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剛】
67歲的石破茂,今年第5次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前4次以失敗告終,這次算是背水一戰。
盡管民間對他的期待很大,但民眾的意見與368名自民黨國會議員、105萬自民黨黨員·黨友之間存在不少落差。就在投票的前一天,日本媒體還清一色地報道了有黨內「造王者」(kingmaker)之稱的84歲老政治家麻生太郎的態度:
「支持高市(早苗)!」
麻生在2012年安倍晉三率領自民黨重新奪回政權後,一直在政府內或者在黨內任副總理或者副總裁,不僅支持了安倍,也是菅義偉、岸田文雄能夠在安倍之後成為首相的重要決定人之一。在自民黨因為邪教問題、政治資金「黑金」問題而不得不放棄岸田的時候,下一任誰來任黨的總裁、內閣總理,麻生的態度是關鍵。
有了麻生態度,輿論、自民黨大勢開始轉向看好高市。
從27日的投票結果看,第一輪投票高市獲得了181票,石破只有154票。因為所有候選人都沒有過半數,前兩位進入決勝投票階段,石破以215票對高市194票的微弱優勢,最後勝出。
石破的勝利,有些讓人「石破天驚」的感覺。
![](https://img.jasve.com/2024-9/bb21eda601a12387b42e75c787a61022.webp)
第二輪投票結果
於無聲處的驚雷
2012年自民黨奪回政權後,到2020年為止為安倍任黨的總裁、內閣總理,安倍之後是短暫的菅義偉內閣,再以後岸田文雄維持了三年。任職時間不長的菅、岸田兩人,基本承襲了安倍路線。
岸田在8月忽然宣布辭職,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自民黨政治中的「黑金」問題(政治資金的私用、論用),安倍及其親信與邪教組織的關系問題等,讓日本民眾對政治出現了極大的不信任。
從經濟發展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釋出的數據是,2012年日本GDP為6.27萬億美元,但到了2024年卻只剩下了4.11萬億美元。就算有日元貶值,讓美元計價的日本GDP出現了縮水現象,但日本民眾日常生活的窘迫是個普遍的現象,自然對自民黨政權產生了極大的不滿。
![](https://img.jasve.com/2024-9/14032966e6e17817f387c5550b62c8f9.webp)
黑金問題直接導致了岸田政權的崩潰。進入9月,自民黨需要透過重新選舉黨的領導人,走出安倍以來的困境。
此時處於黨內「在野黨」地位,與主流意見不合的石破茂有了機會。但石破早已經解散了自己的派閥,黨內並無眾多的同誌。和本次選舉的其他8名候選人比,石破的特點是十余年來與黨內主流派距離較遠,多少有些改革的形象,真的要和其他有派閥支持的候選人競爭,比如和安倍青睞的高市早苗(63歲),和黨內及民眾人氣很旺的小泉進次郎(43歲)比,石破沒有太多的優勢。
日本社會盡管還沒有到出女性首相的開放程度,但高市以其極端保守的政治特點,透過每年參拜靖國神社,與周邊國家對立的外交姿態,先是得到了安倍的青睞,後又受到麻生的堅定支持,讓本次選舉,高市的勢頭壓過了石破。
從選舉的動員方式看,高市早在選舉前便將自己的政治綱領印成小冊子,發給了各地的黨員黨友。高市每次在自媒體上發帖,總能有數萬個回應。每到周末,高市會去地方見黨員黨友,和地方組織的關系非常的好。有大佬的支持,在新媒體的使用及日常與黨組織的關系建設上,高市的努力絕對超出了其他候選人。
27日的選舉結果也相當說明問題。首先在第一輪選舉中,高市獲得181票,高於石破的154票。進入第二輪以後,盡管敗給了石破,但無論是議員票還是地方票,高市均能與石破抗爭,大致做到了勢均力敵。
為什麽最後石破勝出?一個比較大的原因在於黨內和民眾對現有的安倍體制,對維護安倍體制的麻生大佬已經非常不滿。盡管有麻生呼籲在第二輪投票中投高市,但對麻生不滿的議員還是將票投給了石破。所有議員都看到了安倍麻生日益增長的保守,高市呼籲繼承安倍麻生路線,已經與現實的日本出現了很大的脫節,不能再這樣走下去了。
包括現任總理岸田也表現了對麻生的不滿。27日投票當天,媒體傳出岸田的態度:「(第二輪投票時)需要看地方票的態度。」意思是黨的投票需要看日本民意,不能只看大佬。投票結果出來後,高市不滿地說:「結果都在看岸田。」她更深地體驗到了麻生影響力的嚴重下滑。
經濟上的持續失落,和邪教的緊密關系,國會議員在金錢上的不幹不凈,日本民眾已經不能忍受下去了,希望結束安倍時代。石破的當選讓日本政治於無聲處聽驚雷,一個改變安倍弊政的時代已經到來。
解散議會,問信於民
對於腐朽的安倍政治,民眾是否依舊信任?這是石破茂當選為黨的總裁後,首先需要處理的重大問題。
整個選舉過程中,9名候選人在黑金問題上態度不斷軟化,畢竟安倍親信在黨內的人數不少,是重要大臣的經驗者,或者目前就在黨內政府內出任重要職務,缺少了這些人的協作,想維持穩定的黨務、政府行政會非常的艱難。
邪教問題幾乎在競選中無人提及。安倍個人死於邪教受害者的槍殺,邪教依舊在日本政界維持著影響力。讓邪教能夠滲入到政治中心,安倍等人罪莫大焉,但清除邪教勢力的影響,在今天的日本並非易事。
安倍時代各種經濟上的醜聞,更未在本次競選中成為候選人的論爭焦點。避諱前領導人的過錯,與民眾需要清廉的政府這種意願形成了很大的落差。
當選為總裁後,石破在演講中說:
「回歸原點,建設一個自由闊達說真話的政黨,建設一個公平公正、一直處於謙虛狀態的政黨,成為一個能夠遵守規則的政黨。」
石破所談的目標,句句與安倍以來自民黨所作所為直接對撞,反過來可以問,安倍及安倍之後的自民黨,還公正嗎?有過謙虛的態度嗎?遵守了最基本的社會規則了嗎?
