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共建「一帶一路」讓「中國建設」在拉美成新名片

2024-11-14社會
本報駐阿根廷、秘魯特派特約記者 許 放 孟可心 本報記者 徐嘉彤 編者的話:今年是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倡議提出10周年。誌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本月,秘魯和巴西將先後主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3日已啟程存取拉美。在共赴中拉命運的旅程上,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推動雙方合作不斷走深走實。從2017年巴拿馬與中國簽署相關合作檔至今,已有22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同中方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有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雖起步晚,但一些計畫的建設速度和規模甚至比首批簽署備忘錄的國家更快、更大。中拉「跨半球」交往正變得更加便利,拉美國家也將從中國市場中發現更多機遇、獲得更大發展。
秘魯錢凱港 22個國家簽署了備忘錄,6個國家簽署了合作規劃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4年後,拉美地區於2017年5月被正式納入「一帶一路」合作框架。同年11月,巴拿馬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拉美國家,這一年也被視為「中拉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元年」。迄今,在該地區26個建交國中,已有22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備忘錄。此外,中國還同牙買加、蘇利南、古巴、阿根廷、智利、烏拉圭6國簽署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合作規劃。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王友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全世界範圍內來看,中國和拉美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可以用「彎道超車」一詞來形容。雖然拉美並不是最早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地區,但後來居上,一些相關計畫的建設速度和規模甚至比首批簽署備忘錄的國家要更快、更大。尤其值得註意的是,中國與6個拉美國家簽署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合作規劃。相比備忘錄,合作規劃對雙方合作的重點領域和重點計畫進行了更為明確、詳細的部署,意義更為重大。 王友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巴西雖尚未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但實際上以各種形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計畫,並正在探索實作「一帶一路」同巴西「再工業化」進行戰略對接,可以說是「無其名、有其實」。 隨著中拉各層級友好往來日益頻繁,拉美商品越來越為國人熟悉。在歷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阿根廷葡萄酒、哥倫比亞巧克力等吸引大眾目光;春節期間,智利車厘子、秘魯藍莓、烏拉圭牛肉等成為搶手年貨;厄瓜多爾玫瑰、哥倫比亞繡球在多個城市熱銷。 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是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的最大亮點。從中企承建的巴拿馬會展中心、秘魯錢凱港,到阿根廷的「基塞」水電站、高查瑞300百萬瓦光伏發電計畫,再到牙買加第一條現代化高速公路、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地鐵一號線……「中國建設」已成為中國在拉美的新名片,讓拉美民眾切身感受到其帶來的好處和變化,拉近中拉民心距離。 巴拿馬與中國走近在中美洲產生積極效應 巴拿馬是最早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蓬勃發展的中巴關系也在中美洲產生積極效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先後於2018年8月和2021年12月與中國建交或復交,並分別於2018年11月和2022年1月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去年3月,宏都拉斯與中國建交,並在不到3個月後加入「一帶一路」倡議。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滿載家用電器、電子產品及零配件的中遠海運集運「茉莉號」貨櫃貨輪破浪疾馳,抵達巴拿馬城後,透過巴拿馬運河緩緩停靠大西洋岸的科隆港。在這裏,貨櫃被運送到科隆自貿區內的中遠海運海外倉,箱中的商品隨後被分發給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眾多商家,並最終進入成千上萬拉美消費者家中。這種「海運+海外倉」模式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商家提供了「一站式」物流服務。 「作為貨物經銷商的購買方,往往需要墊付大筆資金,貨物全部售出後才能收回貨款,航程過久勢必導致資金回籠壓力過大。」中遠海運集運(巴拿馬)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郭家倫說,「海外倉大幅縮短了貨物交付時間,減輕了資金回籠壓力,讓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買家贊不絕口。」如今,巴中經貿合作日益緊密。數據顯示,2023財年透過巴拿馬運河的貨物中,來自中國的貨物占比達22.7%。 「每當想到這些貨物將經過我們的手轉運到其他國家,並安全、快速地抵達企業或消費者手中時,我的心中就會有強烈的滿足感。」科隆中遠海運海外倉主管班迪尼表示。他的同事、倉庫助理索利斯負責接收貨櫃並及時發貨,他說:「盡管聽起來有些瑣碎,但這些工作對客戶很重要。我們常收到客戶寄來的感謝信,這讓我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 「如今,150多個國家已簽署備忘錄並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受益。我們不能將自己孤立於這一全球潮流之外。」【巴拿馬24小時報】援引巴拿馬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蒙塔涅斯的話報道稱,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拉美國家的基礎設施、教育文化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錢凱港讓曾經的「小地方」成為秘魯媒體報道的熱點 秘魯是最早同新中國建交、最早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拉美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同中國簽署一攬子自貿協定的拉美國家。