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場資訊
2024年,新中國迎來75周年華誕。中國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而這個偉大奇跡的背後是一雙雙具體的雙手和智慧閃光的結果。
在這些締造驚喜的人群中,有一群以深圳為起點、紮根在全國各地的橙色身影,以不懈努力去保障每一個小家的平安,為國家建設保駕護航。這些橙色身影正是生長於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中國平安,在歲月更叠中逐漸成長為服務民生的重要綜合金融力量,始終與時代同行。
「橙」心守護,護佑生命平安
據統計,每年約有54.4萬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驟停而死亡。與之對應的是另一組駭人聽聞的數據:中國緊急救援技能的普及率桑不足1%。因此,由企業及社會組織為核心開展的「全民急救」培訓成為了守護生命安全的中間力量。
2024年7月15日,正在海洋館內的餐廳用餐的張雁斌忽然聽到旁邊有人在大聲喊著,「你怎麽了!你怎麽了!」聞訊立馬沖過去的他發現一位老大爺躺在地上,身邊是其慌張不已的家屬。表明自己是持證救護員,獲得家屬允許後,張雁斌迅速上前仔細檢視大爺的情況。經過輕輕拍打和觀察眼睛狀態,同時確認其胸腹部在6秒內沒有任何起伏後,他立刻開始胸外按壓的急救措施。
經過三、四分鐘連續不斷的胸外按壓,張雁斌等來了工作人員取來的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在其他遊客的協助下,對大爺進一步操作急救。在正確使用AED的情況下,張雁斌根據裝置的電擊指令語音提示,按下了綠色按鈕。電擊完成後,根據語音指示,他繼續對大爺進行胸外按壓。新一輪的按壓進行到大約兩分鐘時,張雁斌的手感受到了大爺胸部的起伏,同時觀察到其自主呼吸恢復,便立刻停止動作。救護車在短時間內迅速趕到接手後,張雁斌便離開了現場。
挽救生命於危急時刻的張雁斌並未在當時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獲救者的家屬幾經輾轉找到了他,並從特意請假從北京趕到天津,向張雁斌當面送錦旗致謝。
張雁斌是平安壽險的一名代理人,同時他也是中國平安誌願者協會「橙心守護」公益社團的成員,「我其實也沒想到有一天會完成一場生命急救。」對「橙心守護」誌願者團隊而言,他們內心深處都希望習得的生命急救知識技能永遠都派不上用場,但又依然會在日常中為了那份挽救生命於危急的可能而不斷精進技能。
而長期在一線關註守護億萬人生命安全的千萬平安人,更懂危急情況發生時專業急救的重要性。因為挽救一條生命,便是守護一個家庭。為實際性推動全民急救的普及率提升,讓人人懂急救實作,來自中國平安的「橙心守護」公益社團誌願者服務計畫,從2019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急救公益培訓、普及急救知識超過5萬場次。
專業護航,讓「養老」變「享老」
對於老年人而言,生命的延續固然重要,但高品質的養老生活也不可或缺。數據顯示,中國現有60歲以上老人約1.69億,如何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產業高品質發展,讓長者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成為當下的重要議題。
殷雷瓊是平安居家養老生活管家,她人生中打出的第一個120急救電話是為了她的客戶所打的。「當時是晚上,老人的家屬透過平安智慧管家打來電話,很著急地問我老人昏迷不醒該怎麽辦。」平安居家養老的管家團隊具備醫療急救的專業知識,因此才能對全國各地保持著互動的使用者們做出健康相關的敏感判斷,殷雷瓊當時面對使用者緊急求援時始終保持冷靜,並做出迅速反應的能力。
「第一反應就是得打120,但家屬當時有一點猶豫。」大部份的家屬初次面對至親出現生命危急的突發情況,基本上都會慌亂、手足無措。在短時間內連續4次向家屬去電征求同意之後,殷雷瓊為這位老人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向急救中心準確告知了住址和聯系方式。老人在及時的送醫診治後,身體順利恢復。
「其實他們不僅是使用者,更像是家人,會時常跟我聊聊天,分享最近發生的各種事情。」殷雷瓊介紹道,她和她的同事們所組成的平安居家養老管家團隊,會透過7*24小時連續不斷地的一通通電話、暢通無阻的網路訊號,陪伴和守護他們的每一位老年「家人」。截至2024年上半年,平安居家養老管家團隊已經服務超十萬名居家養老客戶。
