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給大家介紹過我的兩個作品,一個是我的第一口原生備賽/參賽作品,同時也是我第一口正真的原生作品——【山東泰山北部泉源溪流(岱麓之溪)】;另外一個是【養馬島潮池】,它在去年拿下了AGA(世界造景大賽)2020之Bitope Aquascape組的第三名,我也大概成為了AGA史上年齡最小的三甲獲得者,這個成績也成為了我獲得的最好成績之一。各位感興趣的話可以來我的主頁,有較為詳細的展示。
這一次,我們來看一下最近我創作的作品——【秦嶺深處·祥河源頭】(又名【中國西安豐水季傍晚分時的秦嶺深處祥河源頭斷層泉泉池】)。
主題:中國西安豐水季傍晚分時的秦嶺深處祥河源頭斷層泉泉池
2. 原生境描述:
2.1 水下景觀描述,包括河床基質、表面情況、石頭、浮木、落葉等視覺特征
在傍晚分時,一縷夕陽穿過了層層樹冠打在了一處的石縫上;那石縫冒出泉水,迸濺而出,三十裏祥河由此源起。這裏的河道常常遍布著翠綠的苔蘚,水質最好的源頭更是這樣——源頭泉池較高的水體置換效率使得這裏的水質一直保持著極好的狀態,這在野外水生生境中可是十分難得的植物群落。美麗的水生苔蘚、波光粼粼的水面、潔凈的白沙、泉池中極富質感的枯枝和落葉、暖色與冷色的交相輝映,就算是頂級大賽中的草缸似乎也難以比擬。這樣優秀的生境同時也孕育著著不少水生生靈,乃至整個秦嶺祥峪的生態。
2.2 水生生物、魚類、植物、昆蟲等名錄(拉丁學名)
翠雲草 Selaginella uncinata、中華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秦嶺薹草 Carex diplodo、曲尾蘚屬某種Dicranum sp.、Meteorium sp.、灰蘚屬某種Hypnum sp.、匐燈蘚屬某種 Plagiomnium sp.、鱗葉蘚屬某種 Taxiphyllum sp.、鼠尾蘚屬某種 Myuroclada sp.
2.3 棲息地周圍環境,以及水質參數,溫度、酸堿度、硬度等
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的秦嶺,橫亙在中國的腹地。巍峨聳立的身軀分開了南和北,劃上了重要的秦嶺-淮河一線。山脈主脊偏於北側,北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許多峽谷,通稱秦嶺「七十二峪」。
其中,有一處峪常現祥雲,傳說這裏還是觀音道場,曾經詩仙李白還慕名來此遊歷……種種傳說和故事的加持,讓這裏顯得更加神秘、傳奇。
向峪的深處溯源,只見一縷夕陽穿過了層層樹冠打在了一處的石縫上;那石縫冒出泉水,迸濺而出,一路成長,變成一條河流,旅途三十裏。林中難得一縷夕陽正好打在了這條河的源頭之泉,這是一個巧合,但仿佛又是必然。這裏的河道常常遍布著翠綠的苔蘚,水質最好的源頭更是這樣,這在野外水生生境中可是十分難得的植物群落。
就這樣,種種難得的條件在此會聚,造就了這一獨一無二的傳奇生境。這便是「七十二峪」——祥峪(河流名「祥河)的源頭。
這一處生境水深不超過60厘米,平均深度大約也只有40厘米左右。這樣的水既潔凈又清涼,水溫只有15℃,導電率也才27PPM。這裏的水質偏弱堿性,PH為7.5。
祥河屬灃河水系,全長約十五公裏。它所在的陜西省秦嶺北麓位於秦嶺主脊與關中平原南緣之間,平均寬度不到 30 km,斷崖如壁,峽谷深切,多瀑布、急流、險灘。秦嶺北麓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垂直分帶明顯,高山區寒冷濕潤,年平均氣溫為 6 ~ 8℃,是降雨高值分布區; 低山、河 谷溫暖多雨,年平均 氣 溫 為 11 ~14℃ ,年降雨量約為 700 mm。陜西省秦嶺北麓諸河源短、坡陡、水清、流急,泥沙以推移質為主,河長一般為 10 ~ 100 km,水力資源較為豐富。秦嶺北麓渭河支流多為羽毛狀,近乎正交註入渭河,多數為單支水系。汛期山洪暴發時洪水挾帶滾石、沙礫卵石傾瀉,形成洪積扇或河口三角洲。
秦嶺北麓斷裂帶所處的大地構造範圍是中朝準地台與秦嶺褶皺系的交接部位。從次級構造位置上看,正好位於渭河斷陷帶南緣與秦嶺造山帶相接處,在地質構造發展演化上經歷了多次變形、變位、聚合、拉張的過程。山地地貌主要有秦嶺山地和驪山山地。秦嶺山地延綿聳立於渭河盆地南緣,山勢北陡南緩,西高東低,是在褶皺基礎
