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順民意嗎?專家稱:要懲罰不生孩子的人,下調他們的社保和養老金

2024-03-01社會

文/梓溪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近日,廈門大學教授、經濟學家趙燕青說:懲罰不生孩子的人,下調他們的社保和養老金,不給他們保障房。

對於這一言論,觀察者網新聞中心副主編王慧采訪時問他有什麽需要澄清的。

趙教授很堅定的表示說:這是我的原話,沒什麽好澄清的。大家對這個問題都非常關心,說明生育率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社會話題。

他還說,懲罰不生孩子的人,獎勵生孩子的,可以刺激生育。

不生孩子就要被懲罰,還要把生育和社保掛鉤。這個建議一出,很快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熱議。

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網友說:「這種言論是違反憲法違反法律的,是對個人權利的侵犯。」

還有人反問:「不對啊,不生孩子不是就不占用社會資源嗎?這是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呀!地球還有多少資源?我們不去分你們下一代的資源,你們下一代可以多分一點不好嗎?」

生不生孩子,原本就是夫妻兩個人關起門來自己說了算的事兒,現在卻要把他硬生生的變成一種強制性的社會任務,比工作要求還要嚴格。

如果這個建議真的被采納了,那它將是沒有任何討價還價余地的必須「工作任務」。如果完不成,那就一個字:「罰」。這個「罰」可不是簡單的幾千、幾萬塊錢的事兒,事關的可是一個人後半輩子養老的問題。為了不讓自己「老無所依」,不想生的也不得不去生了,那麽,變了味兒的「養兒」「防老」,還能完成專家所想像的「完美收官」嗎?

很顯然,當「愛情的結晶」變成一種「繁衍後代」的任務,這種變了味兒的生孩子,又怎麽承擔起專家所預期的那種效果:讓後代承擔起上一輩的養老責任。

強迫性質生的孩子,又會拿出多少感情和愛去呵護疼愛自己的後代,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時間精力上,都很難做到盡心盡責。孩子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又怎麽可能反饋給父母愛呢?

不生孩子就要被懲罰,大家嘴上都不服,心裏又怎麽去服?

所以,這位專家的想法有點一廂情願的自娛自樂精神。

有位網友這樣調侃趙教授:這些專家,他們不做表率,只給別人提意見,自己都不遵從自己的意見。先讓那些個專家教授的子女生,三胎起步,別光在那嘴嗨,用行動說話最讓人信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簡單的道理,專家該知道才是。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強制的辦法去施行的,專家的初衷或許是為了將「防兒防老」的老傳統再重新拾起來,可是,偏偏用了一招最蹩腳的辦法——「罰」。

要知道,現實是,養的兒子不啃老已經是燒高香了。

還有網友無奈表示:作為一個普通人,活的太難了。「媳婦都沒有,咋生?」

「不是不想生,而是窮得找不到人生啊。專家還讓我雪上加霜,良心不太好吧?」

獎勵生孩子的人,或許一定程度上可以進一步的刺激一下生育率。但是,懲罰不生孩子的人就未必能如願了,也有可能會弄巧成拙,造成人的逆反心理。就比如,連媳婦都難娶上的人,再比如因為生活壓力或者精神壓力過大而不敢生的……

所以說,生孩子這事兒,順其自然,才更符合人性,更順民意。如果一定要讓百姓多生孩子,可以考慮用鼓勵、獎勵的辦法。同樣的一件事,一個是用「罰」去逼迫,一個是用「獎」去鼓勵,哪一個的效果更好,不言而喻。

最後,關於趙燕青專家所提到的:「懲罰不生孩子的人,下調他們的社保和養老金,不給他們保障房。」的建議,你支持嗎?如果不支持,有什麽其他好的辦法能夠讓更多的人自願去生育下一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