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劍認主,樂器如是。
人與樂器的魂兒是相互吸引的。在日本薩克斯演奏家馬場智章的一方舞台上,薩克斯既是武器亦是舞伴,玩至盡興時,聲音化了人形也跟著肆意舞動,默契到不分彼此,眼波流轉。
1992年,馬場智章出生於日本劄幌,7歲開始學習薩克斯。曾在2007年至2009年,以全額獎學金學生的身份參加了柏克萊為期五周的夏令營。2010年,他被選入由Terri Lyne Carrington執導的柏克萊爵士工作坊。2011年,馬場智章獲得了柏克萊音樂學院的全額獎學金。
2024年12月是他第一次來中國大陸,北京和上海的兩地演出,讓馬場智章充滿了好奇心。高樓、街道、霓虹燈和人群既熟悉又陌生,他非常享受每一個當下的氛圍。
馬場智章
在後台休息室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眼前這個略帶羞澀的可愛大男孩,談話間會偶爾望向他的薩克斯,好似在說,「看,就是那個有點沈的大家夥,它是和我一起來冒險的!」
馬場智章的另一個名字叫BaBa,那就是數位88的音譯,他在舞台上眼眉含笑地對場下觀眾說,「中國人也都很喜歡這個數位,它擁有著幸福的味道。」在他的新專輯【ELECTRIC RIDER】中也有一首【88】,薩克斯的聲音閃轉騰挪、如穿梭在遊人如織的東京街道的孤獨靈魂,電子合成器的介入讓時空不斷膨脹收縮,入耳極為壯觀又充滿破碎的畫面感。
酣暢淋漓的快樂
所聽即所見,音樂創作帶給馬場智章的是酣暢淋漓的快樂。
談到為中國觀眾準備的special part(特別部份),他說,「我們演奏了一首來自動畫電影【藍色巨星】(Bule Giant)的歌曲。這實際上是我首次在人們面前表演。自從錄音以來,它就是與眾不同的,我從未在日本演奏過這首歌,這是第一次和樂隊一起演奏。」
【藍色巨星】海報
2023年7月,自2013年起連載的超高人氣漫畫【藍色巨星】系列迎來電影劇場版,這是一部以爵士樂文化為題材的作品,也被譽為「聽得見聲音的漫畫」。這部由上原廣美負責配樂的動畫電影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熱烈反響,不僅讓爵士樂這一藝術形式跨越了愛好者的界限,更激發了廣大觀眾對爵士樂的探索與熱愛。
影片中,18歲的宮本大自初中時期便對爵士樂情有獨鐘,懷揣著成為「世界第一的爵士樂手」的宏偉夢想,手持薩克斯,毅然踏上了追求音樂夢想的征途。高中畢業後來到東京的他,與另外兩位同齡人組成了「JASS」三重奏樂隊,正式開啟了他們的演藝生涯,並期待有一天能在號稱「日本第一爵士俱樂部」So Blue登台演出。
馬場智章
那些影響過馬場智章的音樂人
和很多有音樂天賦的小孩子一樣,馬場智章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愛上了薩克斯。
「在你開始練習薩克斯多久之後,你意識到它將會成為你的生命伴侶?」記者問。
他一臉正經地說,「我小時候學薩克斯時,和其他孩子一樣,就是課後活動或者一項普通的愛好,很有趣。當我15歲的時候,我去了柏克萊音樂學院研習,當時有位柏克萊音樂學院的教授,很專業地去指導。那是一段很神奇的經歷,絕對是我青春年少時最大的經歷之一,像來自以色列、義大利、加拿大、中國、南韓的很多人花時間在一起練習,一起玩5周的時間,就在那一年,我不記得是13歲還是15歲,我開始考慮成為一名職業音樂家。」
藝術生涯的最初階段都始於模仿。馬場智章開始學習薩克斯管,學習的是Charlie Parker這樣的音樂人。
「沒錯,Charlie Parker是我最喜歡的。我先開始演奏中音薩克斯,這也是我最喜歡的。而Chris Botti就像個松弛的麵包師。對我說,‘來吧,放輕松吧,這是一個很棒的選擇’因為我長得很高大,我開始玩Tenor Saxophone(次中音薩克斯),但是……天吶,我並不想帶這個大家夥,我不喜歡太沈重的樂器。但是當我有一天聽到Michiael Brecker ,他是美國很棒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的Tenor saxophone聽起來很棒,所以我想通了,演奏家還是要融入樂器本身,而不是脫離開它。」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舉辦了很多大型爵士音樂節,來自世界各地了不起的音樂家都會到日本音樂節上演奏。馬場智章內心很遺憾,自己沒趕上那個盛大的時代,畢竟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出生。但他肯定地說,正是因為如此,在日本誕生了許多傑出的爵士音樂家,人們的確受到了爵士樂影響,他們熱愛爵士樂。
「我們有一些傳奇的爵士樂家,比如水橋孝,現在82歲了,他和許多偉大音樂家一起演奏,可以為我們重現20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的日本爵士樂。」
馬場智章