上斷塊掀升作用形成的中高山地,最高峰太白山海拔為3676 m,一般海拔為1500~3000m。秦嶺北坡的許多河流都具有套谷結構,即上部為寬緩的 U 形谷,下部為 V 形谷。驪山山地是渭河盆地內部斷塊山地,北陡南緩,最高峰海拔為1302m。北坡山前洪積扇疊加發育,向渭河延展覆蓋在河流階地上;南坡向秦嶺山前傾斜,溝壑縱橫。
作為中國南北氣候天然分隔帶的秦嶺,從地質和地貌上,可以分為西、中、東三段:西為太白山塊,中為終南山段(作品所模仿的祥河源頭遍位於這一山段的北麓)、東為華山山塊。古往今來社會上多數人所公認的終南山西起周至縣駱峪河東到藍田縣流峪河或再略偏東北到倒溝峪的段落。終南山北麓也被老百姓劃分為三段,基本上是按行政區劃來分的,即:藍田段(東段)、長安段(中段)、戶縣—周至段(西段)。
終南山北麓生態系多樣並且完整,特色十分鮮明,生態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具有發展生態旅遊的巨大潛力。如南五台、王順山的花崗巖峰嶺地貌,翠華山山崩堰塞湖,「景似蓬萊,洞如海宮」的輞川溶洞,河流、小溪上源多處懸掛的飛瀑;而藍田、周至分布著的多處溫泉等自然景觀都讓人贊不絕口,在西安市旅遊業發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終南山北麓還有豐富的人文生態旅遊資源。「長安自古帝王都」,西安市是中國的古城之一,古文化遺存十分豐富。在西安遺留下來的文化中有著反映不同王朝興衰的宮殿遺址和各朝代帝王之墓;還有反映不同時期文化的典籍和藝術珍品;有的是以宗教文化為特點的寺廟建築群等;還有珍貴文物以此反映人類發展前進演化歷史的遺址和器物等。人文景觀凝聚著深厚的文化積澱,豐富與深化了旅遊活動的內容,加深了遊客的精神感受,並受到知識熏陶。
在自然條件方面,祥河源頭地處中國南北方植物交匯過渡地帶,既有華北、華中植物區系成分,也有青藏高原植物區系成分。區內有種子植物800多種,不少是世界單種屬、少種屬和中國特有種植物。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有:太白紅杉、青檀、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秦嶺冷杉、垂枝雲杉、獨葉草、天麻、野大豆等20多種。依海拔高度自下而上分布有落葉櫟林景觀帶、樺木林景觀帶、冷杉林景觀帶。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為野生動物生息繁衍提供了條件。由於本區地處古北陸界和東洋界動物的分界處,孕育了繁多的野生動物種類。具以往資料記載,這裏有野生動物250多種,其中鳥類160余種,獸類70余種,兩棲、爬行類20多種,還有大量的林森昆蟲。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金錢豹、鬣羚、青羊、林麝、紅腹錦雞、紅腹角雉、大鯢等20余種。
2.4 說一說這個原生境打動你的原因,或者你選擇這一原生境主題的原因
時間回溯到2年前,也就是2019年的8月左右。那時的我剛剛要高一升高二,剛剛開始正式玩造景,水攝也才開始玩。正值暑假,為發泄一下情緒,也為磨練一下自己,一考完期末,我便起身趕往千裏之外的西安,挑戰時長兩周的「孤獨之旅」(也就是孤身一人自主旅行)。旅行的第9天,我深入秦嶺,溯源祥河。
祥河的源頭到達非常困難,沒有路,很多地方需要趴在在長滿苔蘚、光滑無比的石頭匍匐前進。有的地方上面的樹枝壓的非常低,還得在冰冷刺骨的水中爬行。渾身濕透的我爬在長滿苔蘚的石頭上瑟瑟發抖,拿著水下攝影裝置,對準這片生境進行了拍攝和記錄。當看到自己拍攝的畫面時,我感到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
只見一縷夕陽穿過了層層樹冠打在了一處的石縫上;那石縫冒出泉水,迸濺而出。茂林中難得一縷夕陽正好打在了這條河的源頭之泉,這是一個巧合,但仿佛又是必然。這裏的河道常常遍布著翠綠的苔蘚,水質最好的源頭更是這樣,這在野外水生生境中可是十分難得的植物群落。美麗的MOSS、波光粼粼的水面、潔凈的白沙、暖色與冷色的交相輝映,就算是頂級大賽中的草缸似乎也難以比擬。
如此壯美的景色,甚至使我激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就這樣,一顆向往的種子在我心中埋下,【秦嶺深處·祥河源頭】也出現在了我的造景計劃中了。
