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中國外資流入額已低於日本,專家呼籲吸引外資需要創新思維

2024-09-16社會

9月14日,在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舉辦期間,全球化智庫(CCG)與北京市「兩區」辦合作,在服貿會主會場國家會議中心聯合主辦2024北京「兩區」建設與企業全球化論壇(第十一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

在論壇上,與會專家深入探討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開放度與面臨的挑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指出,中國外資流入額的下降揭示了政策和市場環境方面面臨的挑戰。他強調,中國正處於從商品要素流動性開放轉向制度型開放的關鍵時期,這需要解決外資企業面臨的制度問題。

2024北京「兩區」建設與企業全球化論壇現場。

中國外資流入額比例已從7%降至1%,已低於日本

在深入探討中國如何進一步最佳化政策環境,特別是在服務貿易和高科技產業領域時,屠新泉首先肯定了中國對外資的高開放度。他表示,尤其是制造業,曾經達到的7%的外資流入額與GDP比例,是中國對外開放成就的有力證明。

然而,屠新泉也指出,這一比例的快速下降,從7%降至1%,揭示了在政策和市場環境方面存在的挑戰。「中國快速下降的外資比例,已經比日本還要低了,這就有點不太正常。」屠新泉說。

屠新泉強調,這種下降背後的原因復雜,但政策因素,尤其是在服務業領域,可能更為突出。他認為,中國正在經歷從商品要素流動性開放轉向制度型開放的關鍵時期,這是解決外資企業面臨制度問題的正確方向。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郭文傑也闡釋了外資比例下降的原因。"錢要始終流到能掙錢的地方,這個錢能掙到哪個產業的錢,就流到哪裏掙錢,這是資本的客觀規律。" 郭文傑用這句話概括了全球化過程中資本流動的邏輯。

郭文傑表示,隨著中國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變,一些低端產業鏈可能會轉移到其他國家,而高端產業鏈將繼續在中國發展。

作為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馬曉利提到了在中國營運的歐盟企業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在利潤率和投資報酬率方面。他指出,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投資機會巨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挑戰和阻礙。

"對於那些跨國企業在中國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執行,他們認為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市場," 他提到,但中小企業可能會因為數據和技術層面的考慮而選擇不在中國投資。

服務業與資本市場或是吸引外資的新策略

會上,郭文傑強調了中國服務市場的發展,如養老和健康市場,以及如何透過制度開放吸引外國企業。他還提到,中國資本市場具有潛力,中國應該敢於向外資開放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經過4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 郭文傑這樣評價中國資本市場的成就。他建議,中國應該允許外國企業在中國上市,以吸引更多的外資。

馬曉利(Massimo Bagnasco)也強調了服務業在推動市場發展和創新中的關鍵作用。他提到,盡管服務貿易在GDP中占有重要比重,但中國與歐盟之間的服務貿易比重相對較低,這表明了巨大的潛力和改進空間。

馬曉利認為,在經濟發展的轉型時期,服務業是推動市場發展和創新的關鍵力量。馬曉利提出,公共采購和資訊通訊技術(ICT)領域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公平競爭,以創造更公平的環境。

"我們應該考慮更加公平的競爭,在未來可以創造更加公平的環境。" 馬曉利說道。他還提到了中國政府釋出的「二十四點措施」,這些措施受到了中國歐盟商會的歡迎,因為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商會的提議和期待。

北京外商投資協會副會長劉持金也表示,中國在吸引外資的過程中必須與時俱進,不能再依賴過去的模式,因為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不再以技術換市場,拿成功的產品打入市場就賣得很好,簡單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劉持金強調,中國現在需要的是更多的高技術和服務。他提出,中國的服務市場,如養老和健康市場,正在不斷發展,政府應該考慮如何在制度上開放,以吸引外國企業。

劉持金也強調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吸重力,指出中國資本市場的融資交易額遠超美國,顯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潛力。他用數據說話,提到中國A股市場的IPO數量和融資總額是美國的數倍,這表明中國資本市場對外資企業有很大的吸重力。

「中國資本市場經過4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 劉持金這樣說道。他建議,中國應該敢於向外資開放資本市場,允許外國企業在中國上市。他認為,這不僅能吸引更多的外資,還能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品質。

"為什麽中國奈雪冰茶可以上市,而西班牙和德國的企業不能?" 他問道,強調中國應該利用資本市場的吸重力,調動外資企業的積極性。

北京外商投資協會副會長劉持金也強調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吸重力。他建議,中國應該敢於向外資開放資本市場,允許外國企業在中國上市,以吸引更多的外資。

不能再用老的眼光看待吸引所謂的外資

在討論監管政策時,屠新泉認為,中國在政府和市場關系中仍有調整空間。他提出,目前的監管趨勢可能過度強化,需要一輪「放松監管」或「去監管化」的導向。他強調,制度型開放應與國際規則、標準、規制、管理相通相容,透過國際監管協調尋求合理的監管標準和水平。

「我們要怎麽去監管化或放松監管,透過國際監管協調、協同的方式實作一種比較合理的,或者和國際通用標準,國際最佳實踐對接的監管水平,這樣我們整個開放才能夠真正地實作。」屠新泉說。

屠新泉也強調,中國需要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保護、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和金融等領域進行制度型開放。他特別提到了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服務業領域,以及政府采購或公共采購領域的問題。

「我們應該為國有企業采購單獨制定一部【國有企業采購法】,因為現在的兩部法律,無論是企業采購還是招投標法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屠新泉建議道。他指出,中國與歐盟在政府采購的理解上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可能導致外資企業在實踐中遭遇不公平待遇。

屠新泉表示,由於地緣政治緊張,一些企業和政府的行為方式或目標取向發生了變化,從「發展第一」轉變為「安全第一」或「風險最小化第一」。他警告說,這種行為取向的變化可能導致政策執行層面的偏差,需要透過法律形式來糾正。

馬曉利也呼籲需要積極主動地吸引更多的歐盟企業來華投資,形成群居效應,並透過創新合作來推動市場的發展。他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並期待未來在政策和市場環境方面有更多的進步和創新。

"我們希望這樣的速度越快越好,包括高品質的服務貿易的發展,高品質、高水平的開放,這些都是可以形成非常好的環境的力量," 他總結道,期待歐盟企業在中國的未來發展能夠更加繁榮。

劉持金在談到政府服務的效率問題時,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指出外國人辦理居留證和工作證的流程仍然繁瑣且耗時。他建議政府應該簡化流程,提高效率,以吸引更多的外國人才。

「我們必須面對現實,不能再用老的眼光看待吸引所謂的外資。」 劉持金呼籲,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需要創新思維,利用自身優勢,如服務市場的潛力和資本市場的活力,同時改善政府服務,以創造一個更加友好和有利的營商環境。

采寫:南都記者王瑋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