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袁亭聚一行做客【春城熱線】時透露, 經過多年治理,滇池保護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16年滇池水質由持續了20多年的劣V類改善為全湖V類,2018年至今連續6年水質保持IV類。下一步,將持續推進滇池保護治理各項治理措施,力爭2024年滇池全湖繼續保持Ⅳ類水質目標。同時,透過采取有力措施,今年1-9月,滇池藍藻水華發生面積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全湖未發生中度及以上水華。
藍藻防控:
今年滇池全湖未發生中度及以上水華
滇池藍藻水華防控情況如何?對此,相關負責人表示,滇池屬於富營養化寬淺型高原湖泊,從補水來看,滇池生態補給水匱乏;2024年1-9月牛欄江補給滇池水量為1.73億方,四季度計劃補水量0.31億方,預計全年總補水量僅2.04億方。從降雨來看,近年來降雨持續減少,2023年昆明主城累計降雨量為972.8公釐(1-7月昆明主城降雨量僅236.5mm,為有降雨監測記錄以來同期雨量最少年份),相較於2021年、2022年分別下降了5.2%、5.8%。從氣溫來看,滇池平均氣溫逐年升高, 2023年昆明主城平均氣溫為17.2℃,相較於2021和2022年分別上升了0.1℃、0.9℃,為1951年以來氣溫最高的年份;累積蒸發量為1185.2公釐,相對於2022年上升了11%。2024年1-9月,昆明主城平均氣溫18.2℃,與2023年相同,較同期多年歷史均值的17℃偏高1.2℃;1-9月滇池平均水溫19.5℃,較2023年同期的19.1℃升高0.4℃。
同時,海口閘下泄水量持續減少,為近10年來最少。而2020至2023年海口閘下泄量分別為3.50億方、3.73億方、3.32億方、1.55億方,2023年下泄流量為近十年來的最低值。受換水周期、氣溫水溫、湖體營養鹽、PH值等綜合因素影響,較利於藍藻生長,因此藍藻水華仍然會周年性發生,季節性暴發,夏秋季節為藍藻水華高發期。
從近年的監測數據來看,2018年,滇池出現重度水華1天(從發生面積上看,當水體表層發生水華面積占比≥10%,小於30%時,為輕度水華;水體表層發生水華面積占比≥30%,小於60%時,為中度水華;水體表層發生水華面積占比≥60%時,為重度水華。)、中度水華5天;2019年,滇池出現重度水華2天、中度水華4天;2020年,滇池出現中度水華5天;2021年,滇池出現中度水華2天;2022年無輕度及以上水華;2023年,滇池出現中度水華1天;2024年以來,未出現中度水華。
今年前三季度,生態環境部透過衛星遙感在滇池共監測到28次水華,累計水華發生總面積253.52平方公裏,其中面積達10%及以上的輕度水華有4次(均發生在1月份,最大水華面積發生在1月10日(14%)),其余時間為無明顯水華。從面積上看,總體呈現大幅減少的趨勢。依據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套用中心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一季度滇池監測到的藍藻水華累計面積為249.55平方公裏,二季度藍藻水華累計面積2.44平方公裏,三季度累計面積僅為1.53平方公裏,監測到的水華累計面積大幅下降。從次數上看,也呈現大幅減少的趨勢。依據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套用中心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一季度滇池監測到的藍藻水華次數為19次,二季度5次,三季度4次,監測到的水華次數大幅下降。從程度來看,前三季度均未發生中度、重度水華。一季度有輕度水華4次,其余15次為無明顯水華;二季度發生的5次水華均為無明顯水華,三季度的4次水華也為無明顯水華,水華面積占比遠低於10%。總體而言,今年的藍藻水華防控形勢與去年同期相比,總體呈好轉趨勢。
今年,全市日均投入防控處置人員900多人。投入大型船舶式打撈平台4座,應急藻站1座,打撈處理車7輛,各類作業船舶共485艘,及時打撈處置藍藻水華,今年1-9月累計打撈處理富藻水約6174萬立方米,生產優質尾水原位回補滇池約6174萬立方米,生產處置藻泥約13861噸,累計削減滇池內源汙染負荷約TN60.2噸、TP5.1噸、COD1750噸。制定滇池藍藻應急圍捕作業工作方案,投入圍捕船舶404艘,每艘船配備作業人員2名,加強圍捕作業力量,當湖面出現大面積藻情時,迅速指揮排程,及時開展圍捕作業,最大限度控制藻華面積。積極做好滇池保護治理和藍藻水華防控相關知識科普、宣傳教育;持續對涉滇池藍藻水華網路輿情開展監測,2024年以來暫未發現涉藍藻負面輿情。
此外,今年以來,還新建草海新河灣、外海福保灣、外海羅家營三座大型藍藻打撈處理平台,配備一批移動式藻水處理平台,透過該計畫的實施可增加滇池藍藻打撈處理能力約60萬立方米/天,草海新河灣、外海福保灣已於5月30日已正式執行。羅家營藍藻打撈處理計畫已於8月30日已投入執行。目前已處理藻水1728.25萬立方米。
