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的畫卷中,漓江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自然之美。廣西桂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實施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下簡稱漓江山水工程),經過近兩年的努力,部份計畫已竣工,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突顯。如今,「綠水青山入畫來」,漓江山水工程生態修復成效顯著,為世人展現出一幅絕美的生態畫卷。
築牢夯實綠色基底,漓江水清岸綠
漓江流域是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的組成部份,具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喀斯特巖溶地貌,也是中國南方生態安全螢幕障的重要組成部份。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是享譽世界的「中國旅遊名片」。陽朔縣以打造桂林世界級旅遊城市陽朔旅遊高品質發展先導區為統攬,統籌推進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奮力書寫科學保護漓江的「陽朔答卷」。
據陽朔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蔣艷蓮介紹,陽朔縣實施的漓江山水工程建設計畫包括了水生態保護修復、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農田生態保護修復等5個子計畫,涵蓋了山、水、林、田等自然生態要素,透過生態修復,漓江兩岸的生態系將會更加的穩定,生態物種也會更加豐富。
漓江風景名勝區漓江岸線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陽朔段)位於陽朔水生態保護修復與石漠化治理單元,屬濕地生態保護修復板塊,涉及楊堤鄉、興坪鎮、陽朔鎮、福利鎮、普益鄉等5個鄉鎮35個村。
陽朔縣漓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基建部部長陳家寶說:「漓江岸線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陽朔段於2022年的5月份開始啟動,計畫的範圍北起楊堤鄉的浪洲村,南至福利鎮的灘頭榨村,全長的修復長度大概是31.2km,總投資大概是3.2億元。」
目前,計畫一期已進入驗收階段,包括楊堤浪洲村岸線修復工程、福利鎮林家洲和古座塘村岸線修復工程、陽朔鎮東嶺漁業隊岸線修復工程和陽朔縣鳳鳴溪截汙改造工程。計畫二期正在科學有序推進當中。
中鐵七局集團武漢工程有限公司計畫總工謝輝介紹說:「這段我們采用這個格賓石籠網,加這個植物纖維毯進行這個岸線修復,然後過程中采用格賓石籠網格采用裝卵石回填,然後加這個覆蓋粘土,植物纖維毯覆蓋,主要起的一個作用就是對這個岸線的擋土墻和這個喬木的一些防護促使它快速的這個成長,然後整體對這個生態擋土墻這一塊起一個穩定保護的一個作用。」
做大做強綠色經濟,漓江點綠成金
仲秋時節,漓江山水風光旖旎、景色宜人,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參觀。在楊堤鄉浪洲碼頭,只見漓江碧水縈回、奇峰夾岸,藍天白雲倒映江面,一步一景一畫卷,美不勝收。
「這一段就比較典型,這段我們竹子的底部因為常年受到雨水和洪水的影響,這個根部的防護能力較弱,那麽久而久之,我們竹子在經過洪水沖斷以後就會倒塌,我們透過這個自然疊石,還有這個格賓網組合的方式加固竹的根部,保護好我們楊堤這個鳳尾竹這一大漓江沿岸的自然風光,讓我們的鳳尾竹很好的延續下去。」陽朔縣漓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基建部部長陳家寶介紹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也是陽朔縣漓江山水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和踐行的理念。在開展漓江岸線生態保護修復設計和施工過程中,計畫以「景觀自然、材料自然、工藝自然」為原則,著力修復受損的邊坡和岸線,提升漓江流域生態環境品質,豐富岸線植被的多樣性,推進多維度全域增綠,保護和維系漓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對於河道駁岸過於垂直硬質或岸坡河道裸露的問題,計畫采用自然生態式駁岸、草坪緩坡式駁岸、垂直式駁岸三種方式,進行駁岸生態改造,提高灌草植被覆蓋度,打造出山水相融、藍綠交織的優美生態格局。
如今的漓江,江水清澈見底,魚兒歡快地遊弋,兩岸的美景如詩如畫。遊客們紛至沓來,陶醉在這美麗的自然風光之中。漓江山水工程生態修復不僅保護了自然遺產,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抓好抓實農田復綠,漓江生態利民
在陽朔縣高田鎮高田村農田生態功能提升計畫平陽村地塊,金燦燦的稻田裏散發著宜人的稻香,部份村民開始進行收割,一派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高田鎮平陽村村民覃少松說:「以前這個田地就是九幾年就丟荒了,現在有這個計畫來,我們又有水了,可以種田了,大概我們種出來的有(畝產)1200斤左右。」
高田鎮高田村農田生態功能提升計畫位於漓江中遊水土保持與水生態保護區,屬陽朔水生態保護修復與石漠化治理單元,於2021年12月開工,計劃投資額5338萬元,實施總面積61公頃。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目前計畫總體進度已完成90%。其中,土地綜合整治子計畫和耕地提質改造子計畫均已完成,基礎設施改造和人居環境提升子計畫已完工,河道岸堤修復子計畫正緊鑼密鼓進行各項施工準備工作。
據桂林朔源生態環境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湯春鵬介紹,該計畫透過土地流轉,把零散的地塊連成片,同時修築水渠8443公尺混凝土路面澆築3705公尺,管道鋪設6932公尺,透過一系列的引水設施,保證糧食產能。
農田生態功能提升計畫,讓閑地「活」了起來,荒地「綠」了起來。在實作荒地變糧田、糧田成良田的同時,村民獲得土地流轉紅利約593萬元。2023年計畫區種植糧食收益65萬元。
陽朔縣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股股長王文鳳說:「截至2024年9月,該計畫新增耕地面積25公頃,其次改造水田12公頃,實作了荒地變良田,讓土地的「身價倍漲」 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促進農業現代化。」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風景秀麗,壯美奇絕。全流域保護、全覆蓋治理、全方位提升的漓江山水工程,系統提升了漓江全流域、全要素的生態環境品質,讓漓江流域水更清、山更綠、城更美、人民更幸福的「生態藍圖」成為眼前實景。
陽朔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蔣艷蓮說道:「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漓江山水工程的實施,大力推動了生態環境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修復,讓美麗漓江呈現多元之美,系統之美。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紮實推進漓江山水工程計畫的建設進度,更好的保護好我們陽朔的綠水青山。」
未來,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漓江將繼續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莫珍玲 唐一平 徐仁秀)
來源:陽朔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