實際上,中國平安在三年前便以已經深耕養老市場,在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裏,更是把養老提升至公司戰略。透過汲取10余年保險及醫療行業營運管理經驗,中國平安創新推出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將平安持續把醫療照護服務資源向老年人「周邊」「身邊」「床邊」聚集,構築起了「到線、到店、到家」的服務能力,數百項醫療健康及養老服務資源的廣泛覆蓋、以及可獲取的優質自營資源,形成了平安自身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優勢。
與此同時,平安還在不斷地完善養老服務體系。2023年10月,平安推出了「護聯體」,即「平安居家養老康復護理聯盟體」,致力於與專家學者、康護服務供應商一起,推動康護服務標準化的行程。2024年3月,平安推出「住聯體」,即居家安全享老服務體系,旨在幫助滿足長者居家安全需求,實作「風險少發生,子女少擔心」。8月,中國平安又釋出「樂聯體」,推出管家「三伴」服務體系,在居家養老聯體模式上的繼續深化。截至2024年6月末,居家養老服務覆蓋全國64個城市,累計超12萬名客戶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高品質康養社群計畫已在5個城市啟動。
保險保障,守護家庭幸福
當殷雷瓊在內的平安居家養老管家團隊接起一個個遠方來電時,在具體的線下生活裏,平安壽險團隊則在無數個具體的家庭之間反復奔走,不斷編織起一道道牢固的愛的守護屏障。
葉雲燕自1997年入行成為了平安壽險代理人,在過去工作的27年間,她已為客戶送出82億的保障,簽下的保單可以放滿4間辦公室。
一直以來,葉雲燕始終信奉「我自己在保險上多卷一點,客戶就會在生活上少卷一點」。 第一次體悟到保險背後的責任和承諾,是她在剛入行時銷售的一份保單。客戶是一位中年男性,年交保費6000元。不幸的是,投保僅僅幾個月,這位客戶就在一次遊泳事故中不幸離世,留下年邁的父母、無助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幸運的是,這份保險為孤兒寡母帶來了十幾萬元的理賠款,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當葉雲燕將撫恤金送到這位悲傷的母親的手上的時候,這位年輕的女性居然跪在了葉雲燕面前。每當回憶起那一幕,葉雲燕都會覺得震撼,「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保險肩負的責任是多麽重要,原來我所做的工作十分重要。」
每一份保單背後,有的是父母為子女計深遠,有的是個體為伴侶謀幸福,也有的是一家之主為整個家庭避風雨。「透過一次次的見面、深度交流,盡可能地了解客戶所需,感受每個家庭的獨特性,再針對每個家庭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獨特守護方案。」葉雲燕已經把很多客戶視為家人,「以專業守護每一個的家庭,要像家人一樣持續提供有溫度的陪伴和各方面支持。」
讀懂時代下的每個家庭正在以怎樣的方式生活,存在哪些對未來的擔憂,需要怎樣的專業工具支持,是平安人壽的「保險+服務」在現實中落地的細節。真正懂中國的個體、家庭的前提下,保險保障才能發揮守護的最大價值。
為讓高品質的專業保險保障能夠抵達更多個體的身邊,自2022年,平安壽險持續深化代理人渠道高品質轉型,紮實推進數位化營業部改革,加快多元化渠道建設,夯實產品與服務核心競爭力。2024年上半年,中國平安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0.8%。平安壽險透過實戰訓練、場景賦能、權益支持、高端客戶服務等舉措有效提升隊伍產能,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6.0%。聚焦以「優」 增「優」,新人入口不斷改善,新增人力中「優+」 占比同比提升10.2個百分點。截至2024年6月末,個人壽險銷售代理人數量34.0萬。創新渠道隊伍建設逐步成型,「保險+服務」 有序落地,客戶覆蓋面及服務範圍持續擴大。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專業金融工具守護好時代裏的一個個小家,也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力量。
