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印度想在全球貿易中成為中國的替代方案,但仍需要建造更好的港口」

2024-08-21社會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中美競爭日益加劇之際,一些西方媒體屢屢將印度捧為中國的「替代方案」。但他們往往又發現,這事兒難度不小……
「全球貿易需要中國的替代方案,可印度需要更好的港口。」美國【紐約時報】8月20日發表以此為題的文章稱,印度希望成為能夠替代中國的制造業和出口巨頭,不過其物流運作面臨效率低下的難題。盡管過去二十年裏印度港口的貨櫃流量實作大幅增長,但仍無法與中國港口相提並論。
文章註意到,為解決難題,印度目前正積極擴建碼頭和高速公路基礎設施。然而這是一個成本高昂且復雜的工程,能否及時跟上不斷增長的物流需求,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而連日來港口工人因薪酬談判破裂發出的罷工威脅,也是印度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位於印度孟買南部的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港的一個碼頭紐約時報
文章寫道,隨著中美貿易關系緊張,加之新冠疫情對供應鏈造成的沖擊,一些長期依賴中國工廠的跨國零售商希望在印度尋找工廠。尼赫魯港務局主席烏梅什·莎拉·瓦格(Unmesh Sharad Wagh)稱,「世界不希望完全依賴中國」。「當然,最好的選擇是印度。現在,人們正在將基地轉移到印度。」
但【紐約時報】稱,這一趨勢是否會延續下去,為印度帶來更多的工廠訂單,創造更多急需的就業崗位,可能取決於印度港口是否能夠發揮作用。
位於印度西海岸的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港是該國重要的物流樞紐,大約每四個經過印度的貨櫃就有一個會在尼赫魯港裝卸。
懸掛巴拿馬國旗的「利尻銀河」(Rishiri Galaxy)號貨輪剛從波斯灣駛抵港口,它搭載著印度工廠生產藥品、汽車零部件、化妝品、建築材料等物品所需的工業化學品。 在貨輪附近的另一個碼頭,高架起重機從丹麥航運集團馬士基營運的一艘船上吊起貨櫃,並將其放在卡車上。這些卡車將把這些貨物——來自南韓的電子產品、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和來自歐洲的機械——拖運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倉庫。
過去二十年裏,尼赫魯港的貨櫃流量增加了大約兩倍,去年達到了640萬個20英尺標準箱。然而,與包括許多中國港口在內的全球最大港口相比,這點規模仍然太小了。
2023年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有六個來自中國:上海港(第1)、寧波舟山港(第3)、青島港(第4)、深圳港(第5)、廣州港(第6)和天津港(第8)。法國運輸和物流公司Bansard
受到港口運輸能力的限制,印度與歐洲或東亞之間的海上運輸時常無法直達,大約25%的貨櫃貨物需要透過新加坡、杜拜或斯裏蘭卡可倫坡的港口轉運。在這些港口,貨物被轉移到能夠在印度港口停靠的小型船只上。
經此折騰,印度托運人不得不為每箱貨物額外支付200美元費用,航程也多出三天。瓦格表示,多出三天的交貨時間,削弱了印度作為商品產地的競爭力。
【紐約時報】說,印度目前正在積極追趕,準備在擴建現有碼頭的同時建設新港口。這些計劃能否落實,以及能以多快的速度推進,左右著印度能否實作其最宏偉的願望之一: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制造業和出口巨頭。
在尼赫魯港,施工人員正在擴建其中的一個碼頭,將其規模擴大一倍,增加兩個泊位。 在距離海岸100英裏(160千米)外的瓦德萬工業區,港務局正在計劃新建一處大型港口設施,每年可轉運2000萬個20英尺標準貨櫃,大約是現在尼赫魯港的三倍。該計畫最近獲得了印度內閣的批準,預計耗資超過90億美元,將分兩期建設,2035年完工。 新港口的優勢在於水深,可停靠2.4萬箱的世界最大貨輪,而印度別的港口最多只能停靠1.8萬箱貨輪。
【紐約時報】文章也指出,從長遠看,那些印度的貿易夥伴都在呼籲該國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疏浚現有港口航道,但這是一個成本高昂且復雜的工程。
「印度港口必須疏浚。」代表卡車運輸公司、報關行和其他公司的印度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主席杜尚塔·穆拉米(Dushyant Mulan)說,「中國肯定比印度更有優勢。」
另一個挑戰便是港口工人的罷工問題。連日來,由於長期薪酬談判的破裂,印度最大的12個港口的碼頭工人宣布,自8月28日起將展開無限期罷工行動。有印媒警告說,這預示著全國港口營運或將陷入癱瘓,物流鏈面臨嚴重挑戰。
港口之外,印度的公路和鐵路運輸現狀也不容樂觀。在瓦格看來,這個國家擁擠和顛簸的高速公路阻礙了物流運輸,而鐵路系統又優先考慮客運需求。
「鐵路和公路(修繕)都必須加快步伐了。」瓦格說。
一列貨運列車離開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港。印度當局正在修建新的運輸路線紐約時報
的確,印度政府現在正推進高速公路的建設。
「問題是這些工程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它們又能否及時跟上不斷增長的物流需求。」文章說,「若印度成為中國工業的替代方案,(物流)需求只會更大。」
今年4月1日,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在出席南古吉拉特邦工商業組織的活動時曾表示,為了與中國競爭,印度需要把發展的重心放在制造業上,「這是唯一的經濟應對措施」。
但同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卻給印度在制造業方面的雄心壯誌「潑了一盆冷水」。CNBC稱,盡管印度希望在制造業上與中國一較高下,但首先它需要擊敗越南。
除了關稅問題,CNBC同樣提到了印度的基建困境。文章說,印度基礎設施落後導致的運輸時間過長。「在新加坡,一艘貨船可以在8小時內完成卸貨,然後裝上卡車運往工廠。但在印度,同一艘貨船將在海關倉柯瑞滯留數天。」美印戰略夥伴關系論壇主席兼執行長穆克什·阿吉(Mukesh Aghi)說,這些延誤降低了印度的吸重力。
「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領先印度十年,因此該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確保基礎設施的持續建設。」阿吉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