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真對抗才能練出戰鬥力,一支藍軍小隊的成長之路

2024-08-26社會
大漠飛來「真實敵手」
■裴澤超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胡勇華
仲夏時節,一場對抗訓練在空軍某雷達旅拉開大幕。
數十公裏外,一支小分隊正在架設地面裝置、組裝無人機、調整參數……隨著指揮員一聲「放飛」指令,隊長劉爭箭步前沖,將一架無人機逆風拋飛;中士董詩陽見飛機離手後,迅速操控飛機朝指定區域飛去。
劉爭、董詩陽同屬一個團隊——該旅自主成立的一支藍軍小隊。這次訓練,這支藍軍小隊將成為官兵們的「真實敵手」。
「未來預警戰場,小型化、模組化、多能化等特征將會越來越突出。」該旅領導介紹,在「低慢小」目標的對抗訓練上,很多雷達站沒有足夠的訓練資源與訓練方法。因此,為進一步提升訓練實效,他們著眼提升目標探測、跟蹤監視、辨識判性等預警能力,搭建幹擾與反幹擾、偽裝與揭偽裝平台,構設隱身戰機、無人機等典型目標,提出了自主組建藍軍小隊的構想。
去年,該旅藍軍小隊正式組建。2個月後,藍軍小隊迎來首戰——為機動分隊官兵當「考官」。
這場考核,讓藍軍小隊一戰成名。
「沒想到,一支剛剛組建的小隊,能給我們帶來這麽多戰場‘難題’。」走下考場,某雷達站副站長感慨,藍軍小隊操控的無人機時而低空飛行,時而釋放幹擾,讓參考人員感受到了真正的挑戰。
此後,各雷達站主官紛紛發來「邀請函」,邀請藍軍小隊到所在單位共同開展對抗訓練。
——在某雷達站,藍軍小隊深夜放飛無人機,「刁鉆」的飛行航線,讓該站指揮員無從判斷飛行軌跡的「下一個落點」。
——在某雷達站,藍軍小隊無人機借助山區遮擋、意圖低空突防,雷達站操縱員陳國亮如大海撈針般,在雜波中搜尋「蛛絲馬跡」。
——在某雷達站,藍軍小隊無人機展開電磁幹擾,看著滿螢幕的「雪花」,雷達站技師徐亮按照常規手段應對,結果收效甚微……
「只有真對抗,才能練出戰鬥力。」面對藍軍小隊帶來的「刺痛」,該旅官兵感觸頗深:實戰化對抗訓練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訓練中的諸多問題,更照亮了前進的方向。
在該旅訓練科,一沓厚厚的藍軍小隊資料中,記錄著這樣一組數據:無人機總航程6000余公裏,展開對抗強訓40多次……大漠飛來「真實敵手」,改變接踵而至。
一支藍軍小隊的成長之路
■李仲華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胡勇華
藍軍小隊隊長劉爭準備放飛無人機。胡勇華攝
審視自我
要像熟悉自己身體一樣熟悉裝備
剛剛選入空軍某雷達旅藍軍小隊時,劉爭心裏充滿忐忑。
「要當一個好對手,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什麽樣子。」劉爭心裏清楚,要想當雷達兵的「獵手」,自己必須先掌握更多雷達的工作原理,僅憑印象不行,一知半解不行,得從頭到尾,從外到裏地仔細研究。
進入藍軍小隊,劉爭迎來新的挑戰。學會更多型號的雷達裝備,成了當務之急。
加入藍軍小隊第二天,劉爭就到某雷達站學習新型裝備使用。面對這個參數調整復雜、工作模式多樣的新型雷達,他隨時記錄不懂的問題和學習的收獲。
劉爭的床頭櫃裏,放著一本活頁筆記本。晚上學理論,他記錄一點;白天練操作,他記錄一點。日積月累,筆記本越來越厚,一個又一個型號的雷達裝備在他心裏越來越熟。為了像熟悉自己身體一樣熟悉裝備,即使躺在床上,劉爭也會將筆記本拿出來看看,哪些是關鍵數據,哪些是重要操作,哪些是規避手段……
為了練好基本技能,劉爭把學習的目光投向了更遠:突出雷達作戰技戰術效能運用和各類飛行器的保障方法。
一次,旅裏開展「擂台賽」,劉爭主動報名參加,不僅對裝備操作了解更深,還開始探索釋放幹擾的方法。
「只有把裝備效能弄懂弄通,才能知道如何針對性進行對抗訓練。」在劉爭看來,只有了解掌握裝備特性,當藍軍時才能有的放矢。
一次訓練中,劉爭因調整一個參數值,導致雷達滿屏雜波。訓練結束後,劉爭沒有放過這個「失誤」,而是又進行了多次驗證,摸清了原因。
隨著學習逐步深入,這些越攢越多的一手數據,成為藍軍小隊展開針對性訓練的關鍵支撐。藍軍小隊結合這些數據,開始打磨檢驗對手的「利刃」。
「從無人機的航線制訂,飛行姿態的選取,到釋放幹擾的型別與時間,都是根據裝備特性確定的。」無人機操控手董詩陽說,他們制訂的這些藍軍戰法,個個都瞄準著各類裝備效能的邊界點,「這樣才能真正檢驗出對手的‘底數’。」
夜黑如墨,天線飛旋。一切準備就緒,藍軍小隊主動出擊。
