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晨楓:「漢光」早就無光,還有氣嗎?

2024-07-27社會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台軍年度「漢光」演習在7月22日開始,卻因為台風「凱米」提前收兵,後續演習改為沙盤、兵棋推演。這麽多年來,「漢光」演習各種荒唐和掉鏈子已成傳統科目,大家也見怪不怪了。
這次五天四夜的實兵演習,島內5個戰區、3大軍團、各個打擊旅和獨立指揮部、空海軍都參加。貌似陣勢挺大,但台灣島只有那麽點大,台軍只有那麽多,就算全軍上陣也沒多了不起。但奇怪的是,今年的「漢光」實兵不實彈,還是號稱無劇本的,取消了實兵對抗演練,但增加了境外物資接轉科目。
實兵不實彈尤其是取消紅軍,雖然是奇怪的做法,但可能也是符合台軍實際的做法。
過去,台軍都是用海軍陸戰隊或航空特戰部隊(機降步兵)扮演紅軍。但是今日的解放軍早就過了只能用輕步兵搶灘登陸或者機降突擊的階段了。這樣的輕步兵扮演解放軍的演練早就失去實際意義。但如果要升級規格,台軍則面臨缺乏氣墊船、兩棲坦裝等先進裝備的窘境,沒法有意義地扮演登陸紅軍。
實兵對抗實際上對紅藍軍戰鬥素養要求很高。尤其是需要扮演敵軍(在解放軍是藍軍,在台軍就是紅軍)的部隊不僅需要在戰術和個人技能上高度模擬敵軍,還要求在裝備上也高度逼真,並且擁有高度監控化的專用演習場。
台軍陸戰隊和航特就算是台軍中的精銳部隊,但他們的訓練和素質依舊是個信仰問題。筆者見識過代表台軍最高訓練水平的憲兵202部隊,只能說不敢恭維。
解放軍曾經用「地球最強五對輪」模仿外軍第三代主力戰車,但那只是在外觀和行走效能上的以假亂真,射控和打擊力就要靠導演部開掛了。台軍導演部當然也可以開掛,但沒有氣墊船和兩棲坦裝就是沒有,用汽車渡船和漁船假裝都不行。
網傳朱日和的M1A59資料圖
解放軍集中在朱日和演習,也是因為那裏有完整的監控能力,可以對參演部隊進行全面、精確的即時評估,也便於導演部精確開掛。而台軍根本沒有這樣的設施,沒有紅軍之後,實彈也成了對既定目標的按劇本傾瀉彈藥,索性不裝了。畢竟裝也沒用了。
近些年來,美台不斷進行各種演習和數位沙盤演習,但基本上都圍繞著「千軍萬馬過海峽」的傳統思維,得出的結論當然是荒腔走板。
佩洛西竄訪台灣後,解放軍立刻啟動強大的演習,今年又再現了就地啟動、全維打擊。於是在新時代,解放軍渡海登陸越來越成為眾多選項之一,而且越來越不是首選。
一旦武統,解放軍有「打、封、登」三種選項。「登」是最直接的,也是代價最大、準備最復雜、啟動門檻最高的選項。相比之下,除了不直接登陸,「打」同樣能確保摧毀台軍的防禦體系和島上的戰略自持力,但代價大大降低,準備大大簡化,啟動門檻大大降低。「封」則利用台灣是個缺乏資源的海島特點,用斷絕糧草迫使台灣的軍心民心崩潰,代價最低,準備最簡單,啟動門檻最低。
這裏當然要考慮美國軍事幹涉的因素。畢竟如果沒有美國軍事幹涉,光靠台軍防禦台灣在20年前就已經不可能了。
曾經有一個時候,解放軍搶在美國軍事幹涉之前占領台灣島是解放台灣的首選。當時我方的主要考慮也是快速登陸後、造成既成事實可以避免夜長夢多。但如果解放軍海空控制和遠端打擊能力不足,登上去了就有可能遭到對方的反封鎖,這將給軍事行動帶來極大挑戰。
「聯合利劍——2024A」演習區域示意圖中國軍號
隨著解放軍裝備的極大改善,尤其是由岸到島的遠端打擊能力的極大提高,「打」成為很現實的選擇。不過單純靠「打」,並不能確保實作統一。然而,在「打」極大削弱台軍防禦、粉碎島內頑抗決心後,「登」就是相對簡單的事。
但在解放軍裝備進一步改善、對海洋和天空的控制能力極大增強後,「封」正在迅速成為統一的潛在首選。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大量的進出口,進口能源更是事關台灣的生存。用「封」結合以「打」的手段,被困於鐵桶內的台灣發生內崩只是時間問題。
這一次「漢光」演習增加了境外物資接轉內容,就是認識到「封」的危險,但這是無解的。美國也幫不了忙。
美國擁有最強大的海軍,但軍事海運力量只夠一次性運輸幾個作戰旅裝備的海上預存。而且美國自己的商業海運力量微不足道,海外軍事行動的軍事海運主要靠外國海運公司。換句話說,美國最多只能威脅利誘,但不能征用強令各國海運公司為美軍服務。這也就意味著有的海運公司會拒絕征召。
