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長三角和珠三角,越來越近的「高鐵350」時代

2024-09-28社會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信鴻 胡森銘

9月6日,國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和國家發改委社會資本投資示範計畫-——杭州至溫州高鐵開通營運;9月14日,龍巖至龍川高鐵梅州西至龍川西段(簡稱「龍龍高鐵梅龍段」)開通營運.....

近年來,隨著「沿海通道」建設不斷推進,特別是2023年下半年以來廣汕高鐵、汕汕高鐵陸續開通,拉近了浙粵兩個經濟大省之間的距離。

9月13日,復興號試驗列車駛出龍龍高鐵梅龍段毛公寨隧道。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填補「高鐵350」空白

潮新聞記者從國鐵集團了解到,隨著近日杭溫高鐵、龍龍高鐵梅龍段的開通,中國鐵路營業裏程突破16萬公裏,其中高鐵超4.6萬公裏,穩居世界第一。

而在這超過4.6萬公裏的高鐵路線中,連線浙粵兩地的高鐵線就有3條,分別是甬廣高鐵、杭深鐵路和滬杭廣高鐵,都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長三角-粵港澳交通主軸的組成部份。

值得一提的是,甬廣高鐵也被稱為「黃金動脈」,橫跨東南沿海浙閩粵三個經濟強省,串聯15座城市。這其中既有廣州、寧波、廈門等重要外貿城市,也有溫州、惠州等著名僑鄉,放射線浙商、閩商、潮商群體。

早在2013年底,寧波到深圳的沿海鐵路就已全線貫通。不過由於技術所限,當時時速在200公裏到250公裏,從寧波到深圳需要8個多小時。

而甬廣高鐵全線設計時速350公裏,未來全線開通後,寧波到廣州預計只需5個小時左右,廈門到廣州預計只需2個多小時。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加強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極之間聯系,建設綜合性、多通道、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軸。

暨南大學教授、數位經濟與未來城市研院院長胡剛在接受潮新聞記者采訪時就談到,以北上廣深為代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三大城市群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目前只剩下長三角和大灣區沒有時速350公裏的高鐵路線直接聯通。

隨著一批批鐵路建設計畫加速落地,進一步織密了交通路網,令浙粵之間「高鐵350」直達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可能。據廣鐵集團介紹,截至目前,甬廣高鐵漳汕段、滬杭廣高鐵梅州西至武平段已開工建設,滬杭廣高鐵梅龍段開通營運。

龍龍高鐵梅龍段苦竹山1號隧道。圖源: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推動浙粵模式互鑒、產業互補

2023年,廣東GDP為13.57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一;浙江GDP為8.26萬億元,排名全國第四。再看常住人口,2023年廣東12706萬人,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浙江6627萬人,與2022年相比增加50萬人。

「未來,隨著甬廣高鐵全線開通,「高鐵350」將成為浙江、粵港澳大灣區的連線帶,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聯動發展。」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說。

甬廣高鐵沿線有眾多海港城市、商貿城市。其中,廣州、寧波、廈門等都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寧波舟山港和廣州港的吞吐量常年位居國內前十。林江說表示,這些城市的人流、商品物流都很大,沿海高鐵的大貫通將加深這些城市之間的經貿往來。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韓永輝表示,未來大灣區與長三角的高鐵直達不僅可以加強經濟合作,還能深度整合兩地區位優勢,暢通資源、人才、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區城市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韓永輝認為,當前長三角依托長江經濟腹地,同時擁有兩大國家基礎科研基地與四大科研強市,形成了龐大的新能源產業規模與完善的半導體技術與產業體系。而大灣區地理位置優越,擁有通航能力最大、水深條件最好的港口群,便於對外經貿合作,且其工業基礎雄厚。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金山亦表示,高鐵不僅可以帶動兩大城市群沿線城市共同發展,還能實作兩地不同發展模式的學習和互補。

劉金山表示,浙江的「千萬工程」在過去20年間,持續努力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創造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成功經驗和實踐範例。

「而廣東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在營商環境、利用外資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2022年,廣東又提出「百千萬工程」,以「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來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劉金山說,隨著甬廣高鐵的建成以及與北方沿海高鐵的貫通,可能會形成兩大城市群的互取所長、互補所短。

開啟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發展空間

甬廣高鐵身後,粵閩浙沿海城市群也是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早在2009年,【海峽西岸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成功獲批,成為繼京津冀城市群之後國家批復的又一區域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

城鎮化空間格局示意圖。圖片來源:「十四五」規劃綱要

然而,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公布,首次出現粵閩浙沿海城市群這一提法,取代了原來的海峽西岸城市群的提法。

在林江看來,粵閩浙沿海城市群,意味著城市群建設已經上升到三省協作的戰略層面,同時也意味著國家從區域協調發展層面來規劃東南沿海城市發展。

林江指出,「十四五」規劃出現粵閩浙城市群的提法,體現了國家對東南沿海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支持。未來,「沿海通道」建設推進,將不僅聯動起最發達的兩大城市群,更有望進一步推動粵閩浙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福建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特別強調,加快發展壯大粵閩浙沿海城市群,要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

林江表示,對沿線區域來說,可以加大甬廣高鐵沿線城市與其他交通網路節點城市的高效銜接,形成整體運輸合力。另一方面,甬廣高鐵貫通後,都市圈之間的競爭與協作將尤為重要,需要提前做好產業規劃、空間調整。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