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北京首批長處方病種目錄釋出,社群慢病長處方怎麽開?記者探訪

2024-09-30社會
近日,高血壓、糖尿病等8類慢性病被納入北京首批市級長期處方適用慢性病病種目錄。
最新檔還指出,長處方可開具4-12周、8-12周不等,同時要最佳化適合長處方開具的門診評價指標體系,建立適宜長處方政策的激勵引導機制。
其實關於長處方,北京早有探索。數年間,長處方的病種數量、處方時長、藥品範圍在不斷調整。
本次對於8類慢性病的常用藥品目錄、患者管理流程等進行了明確,增加了基層的實操性。
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發現,目前部份長處方能開到1個月。也有醫生介紹,在滿足病情、簽約、藥品庫存、總藥價等多種條件下,長處方能開3個月。
實操中常開具1個月長處方
近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釋出【關於進一步做好門診慢性病長期處方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了北京市8類慢性病長期處方用藥指南(2024試行版),其中提及符合條件時可開具4-12周、8-12周不等的長處方。
隨後,新京報記者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附近采訪了近10位開過長處方的患者和家屬。他們大多表示截至目前僅開過1個月的藥,有一位提到簽約家庭醫生後可以開2個月。
「我姥姥、姥爺是糖尿病患者,從去年冬天開始,他們經常在附近社群醫院開兩種藥,門冬和地特,能給開到1個月。」一位家住門頭溝的市民告訴記者。
一位家住朝陽區的男性患者介紹,他患有高血壓,日常在社群醫院開1個月長處方,身邊有不少鄰居都在社群拿藥,「一問都知道」。
「我昨天才剛去過社群醫院,慢性病只能開1個月的藥,在北醫三院開過3個月的。」一位西城區的老年人表示。
在潘家園地區一家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一位患者在就診期間咨詢醫生,能不能開3個月的藥,醫生答復「開不了」。記者隨後詢問醫生,類似高血壓這種慢性病具體能開多長時間。他表示,具體需要看病情和指標,一般1個月,最多可能給開到2個月。
在勁松地區一家社群醫療機構,一位全科醫生表示:「3個月長處方一直有,只是現在又強調了一下。患者健康檔案在我們這裏的、病情穩定的、化驗指標平穩的、有家庭簽約醫生的,還要看具體的藥,多項條件都滿足的話可以開,不是說任何情況都能開3個月。」
西城區新街口地區一名全科醫生稱,這種情況下可以開3個月長處方:「患者得先診斷明確,去大醫院確診他有這個病,在那開1個月、3個月的處方都可以,再來社群醫院建檔簽約,證明病情是平穩的,然後進行長處方報備。」
另一家社群醫療機構的醫生則表示,3個月其實比較難開,「長處方基本上都是1個月的,一般開不了3個月。病情評估標準是一方面,之前鼓勵開長處方,後來開始限制處方的總價,不能超過這個數,我們也有點為難。打比方說,患者就開一種藥3個月,沒超過這個總價,那沒問題,但有的患者要吃多種藥,有的甚至多達十種,那就沒有辦法。」
藥品庫存影響處方開具時長
探訪期間,還有幾位市民向記者提及了社群醫院備藥的問題。
「社群醫院的藥沒準兒,拿的人多就沒了,還得上大醫院,就是遠點兒。」朝陽區一名女性患者說。
「有的藥社群醫院有,有的藥大醫院有,情況不一樣。」西城區一位市民表示。也有全科醫生提醒,掛號前可以把大醫院開的藥拿來讓醫生看看,大醫院有的藥社群醫院不一定有。
在一名全科醫生的診室內,一位替老伴開藥的女士從懷裏掏出一張紙,上面寫了十來種藥品名,醫生逐一核對後告訴她,有幾種藥開不出來,只能用不同廠家的藥做替換,「這個拜新同,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現在不知道啥時候到貨。」
該市民告訴記者,為了開藥這事兒,附近幾家大醫院和社群醫療機構她都去過,「現在一些藥大醫院沒有,社群反倒有,這家就挺全的,就是庫存有限。每家社群醫院也不一樣。」
上述表示滿足條件可以開3個月長處方的醫生也提到,藥品庫存影響處方開具的時長,「還要看什麽藥、有多少藥。有的藥能有就不錯了,有的能開1個月就不錯了,要是人人都開3個月,那就會影響藥品庫存。」
長處方政策幾經更叠 新檔提出新要求
據了解,長處方在北京經過了多年探索,此次新檔落地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
「此次我們首先對8類慢性病做了明確,並且附上推薦用藥目錄,以及詳細的長處方管理流程,包括醫生應當如何評估患者的情況、長處方的開具標準、哪些情況應該轉診等,給基層提供更具參考、更具實操性的指南,這樣基層醫院對於如何備藥、醫生如何操作更有準備。」日前,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但並不是說只有這8類慢性病可以開長處方,只是針對它們做了更細的指南,國家對於適用的慢性病沒有列出目錄。」
北京市某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配合新政策,相應的資訊系統需要升級,社群醫療機構要接受衛健委培訓。「關於長處方病種數量、醫保支付的藥品種類等具體問題,我們也要了解清楚。」
「長處方一直有,但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亦莊地區一家社群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2016年,北京試點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四類疾病簽約患者可享受約130種藥品2個月的長處方。2017年醫藥分開改革中,長處方政策推廣到全市範圍。到2018年,北京地區一年時間開出了4萬余張2個月長處方。
2019年,北京擴容長處方病種。北京市衛健委印發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善醫療服務措施】提出,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納入長處方管理,增加17種長處方藥品數量,對符合條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最長不超過1個月用量的長處方服務。
新冠疫情期間,為避免診療時交叉感染,北京將長處方的時長延至3個月。2021年,北京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提供長處方服務424.8萬人次,其中3個月長處方服務102.6萬人次。
2021年8月,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印發【長期處方管理規範(試行)】。這一全國性檔明確,長期處方的範圍是「具備條件的醫師按照規定,對符合條件的慢性病患者開具的處方用量適當增加的處方」。根據患者診療需要,長期處方的處方量一般在4周內;根據慢性病特點,病情穩定的患者適當延長,最長不超過12周。超過4周的長期處方,醫師應當嚴格評估,強化患者教育,並在病歷中記錄,患者透過簽字等方式確認。
最近,北京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門診慢性病長期處方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對長處方進行了更加細致的規定。比如,提出了首批8類長處方慢性病病種及指導目錄,可開具的處方時長在4-12周、8-12周不等。在藥品方面提出,各醫療機構結合本機構長期處方藥品開具情況,適當加強長期處方常用藥品的配備,保障患者長期處方用藥;強化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缺藥登記落實;參保人員開具長期處方時,提前開藥天數由5天放寬至7天,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藥的連續性。
對於評價指標,該檔則提出,最佳化適合長處方開具的門診評價指標體系,長期處方產生的藥品費用不納入醫療收入增幅、門診次均費用增幅、門診藥品次均費用增幅等考核。建立適宜長處方政策的激勵引導機制。
記者/戴軒
編輯/劉夢婕
校對/劉軍
營運編輯/劉茜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