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四肢幾乎失能,印度工程師在滬歷經4次血漿置換治療後轉危為安

2024-12-21社會
來自印度的工程師約翰(化名)在印度經歷了發熱和咳嗽,但仍保持著每天14小時的高強度工作,隨後又飛來中國出差,不料來中國的第二天,病情惡化,開始出現言語含糊、吞咽困難、行走不穩等情況……
經過治療,約翰最終能站起來。出院前,他與華山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醫療團隊合影。華山醫院 供圖
約翰曾在外院就診,沒有排查出真正的原因,病情急劇惡化,被中國同事送至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急診就診。12月2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述醫院獲悉,該院急診團隊經過快速評估後,初步判斷約翰可能患有吉蘭-巴雷症候群(Guillain-Barrés syndrome,GBS)並伴有肺部感染。
華山醫院神經內科神經免疫亞專業組帶頭人陳向軍介紹,吉蘭-巴雷症候群是一種自身免疫介導的周圍神經病,會影響脊神經後根和周圍神經甚至是腦神經,「吉蘭-巴雷症候群的癥狀通常表現為對稱性肌無力,從雙下肢開始逐漸上升,四肢遠端為主的感覺障礙。常伴有面肌、延髓肌和眼肌無力,也可有頸肌無力,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肌無力,也可伴有自主神經受累或下肢為主的神經痛,病因可能與感染和免疫反應有關。」
針對這一疾病,華山醫院立即啟動免疫球蛋白和抗感染治療,並與該院國際醫療中心聯系,安排約翰進一步住院治療。
轉入病房後,約翰的四肢幾乎失去活動能力,自主進食和排尿困難,甚至出現氧飽和度異常,呼吸困難,隨時可能需要氣管插管輔助呼吸。隨後,華山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多名專家聯合陳向軍組成醫療小組。憑借臨床經驗與實驗室檢查,陳向軍判斷這例吉蘭-巴雷症候群不是普通型而是急性運動軸索型,如果不及時治療,致死致殘率很高。
陳向軍決定為約翰調整治療方案,建議由免疫球蛋白滴註,調整為血漿置換治療,同時請重癥監護病房協助準備無創呼吸機。考慮到文化、語言差異等原因,醫生與約翰家人、家庭醫生及工作單位人員等多方進行溝通交流,最終約翰接受了調整後的治療方案,也幫助約翰透過保險審批,如期進行血漿置換。同時,團隊為約翰進行了抗感染、預防深靜脈血栓等治療,並請康復醫學科為其進行評估,制定康復治療方案。
歷經4次血漿置換治療後,約翰在醫務人員的攙扶下可以站起來了。隨後,還可能獨立行走、自主進食。
隨著病情穩定,約翰的身體狀況逐步達到乘坐飛機的條件,印度醫生來接約翰回家了。陳向軍團隊為約翰制定了後續的診療方案,華山醫院國際醫療團隊與接診醫生進行了詳細的病情交接,並出具醫療證明請航空公司為約翰轉運提供幫助。
出院前,約翰拿出一件白色T恤,希望得到醫護團隊的簽名並合影留念。「非常感謝你們的治療和幫助,回到印度後,我一定會透過網路介紹中國的醫療技術!」約翰感激地說。
自2023年上海高水平公立醫院醫療旅遊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上海正逐漸成為外籍人士尋求醫療服務的目的地。「近一個月來,我們已接診境外門診患者500余例,收治了來自澳洲的腦膠質瘤患者、德國的面神經癱瘓患者、丹麥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荷蘭的半月板損傷患者、法國的單複制丙種球蛋白血癥、衣索比亞的瘧疾患者等住院境外患者34例,其中包括數例慕名轉運到上海治療的患者,以及到上海參加運動賽事或出差遭遇病痛的患者、在上海或江浙滬城市定居的境外患者、返滬的華人華僑等。」華山醫院國際醫療部主任顧靜文表示。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陳斯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