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美加歐紛紛對中國電動汽車動手,英國為何「避而不戰」?

2024-09-04社會
【文/觀察者網 楊蓉】
「西方對中國汽車征收關稅,英國卻避而不戰」,「政客」新聞網歐洲版9月3日以此為題報道稱,面對所謂中國電動汽車「威脅」,意識到中方反制措施影響的英國正靜觀其變,並醞釀一項替代方案,以免點燃與中國的「貿易戰」,損害本國經濟和環保目標。
「相當困難的選擇」
報道指出,今年夏天,美國、歐盟和加拿大均以「反補貼」為名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關稅,但英國卻沒有攪入其中,原因之一在於該國的去碳化需求。
作為英國最大的單一出口商品行業,80%英國產汽車用於出口,占英國總出口額14%以上。然而,英國汽車制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的數據顯示,「由於制造商重新調整生產線以生產電氣化車型」,2024年上半年英國汽車產量減少了3.4萬輛,比2023年下降了7.6%。
與此同時,新上台的工黨政府堅持其競選宣言中的承諾,即到2030年禁止銷售新的內燃機汽車,令英國處境艱難。面對增加電動汽車進口的壓力,英國商業和貿易大臣強納生·雷諾茲也在制定一項工業戰略,鼓勵全球汽車公司在英國投資建廠。
對此,一家專門生產大眾化市場汽車的英國汽車制造商的高層人士透露,英國政府已經在尋找針對西方盟友所謂「反補貼道路」的「替代方案」。這位資深業內人士承認,「所有這些事情並不一定相互相容」,工黨「在秋季要做出一些相當困難的選擇」。
8月28日,德國柏林,英國首相、工黨領袖斯塔默抵達柏林,開始進行其上任以來的首次英歐雙邊外訪視覺中國
該人士稱,英國政府已就這個棘手的問題展開研究,並試圖研判如果英國真的征收關稅,「中國在英國的投資會發生什麽」。據總部位於倫敦的咨詢公司弗林特國際(Flint Global)專門從事貿易和電動汽車業務的合夥人山姆·洛(Sam Lowe)說,英國政府「越來越意識到與幹預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相關的各種利弊得失」。
在「政客」新聞網歐洲版看來,英國對華設立貿易壁壘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7月,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關稅後,中方便對歐盟乳制品、豬肉和白蘭地展開了反補貼、反傾銷調查。雖然中國商務部8月29日決定暫時不對歐盟白蘭地征收關稅,但中方已就歐盟對電動汽車的補貼關稅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爭端申訴。
報道說,加上包括豪華汽車制造商在內的一些英國企業正在敦促政府謹慎行事,這意味著英國不太可能最終復制其盟友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的做法。
「我們不想關閉英國經濟的進出口。我們受益於世界各地的貿易聯系,包括與中國的貿易聯系。」英國財政大臣瑞秋·裏夫斯7月接受存取時作出上述表態。報道指出,這和她今年5月英國大選前發出的資訊大相徑庭,當時她還聲稱,依賴中國電動汽車將削弱英國工人的能力,「讓我們面臨難以置信的風險」。
一位了解政府想法的英國資深商業說客表示:「對於出口商來說,(中國)報復意味著什麽,以及關稅對國內通脹意味著什麽,這是財政部作為主要論據考慮的問題。」
專家:美加對華單邊關稅威脅世貿體系
按照比亞迪歐洲和美洲業務執行副總裁李珂的說法,「英國可以迅速成為下一個電動汽車普及率非常高的國家」。德國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的創始人馬蒂亞斯·施密特(Mathias Schmidt)也估計,由於英國新的零排放汽車規定推高對電動汽車的需求,英國將成為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增長的「主要催化劑」。
隨著英國的盟友築起關稅墻,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已呈現出「明顯」轉向英國的趨勢。報道援引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的分析稱,中國車企正瞄準英國和另一個非歐盟國家挪威出口更多的電動汽車。身為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大國的挪威,已設定2025年底前達成只賣零排放車的目標,比歐盟設定的目標提前10年。
不過,報道補充,英國沒選擇跟風盟友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調查的另一個原因是,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尚未極大影響英國市場,英國官員還想「靜觀其變」,看看中國對其他國家施加關稅的反應,也觀察別國關稅是否真會導致英國的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量激增。
7月2日,廣州,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汽車滾裝碼頭——南沙汽車碼頭正進行裝船作業視覺中國
前述英國車企高層人士稱,如果英國政府看到進口數位大幅攀升,可能會迫使其將這一問題提上議事日程,而這就是英國在是否施加關稅與否以外所選擇的「第三條路」可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即實施臨時進口限制,報道稱之為「保障措施」(safeguards)。
倫敦經濟學院國際貿易法專家莫娜·保爾森(Mona Paulsen)解釋說,「保障措施」的管理非常復雜,因為它們需要「以非歧視的方式」適用於所有電動車進口,並為所有受影響的國家規定配額。但她認為,「從長遠來看,最復雜的選擇仍然是最好的選擇」。
「電動汽車是綠化世界經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份。」保爾森表示,加拿大和美國的單邊關稅已經威脅到了世貿組織的全球貿易體系。「這裏的關鍵是,如果你試圖在這個體系內運作,那麽從長遠來看,你就是在保護這個體系,這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5月,美國釋出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復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征關稅的振幅。其中,對電動汽車加征的稅率從25%提高到100%。三個月後,加拿大政府8月26日宣布,自今年10月1日起,也將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100%關稅。
不過,由於美國國內各產業出現不少聲音,要求降低、推遲或放棄對華大幅加征關稅,並尋求擴大關稅豁免範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已兩度推遲釋出對華加征301關稅的最終決定。此外,中國商務部9月3日宣布,依法對自加拿大進口油菜籽發起反傾銷調查。
與此同時,當地時間8月20日,歐盟委員會(歐委會)預披露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對初裁結果的擬議稅率進行了小幅調整,顯示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7%至36.3%的反補貼稅,並決定對特斯拉實施單獨稅率,現階段定為9%,大幅低於7月4日初裁公布的20.8%。
按照歐盟調查程式,利益相關方可在10天內發表評論或要求歐委會舉辦聽證會。此後歐委會將向歐盟27個成員國送出終裁決定,除非獲得特定多數(代表歐盟65%人口以上的至少15個成員國)投票反對,否則終裁決定將如期實施。據悉,歐委會將在11月4日前做出最終裁定,關稅措施的有效期為5年。
對於美國、加拿大、歐盟上述措施,中方已多次表達不滿和反對。外交部發言人林劍3月22日在例行釋出會上應詢表示,電動汽車是全球化產業,只有分工合作才能互利共贏,只有公平競爭才有技術進步。以「公平競爭」「國家安全」為名搞保護主義、貿易壁壘,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世貿組織規則,短期看似乎占了便宜,但保護的是落後,失去的是未來,造成的是多輸,長遠看只會損害本國產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影響全球經濟綠色轉型和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