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深漂」12年,一個農村青年這樣逆襲……|先行故事匯

2025-02-04社會

16歲從河南來深圳打工,做過流水線,擺過水果攤,曾是全國第一批外賣小哥,現在創業開店,身兼百萬自媒體博主、電動車店主多重身份,完成從打工人到創業者的轉變,這就是葛乾坤的「騎」妙人生。


雖然每一個詞聽起來都平平無奇,組合起來卻品出百般滋味。


有人說他每一步都踩到時代的風口,也有人說他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努力。他的人生,是無數深圳人的縮影。

讓我們一起走進 第101期 先行故事匯。

10:00

從流水線到擺地攤

從未放棄創業夢

時間回到2013年,葛乾坤拿著父親給的600塊錢,坐了一天一夜火車,只身一人從河南駐馬店南下深圳。彼時,他剛剛初中畢業。他說,來深圳的原因是「想到一個有山有海的城市去看看」。

然而,剛下火車的一刻,現實給了他一擊。「我當時只有16歲,沒有學歷,也沒有一技之長,根本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葛乾坤回憶道。

眼看荷包見底要斷糧,他只好找了份工廠流水線的工作,想著先做做再說。

就這樣,他一幹就是半年。靠著每天比別人多上一個班次,加上省吃儉用,葛乾坤終於存下了5000塊錢。

16歲來深,葛乾坤從流水線做起

「我當時想著不能一直打工,我很清楚自己來深圳的目標,是要做出一番事業。」葛乾坤說。


葛乾坤選擇了最低成本的創業——擺地攤。每天一大早他去農批市場進貨,在地鐵口叫賣一整天到淩晨,雖然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但他依然 樂此不疲,因為他第一次體驗了月入過萬的感覺,那一年,他17歲。

葛乾坤社交平台片段:17歲擺地攤賣水果

成為全國首批外賣小哥

立誌要做「單王」

擺地攤都可以賺一萬塊?葛乾坤更堅定了自己來深圳的初衷,必須要做一番事業。

2016年,眼看外賣行業興起,他成了第一批外賣小哥,他給自己定下了KPI。

「我立誌每個月都要拿我們站點的‘優秀員工’稱號,因為拿到‘優秀員工’稱號,可以有1.3倍的工作激勵。」回想起跑外賣的日子,葛乾坤眼裏泛著光,「為了能多送單,我每天從上午11點工作到淩晨3點,比一般外賣員多加了一個班次,大多數人是做到晚上12點。」

葛乾坤送外賣的區域集中在寶安西鄉

評價「優秀員工」的標準,與單量、好評度、準時率分不開,葛乾坤深諳其道。


「想成為‘單王’,就要在有限的時間送無限的單。」這也成為了他的座右銘。


「基本上每個月,我都能在我們站點得到‘優秀員工’的稱號。想做好一件事,我就會想方設法地去做。」葛乾坤說。

邊跑單邊記錄外賣小哥日常

走紅網路

2019年,短視訊行業逐漸興起,葛乾坤愛刷短視訊,也試著自己拍短視訊。2019年6月,他上傳了自己的第一個視訊,內容是他的同事接了一張外賣訂單,需要送幾十件礦泉水,但一位外賣小哥送不了。於是,幾個兄弟一起去幫忙。葛乾坤拍下了當時的場景,並剪輯成片,分享到網路上。


「那條視訊只有三次播放量,我還拿‘小號’看了兩遍。」他無奈地說,「短視訊行業是有一些門道的。當時,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先做半年,如果能吸引到5萬粉絲,就堅持做,如果不行,說明我不適合這個行業,我就不幹了。」

葛乾坤自學剪輯短視訊

於是,葛乾坤一頭紮進了學習制作短視訊的世界裏。


每個視訊都要有一個主題,就是實實在在講一件事情。」葛乾坤分享著他的心得。


不過,想要拍故事,得先有素材。思量再三,葛乾坤決定從身邊的同行裏挖掘。

100多位員工的外賣站點,成了葛乾坤創作的靈感來源。「我就跟他們說,在工作或生活上,不管遇到好的壞的事情一定要通知我,哪怕是搬家,我去給你免費搬運,你的車大半夜壞了,我去給你進行道路救援,我都願意去做。」葛乾坤說道。

很快,葛乾坤的第一個破十萬播放量的視訊「誕生」。

「我的受眾主要是喜歡看一種精神正向的感覺。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能夠感同身受,產生共情。」葛乾坤表示。

葛乾坤的視訊內容圍繞身邊人的故事展開

憑借做自媒體博主帶來的流量,一些商家開始向葛乾坤拋來橄欖枝,希望他能為自家產品做廣告短視訊。「他們把一些產品給到我,問我願不願意接。這時候,如果我能想到一個好的點子,我可能會接,如果想不到,就接不了了。」葛乾坤說。

葛乾坤靠短視訊走紅網路

創業開店做老板

兌現16歲時的諾言

2022年,是葛乾坤的轉折點。這一年,25歲的他兌現了16歲的諾言,正式從一名外賣小哥走上創業之旅。利用多年來攢下的30多萬元,他租下一家店面,在寶安西鄉開了電動車門店,這也是他初來深圳落腳的地方。

「他是網路博主,我經常刷到他的短視訊。聽說他以前是‘單王’,現在透過自己的努力,店也開起來了,很勵誌,也是我的學習榜樣。」一位前來購買電動車的顧客說。

受「單王」奮鬥故事感染的還有不少外賣小哥,22歲的「小胖」鮑宏勝就是其中一位, 鮑宏勝 透過觀看短視訊認識了 葛乾坤 。在葛乾坤的鼓勵下,「小胖」來到深圳打拼,邊做外賣員邊學做自媒體。

「我現在工作更努力了,收入也比之前多了。人活著,多多少少都要進步。」鮑宏勝笑道。

外賣小哥鮑宏勝學習做自媒體

打造公益驛站

為來深逐夢者提供

臨時落腳點

在門店旁邊,葛乾坤還專門開辟了一個空間,取名「深漂第一站」,給來深逐夢青年無償提供臨時落腳點。

「深漂第一站」公益驛站已接待超50人

從北京坐了25小時綠皮火車來深圳的遊俊傑,是其中一位住客。「我想去他的店裏學修電動車,我覺得深圳機會很多。」遊俊傑說。

「深漂第一站」公益驛站展板上留下的願望

「透過這個公益驛站,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可能我的能力也不算好,但是我能真真切切地影響到一幫人,就像自己淋過雨,也想給別人撐把傘。」葛乾坤說。

現在,葛乾坤的公益驛站已經招待了50多位來深逐夢者。來深圳十余年,葛乾坤在這座城市收獲了不少,所以,也想為她做些什麽。

「我對深圳非常有信心,我在這個城市得到過正向反饋。我能做好一件事情,就有信心做好第二件事情。」

「2025年,我要找回那份勇氣,就像當初從外賣小哥轉型做自媒體一樣,保持那份勇氣,多成長一點。」對於未來,葛乾坤還有更多的憧憬與期盼。

記者手記

葛乾坤的故事充滿了勵誌和溫情。勤奮與努力,是這個河南小子的「成功秘笈」。從選擇深圳,再到創業,葛乾坤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堅定,深圳也因此給了他「正向反饋」。如今,他在深圳落腳,組建了幸福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門店。在收獲之余,他在力所能及範圍內,溫暖著更多追夢人。

記者 / 李子立 溫國贊 王濤 曹澤東

排版 / 溫維

審校 / 嶽麗紅 毛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