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日本為何鬧「米荒」?

2024-09-09社會
從今年7月開始,日本部份地區鬧起了「米荒」。據日本媒體報道,截至本周,東京及附近地區大米供應仍然緊張,大阪有八成零售店大米斷供。「米荒」導致米價大漲,據日本政府8月25日公布的數據,7月份該國米類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17.2%,為20年來最大漲幅。
缺糧
日本政府宣稱「大米缺貨的原因是被激增的外國遊客吃光」,令人啼笑皆非。首先,以大米為主食的遊客主要來自中、韓等亞洲國家,比例本就不高;其次,依據日本農林省數據,今年遊客吃掉的大米只占年產量的0.7%左右。這套說辭根本立不住腳,只是政府的「轉移矛盾大法」。
比較實際的原因是,目前日本正處於「新舊糧」交替的季節。一般新米在9月後上市,而8月的地震、台風等幾次天災直接導致「新舊糧」接棒失敗。農田受損嚴重,國內居民過度囤糧。
還有一個隱藏因素是俄烏戰爭的影響。據說,原本用來生產化肥的原材料轉到炸藥生產線上去了,化肥價格猛漲、產量下跌。糧戶們寧願轉型種植能賣高價的水果,致使大米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有所下降。
應對
老百姓沒米吃,就算三流歷史劇的編劇都知道,下一步應該是開倉放糧。大阪府知事從8月26日起就多次呼籲投放政府儲備大米,緩解米荒、平抑米價,但他的提議卻屢遭日本中央政府拒絕。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和內閣官房長官先後回應說,目前缺米的原因是市民過度購買,而新米即將上市,很快就能緩解大米緊缺。
有種觀點認為,日本國柯瑞的所謂156萬噸儲備糧,可能只是一堆賬面數據。日本政府之所以不開倉濟民,不是不願,而是不能。當然,你大可說這是陰謀論,但結合東芝財務造假、川崎重工數據造假等事件,國庫造假這一觀點恐怕也並非電洞來風。
另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政府不願意釋放庫存糧,是出於戰略目的。7月底美日兩國外長和防長會面,一致同意重新安排美軍駐日;8月底美英法德等國近70艘艦艇集結日本。日本正把自己推上國際沖突的中心,政府留著儲備糧作為戰爭戰略物資,自然不敢往民間釋放。
賽局
筆者認為,這次日本出現米荒、政府又不願意動用儲備糧的根源,在於政府與資本之間的賽局。據悉,日本糧商此前囤積了部份價格偏高的大米,正利用目前的米荒時機高價倒賣。政府默許這種行為,或許緣於糧商的公關遊說甚至獻金交易。
這裏就要引出糧商背後的日本農業協會。有人形容,它在某種程度上把控了日本第一產業的命脈。從積極層面上看,日本農協為農民提供農產品從種植到銷售的一站式服務,推動了日本農業科技進步;另一方面,長期的壟斷也讓日本農協逐漸成為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對內導致國內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對外過度設定農產品關稅壁壘,嚴重限制日本農業參與經濟全球化。
以大米為例,日本對其設定的進口關稅高達778%,還要設定配額值、限價又限量。據稱,日本農協影響的議會席位數占到國會選舉的30%,因此日本政府也不敢輕易得罪。本輪「米荒」期間,日本政府不願釋放儲備大米,也不敢對外進口以解決燃眉之急,估計也是迫於農協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