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加快互聯互通,成都都市圈邁入「地鐵」跨市時代

2024-09-30社會

珠三角開通了「灣區1號地鐵」,長三角有「蘇州地鐵11號線」牽手「上海地鐵11號線」,長株潭都市圈有「長沙地鐵3號南延線」……不同行政區間的互聯互通,從最早期的打通斷頭路,到後來高鐵通車,再到如今以「地鐵」相連,都市圈同城化的配置逐步走向高端、深入。

9月29日,國慶日前夕,成都都市圈交通互聯互通也邁出重要一步,擁有了首條聯通圈內兩座城市的「地鐵」——軌域交通資陽線(以下簡稱:S3(資陽)線)。

市域(郊)鐵路「地鐵化」

之所以在提及「地鐵」時要加引號,是因為從城軌交通制式上來說,S3(資陽)線屬於市域(郊)鐵路。

根據國家發改委等單位釋出的【關於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的意見】中的提法,市域(郊)鐵路是連線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區和周邊城鎮組團,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運量、公交化運輸服務的軌域交通系統。

中國既有普速鐵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構成的鐵路網路,也有地鐵、路面電車等構成的城市軌域交通系統。通常而言,這兩套系統分屬國鐵集團和地方地鐵公司營運,界限分明。

9月29日,舉行完開通儀式後,不少資陽市民進站體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S3(資陽)線在資陽市域內設定了5個站點,無論是入站口、還是站內大廳,包括安檢處、閘機口以及上下客的地方,都與成都地鐵內部設計別無二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林靜 攝

站內工作人員提醒,S3(資陽)線計費標準也與成都地鐵一致,無論買票還是換乘,都與成都地鐵實作無縫銜接。

不僅硬體實作了「地鐵化」,軟體方面,這條路線的營運也由成都地鐵負責,執行系統、先發路線的司機都來自成都地鐵。
S3(資陽)線從規劃建設至今,資陽人已盼了近10年。隨著路線線網、管理營運、票制的打通,15分鐘的發車間隔,資陽市民迎來了真正的「地鐵化、公交化」出行體驗。

直到上了車,才出現與成都市內地鐵的些許區別——座位從地鐵的橫著坐,變成了火車內部常見的前後坐。記者了解到,這種設計與時速相關。S3(資陽)線全長38.7公裏,全程用時26分鐘,最高執行時速160公裏。車速一快,如果還是設計成橫著坐,乘客就容易搖晃。

高標準的輸出與統一

市域(郊)鐵路由地方地鐵公司進行「地鐵化、公交化」營運,這是近年來珠三角成功實踐過的營運模式。

2020年10月,廣州地鐵獲得城際鐵路運輸授權證,2024年1月,廣州地鐵集團正式接管包括莞惠城際在內的兩條鐵路線。

「中國的軌域交通,它是跳躍式的發展,比一些已開發國家發展軌域交通要快得多。我們曾經提出‘軌域上的大灣區’,全部都要連成城際軌域網,而且跟地鐵相銜接,能通地鐵的通地鐵,能通城際的通城際,這裏面(就)體現了把一個城市群變成一個大城市的感覺。」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廣州市社會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彭澎介紹。

成都都市圈也是如此,以「城際鐵路+城市軌域交通」的方式串聯都市圈內的城市。目前,除了剛剛開通的S3(資陽)線,還有S11(德陽)線、S5(眉山)線正在建設當中,按計劃同樣也將采取「地鐵化」的營運模式。

在成都市人防建築設計研究院唐鍇看來,S3(資陽)線作為四川省內首條通車的市域(郊)鐵路,為都市圈內一些標準的統一「開了個好頭」。

以人防工程的標準為例,唐鍇解釋,因為成都市是國家三類防空重點城市,成都地鐵的設計方案中,所有的孔口都必須實作平戰轉換,有一些標準和裝置的對應要求。

而資陽,既沒有與地鐵相關的人防標準,某些人防標準也沒有成都那麽高。所以,借助S3(資陽)線計畫的實施,推進了很多標準的統一,有的標準還經歷了從無到有且向高標準看齊的過程。

都市圈同城化過程中,總會面臨兩個行政區之間標準不統一的難題。就像這條「地鐵」一樣,彌合了這些「跨市」的縫隙,同城化才會呈現出新的融合勢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林靜 攝

企業招才多了吸重力

成都、資陽進入「軌域同城」的時代,最為振奮的是資陽的企業。

四川省光為通訊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從深圳搬到資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運總監王超欣喜於S3(資陽)線的開通。一方面,他自己安家成都、在資陽上班,以後的「雙城」生活將更加便捷;另一方面,當資陽與成都之間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企業招才引才將更具吸重力。

S3(資陽)線串聯起資陽市中心城區、天府國際機場片區的重要經濟走廊、重點產業協作帶和重大鐵路航空樞紐。資陽市同城化發展工作局總規劃師冷玲玲認為,該路線的開通使資陽的一些產業更好地融入和服務都市圈建設,將催生兩地更多的「總部+基地」「研發+制造」「產品+市場」產業互動實踐。

就在S3(資陽)線通車儀式舉行後,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在資陽召開。會議要求,進一步完善區域市場協同機制,推動成都都市圈高品質發展。

在深化產業協作方面,要求合力打造高能階產業合作園區,全力推進跨區域聯合招商,把體系搭起來、把資源合起來、把計畫引進來,著力夯實市場一體化的重要支撐。

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向「同城同網」方向推進,推動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從而實作資源要素流動,產業分工協作。這些對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提升成都都市圈核心能階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