服務實體,助力根基穩固
有人守護小家的溫暖生活,有人則投身於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國之重器」的建設保駕護航。
2024年6月30日,歷時七年建設的世界級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完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正式開通投入營運。作為國家級戰略計畫,深中通道不僅貫通了珠江口兩岸,更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體化發展。
談及深中通道的開通,徐海鵬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作為平安產險風控工程師,他也深度地參與了這一超級工程的建設。「只要接到相關的極端天氣的風險提醒,我們不管在哪裏,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計畫現場。」風險查勘的路上,驅車百余公裏對徐海鵬而言已是常事。
自2017年正式開工起,平安產險全面參與深中通道主體工程九個標段的建築工程一切險及第三者責任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約80億元。
徐海鵬自參與到該計畫中以來,前後13次出現在深中通道的建設現場進行風險查勘工作。其中,有6次是在建設中的深中通道即將直面強台風的來臨前,徐海鵬和團隊一起逆風而行,冒著風雨抵達。
其余7次中,有的又是高溫暴曬。「每次高溫出現場,白襯衫的領子就會在一天之內被汗漬反復浸濕、發黃。」徐海鵬的白襯衫領子上一圈圈反影印染的深深淺淺的汗跡無聲見證了「追風小組」守護深中通道建設的那些時光。
此外,徐海鵬及其所在團隊在日常的緊密溝通中,也時刻關註建設過程中更廣泛的需求,「出現別處橋梁橋墩被船撞的新聞後,客戶在某次溝通中也表達過在橋墩設計上的延展思考。」基於平安產險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豐富專家資源,徐海鵬立刻連結到多方專業橋梁的建設力量,為施工方引入了行業研究橋梁橋墩的專家支持。
架於碧波之上的這條通道,縮短了深圳與中山的交通往來距離,不僅讓更多小家更緊密,也讓大灣區這個「大家庭」的聯系與協作變得更加緊密。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中國平安累計投入近9.46萬億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已為全國超1,700個關鍵工程計畫提供了總計超過4.3萬億元的風險保障。同時,平安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 倡議,為沿線127個國家和地區的公共設施建設提供了超過1.5萬億元的風險保障。
無論是從風力發電的綠色能源建設到中國商飛的突破性進展,還是從線上貨運平台的有序搭建到精細化智慧制造的成功投產,實體經濟的時代發展之路上,平安的橙色力量始終在場。
普惠金融,解決小微困難
小微企業聯系千家萬戶,是穩定經濟、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發展過程中的融資貴、融資難是困擾小微企業最大難題。
被同事稱為「活地圖」的平安銀行普惠客戶經理陳友菊,平常開車出門不需要導航,所有的路線都在她的腦子裏。因為她所工作的地方,不僅是從小長大的家鄉,還是她一次次為不同的小微企業主送去金融支持、幫助更多小店穩固經營的所在。
「了解小微企業的經營痛點,一定是要透過去現場看他們的生產,才能最懂企業主需要什麽。」陳友菊在工作中走破的許多雙鞋,見證了她和小微企業主們的故事。她有時能在一個月內走完當地某一整片特色產業集群的園區,一天的不同時段出現在十幾家加工廠。陳友菊可以熟練使用當地的三、四種方言,和工廠老板們像鄰居一樣嘮嗑,讓對方建立起更深厚的信任。
陳友菊在平安工作的十多年間,實地探訪過3197家小微企業,為上千企業主送去金融「及時雨」。她希望借助平安銀行的金融力量,讓這片土地上生長出的產品在時代發展浪潮中走到全國各地,讓一直生活在此處的這群勤勞的人擁有長遠留下的底氣。