4. 魚缸資訊
4.1 魚缸大小尺寸(長*寬*高,厘米)
60x50x30cm
4.2 造景素材清單
我所創作的作品中使用的所有材料(巖石、樹枝、幹樹葉等)都來自自然。為了創造出原生境中最真實的效果並迷惑魚的眼睛,我使用了與原生境相同的花崗片麻巖等等等等的巖石;在植物使用方面,我則往返兩千余公裏遠赴原生境進行采集當地的各種原生植物(請放心,這是適當的采集,並不會對生境造成破壞,而且也沒有采集到珍惜或者受保護的植物)並進行套用;在石材擺放方面,我運用了非常特殊的布置方法,以來模仿當地常見且極具特點的山崩地貌。比如左側最大的石頭,這種有很大一部份懸空的石頭因當地的山崩地貌而變得很常見;再比如右側較為平整的巖體,同樣也是山崩作用的典型產物。
4.3 魚缸系統執行器材(拍照時可暫時撤掉),如過濾、燈光、造浪等
燈光裝置:ODYSSEA ADV 150W、YEE YNM-005×7、KaiserREEF mini 6500K
過濾裝置:EHEIM600+SUNSUN EW-604
其他裝置:HAILA冷水機 HS-28A、Chihiros DOCTOR 2、CORALIFE Turbo-Twist 3x UV殺菌燈、MUFAN CO2系統
4.4 水質參數
透過成熟合理的維護管理系統以及使用了與原生境相同的素材,使得這個作品幾乎完美的還原了原生境的水質——缸中的水既潔凈又清涼,透過冷水機,我把這個作品的水溫精確的控制在了15℃,導電率透過過濾系統及換水控制在了27PPM左右、PH控制在了7.5。
4.5 缸內水生物清單
翠雲草 Selaginella uncinata、中華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秦嶺薹草 Carex diplodo、曲尾蘚屬某種Dicranum sp.、Meteorium sp.、灰蘚屬某種Hypnum sp.、匐燈蘚屬某種 Plagiomnium sp.、鱗葉蘚屬某種 Taxiphyllum sp.、鼠尾蘚屬某種 Myuroclada sp.、某新米蝦Neocaridina sp.、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閑聊
總的來說,就這個作品而言,我個人是非常滿意的,不滿意的地方可能也就是太小了(笑)。
參加各項大賽時,作品的觀感和狀態都呈現出了極好的樣子。另外,這個作品更厲害的地方在於,這個作品參賽之後,狀態一直穩定保持的特別好,甚至後來觀感達到了比參賽時的還要好,而維護強度並不大,這一點我是從來沒有想到的,畢竟這個作品難度特別大。原本是想著參賽之後的維護強度大大下降,作品的生態平衡可能會出現混亂,所以我已經做好了把這個作品改成陸缸的準備。現在再來看,這個作品真的是給我了一個驚喜。
從模仿度上來看,這個作品是非常成功的,從生物的適應速度來看,應該是成功的達到了「迷惑魚的眼睛」這一個核心目標。甚至作品因為模仿的太像了,還在網上鬧出了不少烏龍。比如發到網上之後,好多人甚至私信或評論我說我作弊,說我「拿之前的水下攝影作品直接參賽」,要我拿出作品證據,否則要舉報我……後來參賽之後這一類事情就慢慢少了,但是這時我的水下攝影視訊作品的評論和彈幕甚至出現了一堆就「這個視訊是不是作者的造景作品」發生了激烈的討論,甚至往後都開始撕起來了……
從獎項來看,作品也拿了不少獎,像什麽BAC國際原生缸造景大賽的第三、IVLC世界生態缸造景大賽水景組第五、CTA骨架細節第三、CTA骨架創意第三什麽的,另外還有好多大賽還沒有出成績,總的來說還是比較開心的。
從意義上,這個作品的成就也是非常可觀的。它成功打破了原生缸模仿河源極優水質低溫大流量的無藻富蘚型的瓶頸,打破了原生缸造景界「富藻」、「富沈積物」等等的固有印象,為原生缸界開創了新的思路。實際上,這一次的造景更多的就是沖著這些突破性的意義來的,而不是以前的沖擊大賽。畢竟以後上了大學自己的時間可能就沒有那麽充裕了,甚至可能以後都很難再次創作出參賽級別的作品。所以我想著有限的時間裏創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沖擊更多未知的領域,開創出更多從未有過的型別,給整個造景界帶來更多新的創意,做一名「先鋒造景師」。
畢竟,我還能繼續玩造景的時間可能真的不多了,搞不好這個就是我在水生群落造景界的收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