早在美國占壓倒優勢、可以確保海運安全的海灣戰爭期間,就有一些外國商船出於安全顧慮,拒絕承運向海灣地區運送美國軍用物資。
在台海,如果美國海軍透過海上決戰擊敗中國海軍,在理論上是有可能在經過長時間沖突後打通海運通道。而台灣根本沒有這個時間。而且這是個比天還大的「如果」,決戰之後的剩余風險依然可能「勸返」足夠多的外國商船,畢竟這是中國主場,台島並不遙遠。
實際上,解放軍已經把「打」的手段擴充套件到台島周邊,解放軍的ISR體系和火力體系已經可靠地控制了台海周邊的海空,美國軍事力量的任何介入都是往死亡之海裏跳。
軍演期間遠火打擊演習東部戰區
外國商船往台灣運送物資也不是「無害透過」,畢竟在戰時闖入交戰方的港口,什麽中立國的旗幟都不管用。
在某種意義上,「大陸vs台灣」是比「美國vs古巴」更加一邊倒的軍事態勢。畢竟如果反美力量決心支援古巴的話,還有中美洲和南美洲可以依托,而反華力量決心支援台灣則缺乏這樣的大陸。
日本也是孤島,卷入台海戰爭後自身難保;南韓更不可靠;菲律賓最精銳的海軍特種部隊連碰瓷中國海警都敗得慘不忍睹,就別指望了;澳洲不管有沒有能耐,實在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至於印度,誰都說不清楚他們腦袋繞八字時是yes還是no。
在統一問題上,「打、封、登」三者不互相排斥的,不但可以互相結合,行動重點還可以在實踐中及時轉化。重要的是,不管是「打」、是「封」還是「登」,解放軍都有必勝的信心和準備,近二十年的軍事現代化建設更是在物質上和心理上建立對台壓倒優勢。
台灣在軍事上已經是死棋,這是70多年來台海兩岸軍力對比中最根本性的變化。這也意味著什麽「漢光」演習都只能是演戲。演習只是為了消除作戰計劃和準備中的不定性和摸索贏得戰場主動的選項。但在壓倒優勢面前,台軍的戰敗已經不存在任何不定性和逆轉獲得主動性的選項了,演習必然是演戲。
如果說台海問題還有任何不定性,那就還是來自美國。
美軍參聯會主席布朗最近還在信誓旦旦地說有信心在台海戰而勝之。作為美軍最高級軍官,他必須這麽說。最高統帥(至少現在還是)拜登四次聲言要「保衛台灣」,美軍不能公然說「臣妾做不到」。
但相比之下還在競選中的川普就直率得多。他指出解放軍有足夠的遠端打擊手段和彈藥,可以保持持續猛烈的對台火力,直到地老天荒,而美軍無計可施。
一貫大嘴的川普這一次說的沒錯。台灣離大陸的距離早就不成天塹了。解放軍早年的短程彈道飛彈優勢還在,而威力大、成本低,火力密度和持續性高得多的遠火批次入役,現代化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在視距外投放的滑翔炸彈更是量大管飽,而我們甚至還沒說巡飛彈。
巡飛彈在本質上是一次性使用的自殺無人機,巡飛彈不難攔截,但成本太低,打不勝打,這些特質使其在烏克蘭戰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讓其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正在得到各國軍方的高度重視。而中國則是世界上絕對的無人機超級大國。
在台海戰爭中,少量高價值目標有足量的高效能武器對付。而海量的巡飛彈則可對大量具有足夠軍事價值但相對低設防的目標發動不間斷打擊,使得每一個手機基站、變電所、油罐、橋梁、碼頭、機庫都難以逃脫。大型巡飛彈動輒可達上千公裏的射程,更是有利於在大陸深遠縱深發動同時命中的飽和攻擊,極大增加台軍的防空困難。
不知道是得到Deep State的統一指令,還是突然集體徹悟,近來美國媒體 「突然發現」中國的「產能過剩」還能延伸到軍工領域,中國幾乎能生產「無限多」的各種飛彈、無人機、制導/非制飛彈藥,而美國還掙紮於155公釐炮彈的產能中。
烏克蘭戰爭提醒了美國:武器彈藥光有效能還不夠,還需要有足夠的數量,而美國從陸軍的「愛國者」防空飛彈、海軍的「標準6」防空飛彈、「戰斧」 巡航飛彈、LRASM反艦飛彈、空軍的「AMRAAM」中程空空飛彈、「JASSM」巡航飛彈等都庫存嚴重不足,如果與中國對射,可能射完第一輪就告罄。
美軍習慣於在彈藥有壓倒優勢下作戰。在二戰時代,德軍就譏嘲美軍是「坐在後勤列車上打仗的」。而在台海美軍不僅要面對在彈藥投射量上被壓著打的陌生環境作戰,還在很多方面喪失習以為常的技術優勢。
至於美國陸軍的角色就更尷尬了。誰都不可能想象美國坦克在中國大陸登陸,這使得美國陸軍除中導力量外在潛在的美中沖突中沒有什麽大用。
