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根治「幽靈外賣」 需激發平台監管動能

2024-08-28社會
朱 毅
近日,有媒體集中曝光了一批「幽靈外賣」。這些外賣商家透過「租借」營業執照、偽造地址與店面照片,堂而皇之地將自己包裝成「放心吃」「放心點」的外賣平台高分店鋪,而其實際衛生狀況令人觸目驚心。
「幽靈外賣」是中國繁榮的外賣市場下一大頑疾。早在2016年,就有媒體曾曝光部份外賣平台存在「陰陽地址」「盜證套證」等行為,甚至有「中介」專門經營開店轉銷、付費推廣等業務。要根除「幽靈外賣」問題,需要從供應商、平台,到外賣員、消費者的外賣全鏈條發力,形成全天候、無死角的「天眼」,讓「幽靈外賣」無處藏身。
對於普通商家,租借執照經營實在是得不償失。國家明文規定,擅自將營業執照出租、出借、轉讓屬於違法行為,最高可處以50萬元以下及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而中國餐飲營業執照註冊雖然對衛生、安全、環保等方面有嚴格要求,但申請審批並不困難。因此,為「圖省事」而願意承擔與收益不對等風險的商家少之又少,選擇這種途徑的多為本就對食品安全毫不在意的黑心商家。
外賣平台對「幽靈外賣」問題負有主要責任。作為直接面向消費者的視窗,稽核外賣商家資質、監控商家食品衛生是平台的義務,也是獲得消費者信任的基礎。但事實證明,「幽靈外賣」繞過平台監管的成本低、遭平台查處的機率小、違法違規的代價少是「幽靈外賣」屢禁不絕的主要原因。松懈的資質審查既縱容了黑心商家混入外賣平台,又導致了「幽靈外賣」即便被查處,也能很快「借屍還魂」、卷土重來。這無不凸顯了外賣平台在食品安全監管角色方面的缺位。而透過「低門檻開店」吸引商家入駐的模式不僅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突破合法經營者的底線,更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犯,是對法律法規和商業倫理的踐踏。
「幽靈外賣」的假執照、假地址、假照片及小作坊經營模式,客觀上也給監管部門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它們往往分散在居民區、胡同等相對隱蔽的位置,監管人員只能透過外賣員的流向加以追蹤,監管力量與待監管物件的差距過於懸殊。
面對由食材供應商、外賣商家、平台、外賣員和消費者構成的鏈條,監管部門要想最大程度調動起治理力量,需要激發平台監管動能、嚴查商家資質審批、鼓勵外賣員參與、加強消費者反饋響應,對食材也做好溯源工作,從而建立起強效而立體的監管體系。
首先,監管部門在營業執照與經營資質審批階段應透過聯網系統,持續細化、嚴查一址多用問題,特別是加大對排檔類經營授權的前置性審查,從源頭避免註冊者使用模糊地址、虛假地址,降低後續監管工作執行難度。而在查處後,應積極與平台、銀行等機構合作,嚴格落實沒收違法所得等處罰,加大黑心商家違法成本。
其次,應充分發揮外賣平台在外賣鏈條中參與程度深、影響大、處置效率高的身份特點,以平台為抓手將治理力量不斷下沈。例如,可采取與部份幼稚園類似的舉措,要求「放心點」等榜單商家安裝後廚監控系統,並引入AI監督員全天候監控後廚情況,打造真正的「明廚亮竈」。監控數據定期保存備查,以便監管部門定期進行追溯或取證。此外,AI監督還可用於食材供應追溯,確保商家食材來自正規渠道。
再次,在「天眼」外也要調動起「人眼」的力量,健全食品安全吹哨人機制。2024年2月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了相關征求意見稿,計劃對「吹哨人」予以最高100萬元獎勵。物質獎勵外,更要重視對外賣員、廚房人員等潛在「吹哨人」包括個人資訊在內的制度性保護,避免其因舉報而招致各類報復。
最後,監管部門應提高對消費者反饋的重視,與外賣平台合作建立更高效的消費者反饋處理機制。例如可以借助AI過濾掉大部份的惡意差評或刷評,再對余下反饋進行細分處理,能更有效定位存在食品問題的商家,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查。消費者也要增強外賣消費意識,提高食品安全敏感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支持那些堅持用良好食材、幹凈後廚的商家,實作良幣驅逐劣幣,也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安全的飲食環境。(作者是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