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寵物

為什麽我們總能被那些萌寵治愈?

2023-10-10寵物

你能想象沒有寵物的世界嗎?

沒有了毛茸茸的觸感,沒有了趴在身側的陪伴,沒有了一早被叫起來添糧的甜蜜煩惱……我們已經很難想象這樣的生活,因為我們對寵物的愛,寵物對我們的愛,已經如影隨形。一些寵物愛好者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和愛寵互動的溫馨時刻,這些影像,成為了人和動物生命中共有的閃光瞬間,這些美好憑據,讓真實生活中的平凡時刻變為「非凡」銘印。

文| 芝芯

編輯| 桑柳

https://www.zhihu.com/video/1695094560517300224

現代人的精神曠野:一貓一狗一照片

街貓攝影師花哥(@喵嗚不停)的鏡頭對準那只貍花貓的時候,它正在屋頂巡邏。

小貍花跑過的地方,都會傳來一陣瓦片相撞的脆響——它太胖了,肉墩墩的。兩腮的肉墜下來,形成了一個元寶。花哥喚了它一聲,小貍花扭頭與花哥對視幾秒後,跑遠了,臥在房脊的瓦片上。房脊細長,小貍花肚子上的肉堆疊了兩三層,「(肉)順著瓦片就流了下來。」

花哥想,這只貍花貓可能是那條胡同周圍最有名的貓王。它慢悠悠行走在屋頂青灰色的瓦片上,背後的國槐枝蔓交疊、秋葉墜落。在花哥眼裏,這個畫面概括了自己對胡同貓所有的想象。看到它,花哥感受到一陣溫情,一看就是胡同裏哪家兒會養貓的奶奶養出來的貓,養得滋潤、養得自在。

成為街貓攝影師後,花哥用手機記錄了不少生活在北京胡同裏的貓咪,它們喜歡在屋頂走動、趴窩,甚至是飛躍、打架。在他看來,胡同是最適合貓生活的領地之一。他講到一句老話兒:「小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胡同裏沒有高樓、少有二層,只有槐樹、柿子樹以及青瓦連連的屋頂,最適合天性喜歡爬高、躲避人類的貓咪們。

拍貓之前,生活在上海的花哥是一名職業設計師,時常會拍一些人文風光的照片,但日常工作繁重、反復,經常熬夜加班,精神內耗……

這時候,一只通體雪白的貓咪出現在花哥的生活裏,同事們一起給它買了貓窩,沒幾天,雪白帶回了兩只小貓,又過了一陣子,雪白生了三只小貓,辦公室熱鬧起來,喜歡攝影的花哥,把鏡頭對準了雪白和它的五個孩子。原本,他覺得生活裏似乎沒有太多可記錄的,可是這些毛茸茸的小家夥,讓他突然有了記錄生活裏某些時刻的儀式感和歸屬感。

後來,花哥把它們的照片發到微博,給它們起名「雪白一家子」。想要捕捉貓咪或靈動或可愛的時刻,這種願望越發強烈,花哥開始走出家門,在上海的弄堂裏找貓、拍貓——那時,他完全沒想到,這成了他新生活的契機。

很快,花哥就找到了拍貓的規律:有些貓白天很難看到,晚上就會出門;一天不同時段去同一個地方,會發現不同的貓咪;拿一根樹枝子跟貓玩,它們隨時能騰空而起,做出各種迪斯科一樣的動作;如果隨身帶著貓糧和貓薄荷,大部份貓將變得容易親近。

到了2017年,花哥的工作壓力陡增,面臨轉型。這時候,心臟最先受不了,一次體檢時,檢查到了心率不齊。工作和身體都在告訴他,遇到瓶頸了。借著一次停薪留職的gap期,花哥出去走了走,在北京的胡同裏、南京的城墻下,他發現,每個城市因為地理環境、人文風情不一樣,貓的感覺也不盡相同。

