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精兵群體閃亮名片是這樣打造的
■李兵峰 黎平 中國軍網記者 杜聖智
初冬的陽光灑滿南國大地。火箭軍某旅剛剛下連的一群新兵,來到「紅劍先鋒亭」,這裏展陳的一名名高級軍士先進事跡,激勵他們爭當優秀號手、建功飛彈軍營。
火箭軍某旅高級軍士群體。劉明松 攝
該旅數十名高級軍士組成的飛彈精兵群體,在他們的履歷上,寫滿了一個個任務履歷:他們圓滿完成實彈發射、作戰值班等數十項重大任務;立足戰位攻研破解打仗難題,讓近百個創新成果助力戰鬥力邁上新台階……
這個高級軍士群體平均年齡不到40歲,平均服役21年,在苦練精訓中書寫絕對忠誠、用過硬本領激揚新時代強軍路上的浩蕩東風。
01
不管是「首次」還是「備份」,都要幹得精彩
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中行駛,不久就到了大山深處的一座營盤,一下車只見一句標語「前是山後是山,心中責任重如山」格外顯眼。這裏是一級軍士長陳誌遠紮根20多年的地方。
與「八一勛章」獲得者王忠心參觀訓練創新成果。劉明松 攝
4年前,王忠心退休,由陳誌遠接過班長接力棒。班長崗位很普通,但在這個群體中,又無位元殊,陳誌遠感到重擔在肩。
別看陳誌遠平時話不多,可一談起飛彈技術,眼神就放出光亮,正因為他的踏實可靠、技術過硬,這些年來,他帶領班組成員做到反應「零時差」、操作「零差錯」、數據「零誤判」……
擔任班長不久,陳誌遠首次面臨一項重要任務——為飛彈 「體檢」。
「大事做精彩,小事做精細,飛彈的每一步測試操作都不能有半點馬虎。」他再一次告訴自己,給自己打氣。
「開始測試!」隨著陳誌遠一聲響亮的口令,測試有條不紊地進行,直到最後一個計畫順利完成,他才長舒一口氣,緊鎖的眉宇終於舒展開來。
在連榮譽室門口掛滿了牌匾,這都是連隊近年來所獲榮譽,其中有一塊「一等功」,屬於陳誌遠帶的班。
「對待工作一定要嚴謹,特別是咱們這個崗位更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班裏,陳誌遠和中士小楊一對一談心交流。在小楊眼裏,這個「師父」沒有一點老兵的架子,「不管幹啥活,都是帶著我們一起幹。」
這幾年,陳誌遠帶領全班圓滿完成多項重大任務,在大山深處繼續書寫飛彈精兵的軍教傳奇。
軍人時刻盼著走上戰場,一級軍士長張繼國就是這樣一名軍人。那年,張繼國奉命參加閱兵任務。作為特裝車駕駛員,他憑借過硬的駕駛本領當上了「助理教練」,承擔起訓練其他駕駛員的任務。
然而,正當張繼國滿懷信心地認為可以駕駛大國長劍接受檢閱時,方隊領導卻決定讓這名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老兵作為備份駕駛員。
「這是組織賦予我的任務,我堅決執行!」雖然有些不舍,但是張繼國毫無怨言。
「只要組織需要,就算是備份也要做到最好。」正式接受檢閱那一天,張繼國全神貫註,隨時做好替補上場的準備。
同樣的情況,是一次旅隊奉命執行實彈發射任務,張繼國所在班組也在任務名單內。就在塔克辛心滿滿準備走上發射場的時候,隨機抽點發射單元,讓他與親手發射失之交臂,只能擔當備份。
「雖然沒能發射飛彈,但聽見飛彈劃破長空的那一聲巨響,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發射當天,看到飛彈穿過雲霄,張繼國滿心欣喜。
「全時待戰、隨時能戰,這是對我們飛彈號手的要求。」張繼國說。
「不管是首次執行重大任務,還是擔任任務備份,我都會堅守崗位,時刻為托舉大國長劍騰飛做好準備!」該旅一場以學習高級軍士群體先進事跡的情景課拉開帷幕,這句話說出了老兵的心聲。
02
不管是身處哪個崗位,都要追求極致幹到最好
紮實開展專業訓練。劉明松 攝
「這個是三等功,這個是全軍士官人才優秀獎……」一名戰士挨個數著一級軍士長唐興春胸前的勛章。
「征兵的時候,聽說有支能發射飛彈的部隊,多威風啊,我毫不猶豫就報名了。」談起20多年前,唐興春懷著「飛彈夢」來到這支神秘的部隊。然而,看著同批戰友一個個分到戰鬥班排,他卻來到自己第一個崗位:到炊事班養豬。這讓唐興春的心情一落千丈。
「在哪都是幹,幹就幹到極致。」分到炊事班時的幾個夜晚,唐興春躺在床上跟自己較勁,最後說服了自己,「我就是有股不服輸的勁兒,養豬我也要養得最好!」