每一次的音樂之旅,都將迸發出生命中新的顏色
談到中國爵士俱樂部帶給他不同的感受,馬場智章笑笑說,「中國觀眾會安靜地坐著,或者拿出手機對著你一直拍,哈哈,這讓我覺得有點奇怪,如果是那種站立式的觀眾席,我認為他們會更好地沈浸在音樂裏,更加放松和投入。」
「我經常會聽中國戲曲和電子的結合,它會有很強烈的沖擊感,這種沖擊就會給聽覺帶來想象力,創作時,什麽是你想象力的源泉?比如看電影嗎?」記者問。
「我也有這種感受,我在日本生活直到高中畢業。日本也是個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地方,我會聽一些流行音樂,然後把它融入進去,在波士頓喜歡演奏黑人音樂或嘻哈、雷鬼等等,正如我所有的唱片,其實有很多元素,就像很多流派一樣,我們同樣會嘗試新方式,最近我媽媽和我最喜歡的一位音樂家就是這樣,一位來自亞美尼亞的鋼琴家T Ground,結合了亞美尼亞音樂和爵士樂,可能還有搖滾樂。」馬場智章補充說,「至於我的靈感源泉,我想與電影無關,哈哈,因為我不喜歡看特別文藝範的藝術電影,那不利於我的放松,我更喜歡不用動腦子的喜劇電影,和大家沒有什麽不同。可能時裝秀會帶給我很多音樂靈感,時尚往往總是聯結著文化,那種有視覺效果的藝術活動可以帶給我音樂上的想象力,再比如看畫展,逛博物館,當我看到一幅畫作的時候,我總在想,我該給它匹配什麽樣的音樂。像我最新專輯的場景,它是一個瘋狂的顏色。所以爵士樂並不是藍色的,而是豐富多彩的。我的老師常說,音樂總是像一幅畫,每一種顏色都代表著一種戲劇符號。紅色代表我們的反應,不同的紅色也揭示著不同的反應。」
【ELECTRIC RIDER】封面
談及在創作時,如何保持自己能夠專註和高效地輸出。馬場智章認為,爵士樂很獨特,演奏家總是喜歡與不同的人一起演奏。「就像這次我帶來了完全不同的人,如同你剛才所說,傳統的聲音和新的聲音在交匯,對所有人都很有啟發性,這同樣是我可以繼續走下去的原因。」他說。
「你自己認為和電影【藍色巨星】的主角宮本大貼合度高嗎?」記者問。
馬場智章低下頭想了想,然後擡起臉,像是突然被命運擊中般不可思議的模樣。
「真的,我十幾歲的時候,也曾經是這樣的。一個老家夥,來看節目的人。他說,‘今晚你的表演比上次好極了’,這就像我十幾歲的時候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宮本大這個角色經常在橋下練習,我能理解他在做什麽。這部作品寫得很真實,我和他一樣,在前方都有一個同樣堅定的目標。」
馬場智章不僅將宮本大的音樂夢想生動呈現於銀幕之上,更在現實生活中展現了與主角相似的勵誌精神。他曾說:「無論什麽情況,我總是想成為一名‘音樂演奏家’。」
在談及【藍色巨星】時,馬場智章回憶說:「【藍色巨星】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我強烈地感覺到,無論是否是爵士樂愛好者,人們在電影上映後都開始聆聽爵士樂。最大的不同是,年輕一代主動來看爵士樂現場演出,並成為爵士樂迷。」
【藍色巨星】劇照
回憶起幕後創作故事,他印象最深的是他持續不斷的「頭疼」。
「這部電影我們先錄了音樂,然後再配畫面。在文本描述中,有一個巨大的聲音,如同漫畫中展現得一樣,是的,我們排練設計了很多次,那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長音符的指法問題。漸漸地,聲音出來了,像哺乳動物吼叫的聲音一樣,這才是最完美的,但這太難了,那是一個超級強勁的聲音。我總是喜歡演奏那種超級強的聲音,我需要很用力,如果我演奏得不到70%,那就沒有意義了,所以我不得不演奏到150%。用盡所有力氣演奏,之後我開始每天頭疼,那些日子,我必須做的就是習慣頭疼。這個過程很艱難,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後一個問題,你是音樂上的理想主義者嗎?」記者問。
馬場智章認真想了想回答說,「我不這麽認為,尤其是爵士樂,我不能讓我的音樂完美,因為它是團隊合作。」
他覺得所有的樂手在一起演奏,其實無法控制結果,如果想要理想主義的完美,那麽就喪失了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他更願意把音樂完成到70%或者80%,然後給其他人更多開放的思想。
「創作音樂時,我會給Yuki或者Kim聽,你們覺得如何?然後我們一起把它做成完美的音樂,我嘗試著讓自己成為完美的薩克斯演奏家,就像樂隊指揮或樂隊領袖一樣,大家一起想象著奇跡可能會發生。」
爵士樂迷們所熱愛的爵士樂,正是因為同一首樂曲在每一遍演奏時都是不同的即時創作,帶給人不一樣的享受。同樣對於馬場智章來說,演奏也並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樣的事。新的音樂家,新的觀眾,新的舞台,每一個驚人的新視角,他都喜聞樂見。
正如他所說,每一次的音樂之旅,都將迸發出生命中新的顏色。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