日本民眾是否還信任自民黨,這需要經歷選舉的洗禮。從石破發言的話裏話外看,應該是10月組閣,在和在野黨公開論戰之後,明確選舉論爭的焦點,在11月進入大選期,透過選舉問信於民,真正獲得了民眾的再度支持後,重新規劃日本的前進方向。
石破組閣,最重要的閣員應該是這次競選中的重頭人物,尤其是高市早苗。高市在黨內基本獲得了和石破相當的支持,這樣的支持需要在黨務及行政中體現出他們的政治訴求。但是高市所代表的是安倍路線,石破不得不重用高市,也會在未來的黨務及國家行政中,讓安倍余毒繼續發揚光大,讓石破主張的改革不能順利推進。
![](https://img.jasve.com/2024-9/45b3e9d32e913a7ba841bc7e4122fced.webp)
石破茂和高市早苗
長於安保,弱在經濟
盡管石破茂做過幹事長,是黨的三巨頭之一,但那是2012年總裁選中,石破在第一輪投票中獲票總數超過安倍,在第二輪中敗退後,安倍不得不重用石破的結果。在黨務方面,石破並未能充分發揮幹事長的作用。
在經濟方面,9月24日岸田從美國回到日本後,石破立即打去了電話,表示「我認為堅持經濟增長與分配的良性迴圈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意思是走岸田的經濟路線,讓岸田放下心來。25日,石破更是在經濟政策方面的記者會上,公開表示將繼承岸田路線,獲得了岸田對自己的支持,但同時其在經濟上的無策也暴露無遺。
相比之下,石破最擅長的便是國防,最喜歡談的是鐵路。鐵路純屬個人興趣愛好,這裏不多說。在國防軍事方面,包括武器的使用、軍事戰略上的重大戰例、未來軍事布陣等,要是沒有一點軍事知識,很難和他聊到一起。聽石破談軍事,有時會認為這一定是某個團隊的團長或者師長,忘記了他是個做過國防部長(防衛長官、防衛大臣)的人,擔心這樣的專業素質是不是更適合做團長或者師長,是否真的具有戰略智慧,能夠在未來戰爭中從戰略上克敵制勝?
人們註意到,選舉前兩天的9月25日,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漣」號驅逐艦,混在澳洲「雪梨」號驅逐艦、紐西蘭「奧特亞羅瓦」號補給艦中,1945年二戰後首次透過台灣海峽。日媒強調是岸田為了牽制中國而在辭職前做出的重要判斷。熟悉國防的石破,必定比岸田更清楚日本在大陸與台灣的關系上能夠發揮的作用,挑戰新底線的可能性比岸田只會多,不會少。
石破此前曾反復強調,烏克蘭因為沒有參加到北約中,而受到了俄羅斯的攻擊,主張建立亞洲版北約。在已有日美(軍事)同盟,日本與菲律賓、澳洲等國建立軍事關系的基礎上,將這些軍事關系撮合成亞洲版北約,在石破看來並非難事。但如果建立亞洲北約,日本與周邊國家的對立和亞洲國家的軍備競賽將愈發激烈。以日本目前的憲法,軍隊出國支援其他國家的戰爭或者戰鬥,受到的限制讓石破的亞洲版北約還難以實作。
石破在選舉前說得比較多的是修改日美地位協定。這個協定有些像中國過去被迫接受的列強「治外法權」。日本作為獨立國家,在大多數場合對駐日美軍基地的軍人軍屬沒有警察權,每年都會發生大量美國軍人軍屬在日本的民事刑事案件,還有美軍強暴日本幼女、婦女案等,但日本均無權處理,造成民眾對政府的極度不滿。石破修改日美地位協定的訴求,雖然有日本民意的支持,但是否能夠實作,在推進過程中能否不被美國算計,相關的風險不少。
中日關系前途未蔔
安倍政權的末期,日本透過命令企業斷絕與華為的關系,實際上中斷了中日在高科技方面的往來。岸田三年,更是透過經濟安保,阻斷中日高端產業鏈的聯系,讓中日貿易逐年減少,中日交流進入到了非常艱難的時代。
由於已經在選舉中失敗過四次,石破大概自己也沒有想到此次競選自己能夠當選為黨首。在已經決意參加競選的情況下,他還是在8月竄訪了中國台灣。盡管回答媒體提問時,石破用詞謹慎,只是說:「自己會用全部力量去思考如何避免發生(台海戰事)。」但竄訪台灣本身就是對「台獨」的一種理解與支持。
![](https://img.jasve.com/2024-9/42f816ff2a77ea6b89ab8e9899ebd26c.webp)
8月14日,石破茂在台北召開記者會 日媒報道截圖
和其他國會議員比,石破訪華的次數相對較多,和中國各界人士有著比較頻繁的往來,對中國算是有些了解。但石破以軍事見識為自己的政治特點,在經濟上目前還沒有拿出扭轉失落、讓經濟逐步發展起來的相關政策,在政治外交軍事方面,是否會加大與中國的對立,日本輿論也尚未給出明確的結果。
日本國內政治的改革,日本對外關系的重新構築,應該是石破茂內閣的重要職責,中日關系也不能再惡化下去了。但是日本真的能夠「石破天驚」嗎?
![](https://img.jasve.com/2024-9/bd34e3dcea342fb1a41bf02286f317d4.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