同時,滇池沿湖五區在原有防控處置措施的基礎上,新增加配備一批近岸藍藻收集處理設施裝置,今年以來滇池總共新增藻水處理能力75萬立方米/天,加上原有的龍門藻站、蝦壩河藻站,目前滇池富藻水打撈設計處理規模已達到82.4萬立方米/天。正在積極推進大泊口老舊藻水處理設施提升改造,年內計劃再新增藻水處理能力9萬立方米/天。
透過采取有力措施,滇池藍藻防控取得積極成效。今年1-9月,滇池藍藻水華發生面積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全湖未發生中度及以上水華,最大水華面積占比為14%(去年同期最大水華面積占比為31%),今年除1月份外,其余月份均為無明顯水華(水華面積均低於10%)。同時,經藻站、除藻平台處理後的尾水,水質指標化學需氧量可達Ⅰ類、總磷可達Ⅲ類、總氮略高於Ⅲ類,可以作為優質水資源補給滇池,從而增加滇池生態補水量,增強水動力,進一步改善滇池水質。
提高汙水收集和處理能力
昆明市第十五水質凈化廠預計2026年投入執行
目前滇池流域汙水收集和處理現狀如何?對此,相關負責人介紹,昆明市滇池流域共有市政公共排水管網7933.2公裏(汙水管3538.99公裏,雨水管4327.68公裏,合流管66.53公裏),由市、區兩級分級管理運維。截至目前,滇池流域主城10個區和昆明排水公司共計完成1903.943公裏公共排水管渠清淤,有效提高公共排水設施正常執行效率,確保設施正常執行。同時,在全面推進雨汙分流工作的基礎上,對混入汙水管網的地下水、山箐水等清水源進行剝離整治。現已完成60個地下水入滲汙水管網點位修復,剝離山箐水、地下空間清潔水2.18萬方/日並排程入河入湖,每年增加入湖清水量800余萬方。
昆明市滇池流域共建成城鎮汙水處理(水質凈化)廠29座,設計日處理規模達到252萬立方米,滇池流域執行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根據來水量保持全天24小時不間斷運轉,2024年1—9月累計處理汙水5.4億立方米,日均處理198.43萬立方米,出水水質均執行並優於【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在汙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國家一級A標的前提下,有16座汙水處理廠尾水進行了再次提標改造工作,提標總規模142.5萬立方米/日,提標後出水總磷≤0.05mg/L(相當於地表Ⅲ類對湖庫水總磷的要求)。因此,昆明市滇池流域城鎮汙水處理廠實際出水水質遠優於國家一級A標準。今年1—9月,滇池流域城鎮汙水處理廠出水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為14mg/L(優於Ⅰ類水標準),總磷平均濃度為0.13mg/L(優於河道Ⅲ類水)。汙水處理廠達標的優質尾水大部份進入河道、濕地用於生態補水,最終回補滇池,少部份經城市再生水系統回用於城市雜用水。
下一步,在提高汙水收集和處理能力方面,將不斷拓展汙水排程空間。正在推進的環湖截汙東岸、南岸幹渠連通工程,擬對環湖截汙東岸片區撈魚河水質凈化廠,南岸(晉城段)片區淤泥河、白魚河水質凈化廠汙水處理廠與主城汙水處理系統進行聯通,並對現有三座汙水處理廠進行擴容、提標,新增汙水處理規模15萬立方米/天,出水標準除總氮外,其余指標均達到昆明市地表A限制標準,總投資約16億元。計畫的實施可以解決昆明主城東片區、南片區及東南片區汙水處理能力不足,汙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執行的問題,也是解決昆明市東南岸汙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的重要措施。計畫預計2025年3月完成管道鋪設,可將主城超負荷的15.3萬方/日汙水轉輸至環湖汙水處理廠處理,超負荷執行的8座汙水處理廠執行負荷率可降低到100%以下。
此外,昆明市第十五水質凈化廠主要目的是提高巫家壩片區汙水處理能力,緩解區域內已有水質凈化廠執行壓力。計畫占地約310.5畝,新建一座旱季汙水處理量為40萬立方米/天,雨季最大設計流量60萬立方米/天的全地下式水質凈化廠,預計2026年投入執行,處理能力可達40萬方/天,可將各汙水處理廠旱季執行負荷率控制在85%以內。
滇池自2020年8月20日開始實施「十年禁漁」以來,已勸阻釣魚112125起,收繳偷捕工具(含筏子、輪胎等)1712個、船用偷捕小機器193個,禁用網具(含蝦籠、地籠)54270張/個,查獲電捕魚器具35台。配合公安機關辦理滇池流域非法捕撈刑事案件35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38人,收繳漁獲物5599.16公斤、捕撈工具636套。滇池非法捕撈行政處罰案件從2020年665人次下降至2021年的123人次(同比下降81.5%),2022年48人次(同比下降61.0%),2023年42人次(同比下降12.5%),到2024年9月僅有21人次。截至目前,滇池流域重點水域、禁漁期間聚集性垂釣、湖體內違法偷捕現象明顯減少。
來源:都市時報
全媒體記者:張小燕
編輯:姜蕾
稽核:王海濤
二審:鐘玲
終審:彭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