雖然現在結束【中導協定】的美國也在理論上開啟了了美國陸軍的中導之門,但是現有的「堤豐」飛彈營在菲律賓的短暫部署凸顯了兩個問題:
1、很少有盟國願意提供可靠的中導發射陣地,盟國希望避免引火燒身; 2、美國中導要趕上中國還有漫漫長路。
在菲律賓部署的「堤豐」飛彈系統美國國防部
美國中導只有永久部署到中國周邊才有意義,但永久部署到哪裏,且隨時可以動用是一個大問題。現在美國在演習中臨時部署中導的象征性意義遠大於實戰意義。而看一圈中國周圍,日本不想引火燒身,南韓的重中之重在於北韓方向,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更是想都別想。最後剩一個菲律賓,現在看來也指望不上。
在美菲演習中,「堤豐」飛彈營臨時部署到呂宋島,正好與中菲南海緊張局勢在時間上有所重合,引起很多聯想。但這只有象征性意義,不僅「堤豐」飛彈營在火力密度上不可能與中國的「東風」對射,更可能被解放軍抄了老窩。
從海空和飛彈打擊到特種部隊甚至大部隊登陸突擊,解放軍有很多反擊選項。
於是在「堤豐」飛彈營在演習後撤走,菲律賓也「婉拒」美國對「馬德雷山」號上的菲軍人員代行補給任務的提議,說明菲律賓也看到玩火可能玩脫,不想引火燒身。
在中導領域,技術上,中國才是常規彈頭戰役級中導裝備體系構建的先行者。現在的解放軍已經形成從高超音速飛彈、中程彈道飛彈到中遠端巡航飛彈的裝備譜系,構建了量大質優的打擊力量。
美國陸軍在理論上也有這些選項,但實際上,由於高超音速飛彈的研發嚴重拖延,中程彈道飛彈也離實戰化十萬八千裏。巡航飛彈倒是現成的,但突防能力嚴重不足,對中國這樣的軍事強國根本靠不住。
在海上,以「福建」號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航母,搭配未來可能服役的殲-35,會使得二戰以來美國海軍第一次面臨艦載戰鬥機效能上不占優勢的陌生情況。而055決定性地更是領先於穿靴戴帽的「伯克III」級。海軍主力艦方面,也就只有核潛艇美國還自認為領先。
不過在實際海戰中,美國海戰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彈藥,「伯克」級(不管I、II還是III)驅逐艦都只會搭載不到100枚防空飛彈,就算把中國反艦飛彈全攔截下來,等到防空飛彈統統打光後,中國反艦飛彈還會箭如雨下般地繼續射來。
格魯曼公司的F/A-XX示意圖格魯曼公司
在空中,美國最難解決的問題在於第一島鏈上的空軍基地都在中國火力範圍之內,美國空軍除了B-21,連出動都不能保證。在技術上,殲-20足夠匹敵西方第一梯隊唯一成員的F-22,殲-20雙座型還可能提供F-22不能企及的有人-無人作戰平台,F-35A和F-15EX更難突破中國的空中長城。
可以說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是:美國窮的只剩錢了,而是美軍窮得連錢都不夠用了。據報道,美國空軍的NGAD計劃大大推遲,美國海軍的FA-XX計劃則下一財年研發投資比一年前銳減90%,比兩年前更是降低97%。而NGAD和FA-XX分別是美國空軍和海軍的下一代戰鬥機研發計劃。
自從殲-20橫空出世,美國空海軍就試圖加緊推進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計劃,試圖重建戰鬥機優勢。但13年後,在殲-20數量已經超過F-22、效能決定性地超過F-35C的時候,NGAD和FA-XX計畫反而進了ICU,甚至開始了臨終關懷,這和美國燒不起錢有很大關系。
美國軍費開支依然是世界第一,約四倍於中國。美國由於去工業化,軍費轉化為戰鬥力的效率大大低於中國,錢竟然不夠燒,後果很嚴重。因為燒不起錢,美國既無法強推有意義的技術突破,也無法靠不計代價打造「銀彈」力量。
實際上,美軍對台海態勢清楚得很,這是多年來在西北太平洋方向,美軍一直在往第二島鏈收縮軍力;在西南太平洋方向,美軍的重點轉移到南海。
在航母艦載空中力量方面也是如此,美軍將新一代艦載無人機的建設重點轉向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以補償KA-6退休後的加油機空檔。現役F-18E夥伴加油只夠返航補油,主要套用場景是即將油盡的戰鬥機在著艦前的補油,這樣可以為著艦失敗需要復飛的飛機續命。但是這種加油對增加戰鬥機戰鬥航程沒有太大作用。
