看似不妙。但如果僅憑這些資訊就認為谷歌必然會被拆分,屬實想簡單了。
谷歌敗訴後,股價表現依然波瀾不驚。資本市場似乎根本不擔心谷歌拆分成為現實。究其原因,盡管谷歌被美國法院認定存在壟斷行為,但是拆分是不是合適的解決方案,仍存在廣泛的爭議。
有觀點認為,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與石油公司或者電話公司截然不同,因此在處理方案上沒有可比性。互聯網平台的商業模式是,不向使用者收取任何服務費用,透過吸引流量賺取廣告收入。如果認可這種商業模式,拆分這類公司就很難有說服力。因為平台的廣告收入依賴流量和使用者數據,如果平台被拆分成多個實體,流量和使用者數據大減,新的獨立實體將很難生存。
如果說此類觀點不足以幫助谷歌脫險,那麽美國大型企業長年累月在司法和遊說方面的投入,可能在關鍵時刻讓支持拆分者失望而歸。
在美國,反壟斷訴訟從來都是「持久戰」,美國大型企業高薪聘請的律師團隊會想盡辦法讓判決結果難以生效。此外,美國大型企業往往還會透過政治獻金等方式深度介入並影響美國政壇和司法部門,以幫助企業獲得對自己有利的司法判決或行政命令。因此,即便法院最終真的要求谷歌拆分其業務,谷歌也可以透過上訴、尋求與美國司法部談判等方式,拖延判決的執行,等待新的變數。
曾擔任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首席經濟學家的喬治·海伊預測,谷歌的上訴過程可能持續5年。漫長的時間裏,谷歌有足夠時間應對法院開出的種種禁令。
如此方式並非沒有先例。2000年,美國聯邦法院判定微軟非法利用Windows作業系統的市場優勢排擠競爭對手,要求微軟停止捆綁銷售行為,並計劃將微軟拆分:一部份營運作業系統業務,另一部份營運其他軟體業務。微軟選擇透過不斷上訴的方式,把判決拖了6年時間,最終透過付出一定費用的代價,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免於被拆分的命運。
或許是看到了拆分實作的難度,美國司法部也在「放風」:拆分谷歌只是一種選擇,還有一些相對不太嚴厲的處罰選擇,包括迫使谷歌與競爭對手分享更多數據等。
然而,拆分不一定會實作,但也不意味著谷歌可以高枕無憂。如今的谷歌,更需要擔心被競爭對手甩開、被使用者拋棄、被市場淘汰。特別是在人工智慧領域,在早就擁有DeepMind和Alpha Go的情況下,卻被OpenAI搶盡風頭,完全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前幾天,谷歌前CEO艾瑞克·施密特在史丹佛大學演講時,全程放飛自我,吐槽谷歌在人工智慧領域輸得一塌糊塗。談及原因,他表示:「如果員工每星期只來公司上一天班,你怎麽可能比得過OpenAI。」
是啊,當一家企業因為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逐步開始習慣「躺著都能賺錢」的日子,創業精神難免慢慢流失;同一時期,競爭對手卻在分秒必爭、迎頭趕上——或許,這才是谷歌真正的危機所在。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董思韻
本文作者:經濟日報
題圖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