到炊事班不久,他鉆研上了養豬技術,成了一名遠近聞名的養豬能手。很快,表現出色的唐興春入了黨,還當上了炊事班班長。但是,在他心裏一直沒有忘記那個「飛彈夢」。
當兵第六年,唐興春有了轉崗機會。他主動申請來到了一個保障專業。轉崗到新的崗位,唐興春一切要從頭學起。
專業學不會,就天天追到戰友後面請教;實操不熟練,就每天加班加點一步步練習,直到形成肌肉記憶……
透過不懈努力,僅一年時間,唐興春就掌握了專業所需,並憑借嫻熟的專業素養再次當上了班長。
從軍28年,唐興春先後在3個連隊、擔任4個專業班班長。如今,他每天都在緊鑼密鼓地做著任務準備,一遍遍推演方案,一次次操作武器……
托舉長劍飛天,感受著飛彈發射時大地傳來的震動,他朝著自己當年的那個「飛彈夢」,不停地奮進前行……
在某旅駕駛專業考核現場,三級軍士長張安全坐在駕駛室,炯炯有神的雙眼盯著賽場上的每一個細微變化,布滿老繭的雙手在方向盤上嫻熟地轉動。
踩離合、換擋、給油……一套動作一氣呵成,特裝車在他的控制下朝著既定目標飛馳。急速轉彎,定點停車,快速跑到維修考場……聽著考官報出滿分成績,張安全走出考場,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當兵18年,僅開車我就開了17年。」張安全介紹,從小他就對機械研究感興趣。小時候,家裏的電子裝置幾乎讓他拆了個遍。入伍後,他把眼光放在了特裝車上,「要是能開上飛彈發射車,把‘大國長劍’送至戰位,這可是驕傲一輩子的事。」當兵第六年,他實作了這個夢想。
那年,張安全執行任務時,發現原有裝備效能存在改進空間,於是就當起了有心人,一有空就抓緊時間琢磨。特別是冬天,常常是爬到零下幾度的車底,一琢磨就是好一陣。後來,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找到旅裏的專家尖子進行驗證。
很快,一份關於最佳化某裝備系統的研究報告出爐,得到上級領導認可,推動了該裝備的改進工作。
這個平均黨齡16年的高級軍士群體,21人被上級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不斷書寫士兵榮光。
03
不管是平台研發還是實用革新,都要從創新中要戰鬥力
在火箭軍某旅高級軍士創新工作室內,一級軍士長宋慶林看著自己的研究成果滿是激動:某型模擬訓練仿真系統的一個裝置研發成功。
結合裝備給年輕官兵講授專業知識。劉明松 攝
這套系統的成功研發,不僅可以滿足號手的專業學習和訓練考核,而且能滿足多崗位操作訓練,大幅縮短新號手成長周期,有力提高部隊訓練水平。
該旅高級軍士依托創新工作室,不斷開展交流、深化問題研究、組織集智攻關。
一級軍士長宋慶林就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有一次,該旅剛剛經歷裝備換型,如何更好更快地掌握裝備效能,宋慶林發起了沖鋒。時間緊任務重,他一邊學習電路設計,一邊研究技術參數,收集整理裝備各部件圖片上千張,記錄參數上萬組,成為首批透過上崗資格認證的號手。
如今,在飛彈技術領域深耕多年,宋慶林始終鉚在訓練一線、鉚定為戰創新,編寫出10余本專業書籍,還發表了多篇論文,成為全旅知名的「兵創客」。
一次演練中,一級軍士長徐品森產生靈感,將汽車玻璃上的隔熱膜技術運用到了一個裝備上,沒有想到卻產生了很好效果,受到了官兵的好評,並進行了推廣。
多年前,徐品森有一次在執行任務中,發現采用以往的偽裝方式所需人力大、耗時長,透過改進創新,將時間大幅縮短。
還有一次,該旅迎來裝備換型。面對全新套用原理,很多官兵心裏都沒底。作為專業教員,他自覺擔起重任,僅一個月時間,他就整理了3本學習筆記,始終在所在專業考核中名列前茅。
如今,徐品森已經成為旅裏的創新「大拿」,為該旅備戰打仗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聲「班長」重千鈞。這個高級軍士群體中80%以上擔任班長,個個都是基層分隊的專業教練員。他們以傾囊相授的真摯情懷,帶領身邊官兵練好練精手中武器,爭當敢打必勝的精兵骨幹,不斷壯大飛彈人才方陣。
該旅一名名高級軍士堅守練兵備戰一線,成為一張張閃亮名片。他們投身壯闊的礪劍征程,精武強能、建功崗位,有力托舉大國長劍騰飛。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李兵峰 黎平 杜聖智
編輯:韓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