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南水北調為人們帶來了什麽?

2024-12-12社會
2022年8月,北京南水北調環線管理處的工程師們在水質檢測的采樣過程中,發現了一種特別的浮遊生物。經專家鑒定,這種浮遊生物是在地球上生活了5.5億年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又被稱為水環境的「晴雨表」,水質好則繁衍生息,水質差就銷聲匿跡。
十年來,來自漢江的一泓清水持續北上,覆寫著華北大地的風貌。
河北景縣有一個村莊,因地表水是苦水而得名「苦水營」。村民們長期飲用深井水,因為含氟量超標,牙都變黃了。
南水北調的水進入後,水變甜了,牙齒變白了,村民們說:「苦水營成了甜水營。」
從一個村到一座城,從一條河到一個流域,肉眼可見的變化,在整個華北大地普遍現身。
北京1600余萬市民喝上了優質的南來之水;天津80多條自然、人工河道重展碧波;「華北明珠」白洋澱不再枯竭……
南水北調,是人類水利史上的奇跡,是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的世紀豐碑。要讓這座豐碑長久矗立在中華大地上,需要很多人久久為功,尤其是水源地十堰,保水護水的責任與擔當一刻都不能放松。
在十堰市城市執行管理中心,水質安全智慧監管系統正在高效運轉。這個2024年剛投入使用的智慧系統,能即時看到十堰各個角落的環保狀態,大到企業排汙、生活垃圾投放,小到農村是否有稭稈燃燒,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會漏掉。
為了一泓清水北流不息,十堰把保水質作為天大的事,盡量把一切都做到極致。
劉剛
十堰市生態環境技術中心 主任
我們壓力很大,但是成就感更大。為我們北方受水區守護這一庫碧水,是我們的使命,我們感到非常光榮。
環保人在緊張中守著一份榮譽,更多的普通人也擔負起了護水的任務。
這支由十幾位退伍軍人組成的「老戰士」誌願護水隊,已經在一條僅4公裏的河道上不間斷巡查了6年。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已經78歲。
和「老戰士」誌願護水隊一樣出名的,是一個叫「小草」的公益組織。多年來,他們發動誌願者一起到庫區兩岸清理垃圾,開展了「河灘清潔日」「上遊一公裏」等豐富的活動,參與者共計3000余人次。
在十堰,2489條大小河流都有「管家」,從市領導到普通黨員幹部,人人守河有責、護河擔責、治河盡責。2000多支誌願護水隊、33萬名誌願者,常年在庫區清漂、巡河。320萬十堰人都成了忠誠的「守井人」。
做好「守井人」的理念已深入十堰每個人的心靈,變成了一種信念,一種執著,一種文化。
很多曾經「靠水吃水」的人們,要承受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的陣痛。
網箱養魚曾是丹江口庫區的支柱產業之一,但為了保證庫水水質達標,全面退捕、禁捕是政策底線,不容觸碰。
那該如何安置漁民呢?
十堰丹江口庫區年均入庫水量394.8億立方米,上遊的雜物如樹葉、樹根、稭稈等漂浮物汙染水質,影響水利設施安全,需要及時清理。庫區面積大,漂浮物中也有一些重物,只有常年跟水打交道的人才能勝任這項工作。政府決定在漁民中招收清漂隊員。
2100多位清漂隊員,肩負起守護620平方公裏水域安全的重任。
而更多的漁民,依托生態優勢找到了新的生產方式,果樹種植、農康寶等新路子越走越寬闊。
一泓清水,是十堰的責任,也是十堰的財富。
知名飲用水品牌、水產業紛紛落戶;生態改良後,種植業的潛力被極大地激發。「農業+」的新模式、農旅融合的新業態,提升了產業聯農帶農的質效。
丹江口大壩旁的武當雲谷大數據中心,是國內新一代節能高效數據中心典範。
面對新的科技浪潮,十堰著力發展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積極搶占低空經濟、智慧制造、生物醫藥、雷射產業等新賽道,以新質生產力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城市轉型、經濟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等方面的統籌推進,讓十堰成為「兩山理論」在中華大地上最生動、最廣泛、最深入的實踐典範之一。
源自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庫的清澈水源,沿著千裏清渠奔流不息,一路北上,抵達廣袤的華北平原,宛如靈動的畫筆,在大地上勾勒出一幅氣勢恢宏的水網藍圖。
南水北調的偉大實踐,充分彰顯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清水北上,潤澤人心!
來源:CCTV國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