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近日就菲律賓連續在南海挑釁滋事表示:「中國態度清晰明確:挑釁加一分,反制強一步;如果執迷不悟,定將奉陪到底。」
菲律賓有哪些動作?目的何在?中國該如何應對?本期論壇請專家分析。 ——編者
中國和菲律賓之間的關系近日又迎來一次嚴峻考驗:菲律賓海岸防衛隊稱,中國近日對前往南海鱟藤礁的菲律賓漁船開展「攻擊性行動」。另據報道,菲律賓海警多艘公務船企圖侵闖黃巖島被阻。菲律賓海軍司令稱,已制定「灰色地帶」策略,以應對中國船只在南海的行動。
對此,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指出,菲律賓在美國的慫恿支持下,連續在南海地區多個點位挑釁滋事,從仁愛礁、仙賓礁到鱟藤礁,再到黃巖島,一幕幕的鬧劇已經讓國際社會看得清清楚楚,誰才是南海和平穩定的破壞者,誰才是不折不扣的謊言制造者。
菲方挑起事端
一切得從菲律賓的地緣說起。
地理是凝固的歷史,也是凝固的戰略。作為一個海洋國家,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尼、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海,東臨太平洋。而南海近年來因位置險要且資源豐富,日漸成為全球海權戰略格局中的熱點海域。如果把南海比作一張長條桌,那麽菲律賓和中國就分別位於桌子的南北兩端。
菲律賓海警船非法侵闖中國南海海域。圖:中新
作為與中國、越南、印尼隔海相望的國家,菲律賓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美國第一島鏈戰略不可或缺的環節。在20世紀40年代獨立後,菲律賓就開始了海上擴張,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用「硬」「軟」兩種方式(軍事強占和國內立法),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部份島礁,並一直圖謀控制地理位置極為特殊且重要的黃巖島。同時,菲律賓十分重視利用國內媒體和國際輿論,渲染「強闖黃巖島」「補給仁愛礁坐灘舊艦」「仙賓礁對峙」等海上對抗事件,並在南海議題上全方位塑造受害者形象,從而與美日等國遙相呼應。
菲律賓此舉有深層次的原因,首先是向美國證明其地緣政治價值。
當前美國處於進退兩難的困境之中:在歐洲,俄羅斯開啟了消耗烏克蘭甚至是北約的模式,讓美國頭疼不已;在中東,以色列在道義上幾乎破產,軍事優勢也被大大削弱,由巴以沖突衍生的紅海危機將美國推到第一線,而敘利亞局勢的演變也未必有利於美國。對美國來說,地緣政治形勢著實不容樂觀,三大熱點地區可以說都隱藏風險。
毋庸置疑,菲律賓是美國的前殖民地戰略棋盤上的一枚棋子。菲律賓如今主動挑起與中國的爭端,在美國看來是有力牽制了中國,消耗了中國的資源。這對美國拜登政府來說非常重要,菲律賓由此向美國得到了自身價值的有力證明。此外需要指出,美國一直想借助菲律賓的地緣優勢幹涉中國台灣問題,菲律賓此舉可謂正中美國下懷。
其次是菲律賓國內政治的原因。
目前的菲律賓政局並不平靜,總統馬科斯上台後推翻自身政治承諾,導致高層鬥爭白熱化。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公開表示,如果自己遭遇不測,早已聯絡好的殺手可以直接去刺殺總統。在此背景下,透過制造和激化海洋爭端,不僅可以轉移註意力,也更有利於馬科斯政府獲得美國甚至是日本的支持。
美國隱藏幕後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起美國在幕後起到的負面作用。
在2010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後,美國就開始了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圍堵。在美國看來,中國的工業化本身就是不可接受的。正如國際關系理論現實主義流派大師摩根索所說:「工業企業的品質和生產能力,工人的技術水平,工程師的技巧,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有管理能力的組織——所有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也就是構建實力的基礎。因此不可避免地,先進的工業國家成為強國,工業地位的排名或升或降,都伴隨著國家在實力等級階層中的相應變化。」於是,美國的「亞太再平衡」「印太戰略」以及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系(AUKUS)相繼出台。而挑起南海爭端,正是美國遏制中國的關鍵步驟。
然而,美國自己並不想下場與中國正面硬剛——畢竟韓戰和越南戰爭的教訓還沒忘光,而俄烏沖突的爆發似乎為美國提供了新的思路。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威克說:「這是我們在沒有被要求冒生命危險的情況下貢獻的相對適度的金額,如果西方國家願意為他們提供物資,烏克蘭人願意為我們而戰,這是一筆相當劃算的交易。」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評論說:「沒有美國人在烏克蘭被殺,我們正在重建我們的工業基礎,而烏克蘭人正在摧毀我們最大對手之一的軍隊,我很難發現這有什麽不妥。」
於是,打代理人戰爭成為美國霸權護持的絕佳選擇。透過菲律賓逼中國出手成為美國的目標,拜登政府也想借此向軍工復合體輸送利益,為民主黨四年後卷土重來作鋪墊。
中國有力反制
有鑒於此,中國必須采取有力的反制措施。筆者認為,應該在軍事、外交和輿論領域綜合應對,以期取得較好成果。
在軍事領域,可以采取掛鉤戰術。即在可控的前提下,只要菲律賓主動挑起爭端,就采取強力手段對其進行懲罰,使其認識到這種冒進政策得不償失,從而提高其行動成本,幹擾其決策。
中國海警艦艇編隊在黃巖島海域巡航。圖:中新
在外交領域,可以設定地區海洋安全論壇,對菲律賓這種危害南海及周邊海洋安全的行徑進行批判與鬥爭,形成維護南海地區安全的統一戰線,從而使菲律賓在地區海洋事務上因不當行為遭到孤立。
在輿論領域,對菲律賓不守信用的行為進行曝光與披露。例如5月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指出,菲律賓的有關言論否認不了中菲曾在南海仁愛礁問題上達成「君子協定」、內部諒解和「新模式」的客觀事實。林劍一一列舉從2021年底到2024年初,中菲經密集溝通協商先後達成「君子協定」、內部諒解和「新模式」,又被菲律賓一一拋棄的時間線,使菲律賓立刻陷於被動和尷尬之中。透過類似的曝光與披露,可以占領輿論制高點,撕破菲律賓的「受害者」面具,從而奪取輿論主動權。
縱觀未來,中菲海洋爭端在短期內可能難有根本改觀。然而,中菲和解友好終將是大勢所趨,馬科斯政府應好好反思,今後將在歷史上以什麽樣的面貌出現。
楊震(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