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園迎來「科學之夜」,也迎來一眾剛剛獲獎的院士科學家與青年科學家,他們攜家人一起走上紅毯鋪就的科技星光大道。這其中,就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科技委主任、中國第三代護衛艦和第四代驅逐艦總設計師徐青。
徐青(中)走紅毯
當晚,徐青院士與其他多位傑出科研工作者踏上紅地毯,親赴「睿遠科技大獎」頒獎典禮。他們中,有的在暗物質科學前沿執著探索,有的在綠色能源轉型方面取得關鍵技術突破,有的推動中國軟體工程技術實作跨越式發展,有的帶領團隊破解百年遺傳學之謎。而他們的母校也以這樣的特殊方式,向堅守科研一線、追求科學真理、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中國船舶集團公開資料顯示,徐青,1960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1982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他40多年來一直從事作戰艦艇總體研究設計,先後擔任中國首型遠海隱身護衛艦、第三代護衛艦、首型萬噸級驅逐艦「大驅」總設計師,助推中國海軍從近海防禦向遠海防衛的戰略轉型裝備建設。
作為第一完成人,徐青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此次又獲上海交大校董陳光明攜手母校發起設立的「睿遠科技大獎」海洋工程與海洋科學獎。這位交大1982屆機械工程系本科校友,在艦船總體設計、聯合推進和作戰系統整合技術領域取得開拓性創新成果,對提升中國海軍裝備體系建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實作驅護艦的跨代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除徐青外,另外4個科學領域也各有大獎得主,其中還有3名院士。經全球提名和評委會評審,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講席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傑出教授季向東,獲「睿遠科技大獎」數學與物質科學獎;1988屆內燃機專業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黃震,獲「睿遠科技大獎」工程與材料科技獎;1992屆電腦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梅宏,獲「睿遠科技大獎」資訊與空間科技獎;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Bio-X研究院名譽院長賀林,獲「睿遠科技大獎」生命與醫學科技獎。
繼設立科技大獎遴選並表彰全球範圍內在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領域貢獻卓著的交大人之後,當天上海交通大學「睿遠青年科技獎」也簽約捐贈,陳光明身為學長再次慷慨捐資。此次,共有7名青年科學家獲得首屆科技獎。
比如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長聘教軌副教授李聽昕、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長聘教軌副教授劉曉雪,共同獲得「睿遠青年科技獎」數學與物質科學獎;又如,上海交大海洋學院副研究員曾錚,2016屆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校友、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王鴻東,均獲「睿遠青年科技獎」海洋工程與海洋科學獎。
當日,「交大·睿遠講壇」聯合學校勵誌講壇,還在李政道圖書館為同學們呈現獲獎人學術報告會。徐青院士,與新獲「睿遠青年科技獎」生命與醫學科技獎的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劉珅教授,以及李聽昕副教授,分別以「水面戰艦的有利競爭」「基於肌腱粘連臨床問題的研究與轉化套用」「二維材料:凝聚態物理研究的新樂園」為題作精彩報告。200余名交大師生及附屬學校高中生現場聆聽,並與3位科學家熱烈互動交流。
【新聞連結】「睿遠科技大獎」獲獎人成果簡介
「
睿遠科技大獎」數學與物質科學獎獲獎人——
季向東
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講席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傑出教授。他為理解強交互作用和暗物質基本性質作出重要貢獻,發現質子自旋的組成與求和規則;提出廣義部份子分布函式描述強子結構,並開創實驗測量方法;創立大動量有效場論;發起並領導PandaX實驗組對暗物質的「亮度」做出國際最靈敏的測量。
「睿遠科技大獎」工程與材料科技獎獲獎人——
黃震
1988屆內燃機專業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他提出發動機燃料設計及燃燒控制方法,為發動機高效清潔燃燒提供全新途徑;突破二甲醚、生物柴油、天然氣發動機關鍵技術,套用於汽車和船海動力;建立可再生燃料前沿研究方向,為多載動力提供凈零碳排放解決方案,對碳中和目標下車船動力能源變革作出重要貢獻。
「睿遠科技大獎」資訊與空間科技獎獲獎人——
梅宏
1992屆電腦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他揭示了網構軟體系統高層結構之多階段復雜性關聯,提出全生命周期軟體體系結構建模理論,大幅提高軟體開發和演化效率及品質;率先開發出「黑盒式」互操作技術體系和平台,突破了資訊孤島數據獲取和解析瓶頸,實作了開放網路環境下軟體技術革新性跨越,為國家大數據戰略重大工程任務提供了廣泛套用的解決方案。
「睿遠科技大獎」海洋工程與海洋科學獎獲獎人——
徐青
1982屆機械工程系本科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總設計師。他擔任中國第三代護衛艦和第四代驅逐艦總設計師,在艦船總體設計、聯合推進和作戰系統整合技術領域取得開拓性創新成果,對提升中國海軍裝備體系建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實作驅護艦的跨代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睿遠科技大獎」生命與醫學科技獎獲獎人——
賀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Bio-X研究院名譽院長。他致力於醫學遺傳學研究,率先破解「A1型短指(趾)癥」這一遺傳界百年之謎,發現「賀-趙缺陷癥」,使世界上首次出現以中國人姓氏命名的遺傳疾病,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精神神經疾病樣本庫,推動中國遺傳咨詢體系建設,為中國和世界遺傳學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本文作者:徐瑞哲
圖片來源:受訪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