MQ-25相對更大的油箱可以部份提升艦載空中力量遠端出擊的能力,但這也意味著航母部署可以「退居二線」,讓航母作用從海上控制變為海上拒止。
從理論上來說,海上拒止的核心是不讓敵人獲得海上的行動自由,尤其是利用海洋攻擊自己和維持有效的海運。海上控制則是確保自己獲得海上的行動自由,尤其是從海洋向敵人發動攻擊和確保自己的海運。長期以來,航母既可以用於海上拒止,也可以用於海上控制。但海上控制需要保持航母的就近存在,遠離戰場最多只能做到海上拒止。
這也就意味著,美國航母大力發展MQ-25是一種海洋戰略轉變的標誌,標誌著美軍已經認識到現役的F-18E、F-35C在殲-20面前處於下風的這一現實,而在面對殲-35的額外壓力時候需要往後退退。
回到島內軍演,長期以來民進黨就以「台獨」為綱,賴清德更是號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但是他們十分清楚「台獨」的前提是美國保駕。而當前的美國大選對未來幾年台海走向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拜登退選是突發事件,哈裏斯在多大程度上繼承拜登路線是個未知數,她即便在哈哈哈中「失言」也要「保衛台灣」,誰都不知道有多認真,更何況這個女螳螂是否能擋住川普列車是更大的問號。這一次「漢光」演習的劇本應該在這一系列突發事件之前已經確定了,劇本設定也從側面反映出台灣地方當局對「美國保駕度」的認知。
誠然,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美國政界現在對中國惡意滿滿,台灣在地緣戰略上對於鎖住中國崛起的重要性都看得清楚。拜登四次「失言」要「保衛台灣」,並派遣美軍人員入台訓練台軍特種部隊;川普在第一任期就與蔡英文通電話,任期尾巴上則派副國務卿克拉奇乘坐政府專機竄訪台灣。在惡意挑戰一中紅線方面,兩黨之間有的只是攀比。
也誠然,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美國但凡有傷中國一千而只自損八百的辦法,就會毫不猶豫地用上,在芯片戰和經濟脫鉤領域,美國就是這麽想的。
但在台海戰爭問題上就不同了,美國即使拉上不長眼的日本、南韓、菲律賓甚至澳洲,也只能傷中國八百而自損一千二。
川普畢竟是生意人,斷臂止損的道理還是懂的。如果不能用台灣「制服」中國,那就用台灣做生意,為美國換取利益。萬斯是後自由主義的追隨者,美國利益至上。台灣對他只是芯片產地,自由民主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則不入他的法眼。
對民主黨來說,拜登的年邁和失智只是選情弱勢的表面因素,深層因素是美國選民對民主黨的失望。通脹遲遲不能下降到美聯準敢於下調利率的程度,「鄉下人」與華爾街的利益鴻溝在繼續擴大而「鄉下人化」正在美國快速蔓延,Deep State與國情民情越來越脫節。
川普和萬斯相視一笑視覺中國
川普和萬斯所代表的不是傳統的右翼vs左翼,而是對「鄉下人」對「Deep State」的反動,這必然影響到美國基本國策:以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和地緣戰略為主導的傳統思路。
但近幾次美國大選也表明,自由主義與後自由主義在美國還會爭鬥很久,並不存在走上一個方向後就此一騎絕塵的情況。在未來一段時間裏,在海外軍事幹涉問題上,美國會在幹涉主義的Pax Americana霸主和孤立主義的MAGA孤家寡人之間震蕩。這兩者之間的每一次擺動都意味著離下一次反向擺動不遠了,而且擺幅有可能越來越大。這對美國的盟友意味著高度不定性,走錯任何一步都意味著可能掉下懸崖。
作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能在「台獨」議題上作多少妖,都取決於美國的「保駕度」。在美國「保駕度」高度不明朗的時候,他不敢作太大的妖。既然如此,「漢光」演習就沒有什麽可大張旗鼓的。
「漢光」演習在軍事上早就失去意義了。在軍事上早就無「光」的「漢光」演習的意義也只剩下政治上的「氣」。與其從「漢光」演習判讀台軍在軍事上以武拒統的準備程度,不如從政治上判讀民進黨「明獨」的決心。
至少從現在來看。賴清德還是有賊心無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