藍軍小隊官兵檢修無人機。胡勇華攝
審視對抗
對抗訓練的最大魅力是不確定性
塞北大漠,夜空繁星點點。
正在值班的某雷達站一級上士劉誌雄發現,雷達上突然出現一批目標,他立即檢視飛行計劃,確定這個方向並沒有訓練。劉誌雄頓時警覺起來,邊上報空情,邊跟蹤監視。
沒過一會,目標突然消失了。劉誌雄一下子緊張起來,采取多種操作組合,重新定位到這批時隱時現的目標。劉誌雄意識到,目標是想借助地形躲避雷達搜尋,一個難纏的對手出現了……這個對手,正是旅裏的藍軍小隊。
這是該旅機關指導藍軍小隊展開的一場「不打招呼」的對抗訓練,旨在檢驗藍軍小隊的建設成效及雷達站的戰備水平。
這次對抗,讓該雷達站「栽了跟頭」。對於大放異彩的藍軍小隊來說,這次對抗讓他們更加堅定了自身的想法:就是要隨機出動、不打招呼與各雷達站展開對抗,只有把提升戰鬥力作為唯一目標,才能加強對抗訓練效果。
「要問雷達兵最缺什麽?最缺的就是對抗訓練的資源。」該旅領導表示,藍軍小隊的出現,讓大家既對終於有了身邊的「真實敵手」而興奮,也對這種對抗訓練模式帶來的不確定性而緊張。
在劉爭看來,要把自己練成「敵人」的樣子並不容易,扮真演像的根本是一切從實戰角度出發。對抗訓練作為實戰化訓練的重要形式,最大魅力就是不確定性,應更新理念、對接戰場、最佳化布局,撬動實戰化訓練轉型。
「恰恰是這種不確定性,才能讓平時訓練的問題在對抗過程中集中體現。」某雷達站操縱員彭文敬說,對雷達站官兵來說,藍軍小隊越刁鉆,越能幫助雷達站官兵發現問題,繼而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又是一個清晨,藍軍小隊在某雷達站旁悄然出現,他們將無人機放飛,又一場對抗訓練拉開戰幕……
審視勝負
藍軍這塊「磨刀石」越硬,越能磨礪出堅強的「紅軍」
戈壁大漠,戰雲密布。
隨著無人機升空,一場全要素體系對抗訓練拉開帷幕。在數百平方公裏內,20多支雷達分隊機動進入陣地,掃描天穹,嚴陣以待。
時間已是淩晨,劉爭以藍軍小隊隊長的身份帶領考核組來到某地域,臨機導調內容,組織對抗訓練。
對抗開始後,強烈的電磁幹擾,讓雷達的螢幕飄起「雪花」,剛被發現的目標,轉頭就躲進這沒完沒了的「雪花」之中。雷達操縱員一邊想法排除「雪花」,一邊瞪大雙眼在「雪花」中找尋目標,好不容易捕捉到,可在跟蹤階段目標又遺失了。
百公裏外,董詩陽操控的無人機時而低空飛行,時而釋放幹擾,讓參訓人員「連連叫苦」。
第一次參加對抗訓練的二級上士未永磊有些「懵圈」:過去,「敵情」寫在紙上,裝在導調人員的口袋裏,一個階段出示幾種情況,大家心中有數,處置比較容易。如今,時間不清楚、航線不清楚、高度不清楚……未永磊坦言,對手飛出的航線,比他在戰備值班中遭遇的對手還要「刁鉆」。
盡管對抗過程異常激烈,但雙方對最終的勝負判定卻格外淡然。
訓練結束後,藍軍小隊與雷達站官兵迅速結為一隊,連夜進行現地復盤檢討,梳理出指揮鏈路斷層、行動脫節等10余項問題。劉爭坦言:「在對抗訓練中,勝負不是重點,而是透過發現和解決短板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旅機關也第一時間進行反思總結。各雷達分隊的短板弱項,對藍軍小隊演真扮像的建議,以及重難點課目的研究成果,都被他們列為下一步訓練攻關的重點。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藍軍就是用來發現‘問題’的。藍軍在發現別人問題的時候,也需正視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才能更好地成為不負眾望的‘磨刀石’。」該旅領導對這種自主對抗的模式充滿了期待,「就怕對抗失真,沒有新東西帶給別人。每次對抗訓練,都得讓參訓者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壓力才行。」
一次次對抗訓練,也讓藍軍小隊對於勝負有著更為清醒地認識:如果過於看重對抗訓練中的勝負,可能會適得其反。勝負可以繞過去,但問題不能繞過去。贏了的不一定沒有問題,輸了的也未必全是問題。進行紅藍實兵對抗演練的終極目的,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發現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推動部隊戰鬥力實作飛躍。
「‘紅軍’的成長,才是藍軍真正的勝利。」劉爭說。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