據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中小微企業數量超過5300萬家,貢獻了6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當小微企業於中國遍地開花,其成長過程中所需的養分支持有很重要一部份則來源於金融服務機構。但養分提供過程的動作是否精準,是否切實解決了痛點,則與一線普惠金融工作者對行業、對當地的了解程度緊密相關。
陳友菊的每一次出發,便是對當地、對小微企業深度再了解。龐大的拜訪清單中,有的客戶做中草藥,有的做包裝袋,有的在海邊搞水產養殖。不同行業的市場現狀、經營痛點千差萬別。但陳友菊對這些不同型別的小微企業主情況卻可以如數家珍,仿佛大腦記憶已經將其深深烙刻。
如今的她,依舊不停地駕車出發,出現在工廠車間、水產養殖計畫所在的海邊。因為小微企業的經營隨時代節奏流動,陳友菊始終和一線共振,確保自己能給家鄉人交上最趁手的金融工具。
像她一樣紮根家鄉,服務小微企業的平安人遍布祖國大地。在江門,平安普惠金融工作者知曉一朵陳皮藥食同源的專業理論;在泉州,平安普惠金融工作者懂出海打漁的漁民什麽時候最需要資金;在蘭州,平安普惠金融工作者明白一朵百合的九年生長周期......在場,便是平安服務小微企業,寫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筆墨。
截至2024年6月末,平安銀行累計服務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客戶超88.85萬戶,貸款余額約5,150.51億元。陸金所控股累計服務約2,317萬客戶,賦能的貸款余額為2,352億元。平安產險為近143萬小微企業提供了超90萬億全險種風險保障,累計賠案超17萬筆,賠款金額超7.6億元。
鄉村振興,共進強國之路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在田間地頭,平安人和平安科技的雙向加持,希望讓種植這件事從「靠天而作」便成「知天而作」。
柯雯過去與三農業務長久打交道的過程中,和團隊逐漸探索出平安產險助力當地產業升級,推動鄉村振興的成熟模式。從一產到二產、三產的推動,到產前、產中、產後的全流程支持,平安產險因地制宜的產業幫扶模式透過真實的實踐檢驗,並不斷隨著時間的移動而變化調節。
在柯雯所在的團隊中,成員主要負責原有已搭建成熟支持模式的農產品支持工作,從線下的病蟲害防治支持,到直播間的助農賣貨。柯雯結合經驗拓展新的產業支持方向,著力翻越新的山。
「黃羊的規模養殖現在還不算太成熟,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找到解決方案來推動。南江黃羊真的值得更多人了解。」柯雯在提起南江黃羊時,言語中流露出藏不住的興奮。她試圖讓當地特色的「南江黃羊」產業也能乘上時代前行的東風,借助多方力量的支持而實作科學化規模養殖並走出南江,化身四川三農領域的一張新名片。
柯雯的辦公室到南江黃羊的養殖基地,開車需要將近一個小時。其中有很長一段路是顛簸的山路。當提及山路是否難行時,她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三農的工作就是這樣的。」三農人的一次次往深山中走去,用綜合金融的工具讓土地之上向外延伸的道路更平坦一些、更寬闊一些,是為了讓山中的美好更容易從山中走出來。
一直以來,平安積極響應鄉村振興國家戰略,依托自身「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的業務優勢,在產業、健康、教育三個關鍵領域助力鄉村振興。2024年上半年,平安已透過「振興保」「助農貸」 等金融服務提供產業振興幫扶資金170.24億元;透過「村醫工程」 完成村衛升級17個、開展鄉村義診13場;持續深耕教育公益,發起「與希望同行」 1+1行動,對家庭困難、學習努力的鄉村學子進行一對一幫扶,發放助學金,同時面向平安希望小學等鄉村學校提供「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 系列情景大師課,課程覆蓋2,183.8萬人次。
時節不居,歲月如流,那些掛立在鄉村稻田裏時刻檢測溫濕度的農險監測裝置、擺放在城市樓宇中的系統裝置、穿梭祖國各地的車輛與人民,都見證了秉持「金融為民」初心的平安人與時代同行的每一步。每一位平安人也都堅信,當華夏大地之上的一抹抹橙色連成片,將匯聚成溫暖的光亮,不斷為生命無虞、家庭穩固、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照亮前行的路,而這些橙色身影,仍將歲歲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