自2019年中秘兩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以來,兩國各領域合作日益密切。 11月8日,中秘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主題年會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辦。年會期間,各方取得多項務實成果,釋出了題為【攜手推動高品質發展 共築亞太命運共同體】的智庫報告,展示了面向未來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發展成效與中國行動。此外,中國一帶一路網西班牙語新版也在年會舉辦期間上線,「一帶一路」經濟資訊共享網路拉美聯絡處正式揭牌成立。 據【秘魯人報】網站報道,11月7日下午,第一艘貨輪已抵達錢凱港,該貨輪來自中國江蘇太倉港。錢凱港位於利馬市以北80公裏處的瓦拉爾省錢凱區,是中秘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計畫。錢凱港建成後,將把從南美洲出口至亞洲市場的貨物運輸時間從35天縮短至約25天,物流成本也將大幅降低。該港口還將透過隧道與泛美公路相連、直達利馬,極大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胡區域互聯互通水平。據秘魯中央儲備銀行估計,在營運的第一階段,錢凱港將貢獻0.3%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有基礎設施得以完善後,該港口可能貢獻0.9%的GDP。秘魯交通和通訊部長勞爾·雷耶斯強調:「錢凱港的建設是秘魯甚至南美洲的一個裏程碑。」 今年6月,【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前往錢凱區走訪,那裏現有居民約6萬人,大多以捕魚為生。有當地居民告訴記者,由於錢凱港的建設,他們這個曾經的「小地方」如今成了秘魯媒體報道的熱點。在錢凱港職工食堂用餐時,記者了解到,這間大食堂每天可容納八九百人用餐,其中約有八成是當地職工。 2017年,秘魯拉利伯蘭塔德大區遭遇洪水災害,當地「哥倫比亞共和國學校」滲水嚴重,大片墻壁開裂,老舊校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為解決該問題,中國電建水電十一局和秘魯國家基礎建設局共同重建了該學校。新校舍今年8月正式交付,占地約4500平方米,分為幼稚園和小學兩大區域,可容納超過1000名學生。煥然一新的學校有教室、行政辦公室、圖書館、電腦室、籃球場、廚房、餐廳等。「新校舍設計合理、設施完備,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安全和現代化的學習環境,學生和家長們都很喜歡。」校長於莉·阿拉爾貢十分感謝中國企業參與學校重建工作,認為這不僅造福學生,也推動了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 南美最大光伏電站滿足阿根廷25萬個家庭用電 2022年2月,中國同阿根廷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阿根廷正式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去年,中阿又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 在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海拔4000公尺以上的安第斯山區,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錯落有致地排列,形成巨大的方陣。這裏是由中國電建集團和上海電力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建的高查瑞光伏電站。該計畫於2020年9月正式投入商業營運,年均發電量超100萬百萬瓦時,可以滿足約25萬個家庭的用電,是南美最大光伏電站。 高查瑞地區曾是阿根廷最不發達的地區之一,只有零星的村莊散落在大山之間,沒有醫院、銀行,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但這裏全年平均日照超過2500小時,當地政府雖然意識到充足的日照資源可以轉化為當地人的財富,但苦於沒有充足的資金和基礎設施保障。中企的到來讓當地政府的願景成為現實。 阿根廷高查瑞光伏電站計畫現場經理羅蘭多從2018年計畫建設之初便在那裏工作,見證了光伏電站的從無到有。施工過程中,中國同事的嚴謹工作作風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隨著計畫進入營運維護階段,他承擔起電站監督檢查工作。「在這段人生經歷中,中國專家和我分享了許多計畫營運的經驗,讓我受益匪淺。」羅蘭多回憶稱。 據統計,高查瑞光伏電站建設創造了大約1500個就業崗位,帶動了周邊十幾個村莊村民的就業。許多原本以售賣工藝品和特色草藥為生的農民,在經過培訓後成為固定樁基和電池板安裝工人,每月收入約有700美元。計畫建成後,一些參與了電站建設的工人繼續負責樁基檢查和更換等,生活有了持續的收入來源。如今,當地的村子不僅通了電,還建起了銀行網點。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參與計畫建設或者當司機、開餐館,人們的收入普遍提高。 「中拉命運共同體的下個10年將更加可期」 王友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共建「一帶一路」傳統合作領域的基礎上,拉美國家比較善於創新和賦能,比如「數位一帶一路」「綠色一帶一路」等合作概念的產生都與拉美國家有很深的聯系。王友明提到,幾年前他去秘魯調研時,一位秘魯前駐華大使對他說,正是秘魯方面想到了用「數位一帶一路」合作方式解決中拉地理位置相距遙遠的客觀條件限制問題。如今,跨境電商相關合作的確在拉美地區發展較快,比如「中國廈門—巴西聖保羅」正是國內首條金磚城市跨境電商空運專線。 2019年時,王友明除了去秘魯,還赴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國家調研。當時他發現,拉美政學兩界和民眾對「一帶一路」反應,呈現「理解與誤解並存、認同支持與認知缺失相伴」的特點,導致中企做的很多好事善事經常「吃力不討好」,計畫也會遭遇「水土不服」,由於不了解當地的環保、稅收政策,中企被迫交了不少罰款作「學費」。他曾撰文呼籲,在拉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需考慮地區特色,「五通」環節尤其要註重「民心相通」和「政策溝通」。 「相比5年前,如今情況有了明顯改觀。中資企業的呼聲和經驗教訓得到了重視。」王友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全面鋪開階段進入到「精耕細作」的高品質建設階段,中方也會針對不同國家采取更加精準的投資、競標方式等,取得的效果也有顯著改善。 「中拉命運共同體的下個10年將更加可期。」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1月12日表示。在巴西巴伊亞聯邦大學教授席爾瓦看來,共建中拉命運共同體是拉美國家捍衛主權、尋求自主發展、加強「全球南方」聲音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