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現場·我在我思丨善待「趕時間」的外賣騎手,是城市應有的溫度

2024-07-12社會
【現場·我在我思】
原標題:善待「趕時間」的外賣騎手,是城市應有的溫度
陳丹丹
外賣騎手「進小區門難」問題一直備受關註。據媒體報道,近日,北京、杭州、上海、南京等地推出系列舉措,落地「騎手友好社群」「小哥碼」「一望到底」等計畫,透過協商外賣騎手通行機制、開辟騎手綠色通道、上線送餐專屬地圖等措施,逐步解決騎手進門難、停車難、充電難等實際問題。
系列舉措的推出,正中當前的痛點與難點。一段時間以來,外賣小哥在小區門口吃閉門羹的事情頻頻見諸媒體。涉事多方或有爭論,或產生糾紛,甚至發生沖突事件,如騎手在小區迷路導致送餐超時,騎手與保安發生沖突、被保安抱摔進ICU等。在一些人看來,「外賣小哥不許入內」已然成為了一種職業歧視。
作為城市現代化行程中不可或缺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外賣騎手似乎總在與時間賽跑,正如「外賣詩人」王計兵在【趕時間的人】中寫到的:「從空氣裏趕出風/從風裏趕出刀子/從骨頭裏趕出火/從火裏趕出水/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而由諸多因素引發的「進小區門難」,如同一粒塵埃,真實地投射在每一位騎手的生活與工作中,而個體往往只能無奈妥協。
就在不久前,下班回家路上,我看到了一些外賣騎手的電動車後座或腳踏板上,綁著一輛平衡車。前方掛鉤上掛著幾袋外賣,尾部裝著撐得蓋不上蓋子的送餐箱,再加上中間的平衡車,電動車一下子顯得更加擁擠和笨重了。上前一問才知道,因為擔心遇到「小區進門難」,他們才買了平衡車,如果小區不讓進,就踩著平衡車去單元樓送餐。
外賣騎手「進小區門難」的問題背後,是送餐「最後100公尺」中涉及多方的管理痛點,關乎物業、平台、消費者等多方利益,不應簡單地將其歸咎於配送鏈末端工作人員的「不懂變通」,而是要厘清所牽涉的各方權益,也應理解小區管理者對居民負有安全責任與義務。因此,這一問題,說到底還是要以共治思維來破解。多地推出的「騎手友好」系列舉措,改變了以往「能進或不能進」的一刀切式管理,是兼顧相關各方利益的探索,在具體措施上體現出精細化、人性化、制度化的趨勢,值得點贊。
積極探索出台政策舉措,為騎手提供實用的服務和保障——近年來,類似的暖心故事正在多地上演。例如,在全國總工會、重慶市總工會和沙坪壩區總工會三級工會組織推動下,重慶第一個「騎手友好街區」落成,在解決「進小區門難」的同時,還引導騎手透過「隨手拍」等方式參與基層治理;北京大學等高校探索建設「騎手友好校園」,在校園外賣點設立驛站,讓騎手能喝口水、歇歇腳……
類似舉措是值得各地借鑒的有益嘗試。而相關舉措的順利落地,則需要管理部門、小區物業、消費者、平台、騎手等多方合力,共同找到兼顧騎手工作便利、小區秩序與安全、居民權益等要素的「進門機制」平衡點。
【編織活法的人】一書中寫到,「一個個生命的悲喜與掙紮,鑲嵌在大時代的齒輪裏前進著,用自己的方式在這個世界上編織著獨一無二的存在。」外賣行業,在互聯網時代誕生和發展,善待每位「趕時間」的外賣騎手,善待每位普通而平凡的勞動者,是一座城市應有的肌理與溫度。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