某種程度上,貓咪成了花哥了解一座城市的紐帶——北京胡同貓市井氣更濃,皇家宮苑的貓則更具貴氣,南京的城墻貓則有著更為柔和的一面,廣州那邊大多是南方貓,身子往往瘦長、毛發少,它們有生活氣,走在菜市場裏左顧右盼,最懂浪漫。

視野開啟了,新的世界也開啟了。拍貓改變了花哥的生活。2018年,他辭掉了設計師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全職街貓攝影師,建起了@喵嗚不停 這個帳號。他要「向貓學習,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了」。甚至,花哥覺得,自己的性格也在因為拍貓而慢慢變化,開始向外開啟。有時候為了拍貓,要征得貓主人的同意,「阿姨,貓貓好可愛,我可以拍下一勿啦?」貓主人通常都會笑瞇瞇地答應下來,還會喊貓貓一起看鏡頭。

離開格子間,躍入生活影像的自由之地,人生的瓶頸和困局不見了,花哥來到人生曠野,與貓為伴,開始尋找著更多可能性,「(拍貓)這件事的天花板真的很高很高,不會一下子就摸到。」花哥說。

他把名為「炸彈」和「巫師」的兩只貓帶回了家。他們共同生活,每當他躺下,兩只貓就會跳到他胸上匍匐著。在這種觸手可得的親近裏,他感受到人和動物之間的情感與牽掛。

2018年,花哥剛剛全職拍貓的時候,在北京一座公園見到了只慵懶、胖胖的白貓,它總是趴在公園的陽光處,揣著小手。花哥從來沒有忘記過它,這幾年,每次來北京,花哥都想去公園尋它,而他也驚喜地發現,小白貓一直都在,只不過越來越胖,長成了一只大白貓。

有一年夏天,在上海街頭的一家餐館門口,一群廚師和服務員在吃飯的時候,一只三花貓跳上了廚師身邊的凳子,伸長了脖子。廚師看到小貓後,並沒有驅趕它,反倒笑吟吟地給它夾了一塊肉,花哥站在遠處,拍到了他們互動的這一幕。這樣的時刻讓花哥感到溫馨,人和動物之間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內心充滿了希望和喜悅,人間還有這麽美妙的畫面。」

有時,他也會不期而遇地拍到一只貓的小小「尷尬」,那是一只臉特別大的橘貓,花哥本想拍它的正臉,沒想到,相機剛舉起來,橘貓騰空一躍,跳到了平房外側暖氣管道的橡膠保溫罩上,背對著花哥開始滋尿。這張照片成了花哥最出名的作品之一。

貓的動作總是很快,容易產生運動模糊,毛發細節特征更是難以清晰捕捉。為了輕便和隨時抓拍,花哥也經常使用手機來拍攝街貓,他有自己的一套竅門兒:拍親人的貓可以用廣角,膽小的最好用長焦,比如華為Mate 60 Pro+升級的長焦微距功能,近距離拍攝貓貓,細節清晰,遠距離拍攝,也不會對貓造成打擾。一顆網路攝影機實作從遠距到微距的清晰成像。在那些不期而遇的時刻,用人像模式拍寵物肖像,張張都是大片即視感,鏡頭是誠實的,單拍貓咪可以自動對焦,虛實結合,給貓咪留下最完整的一副寵物肖像照。風馳閃拍可以把貓咪的神態完美捕捉下來,不管是飛躍的還是靜態的。

正是這些不期而遇的瞬間,構成了人和貓之間的互相了解,互相體恤,一種生命彼此相連的感覺。記錄一只偶遇的貓,也是記錄一種閃著光的生活。許多人因為花哥拍攝的治愈系貓片,感到了生命中細碎而堅定的溫暖。花哥說,每一只貓都是獨特的,「有的優雅,有的俏皮」。貓咪的一顰一動都是對人類的一種賞賜,不是貓有幸降臨人間,而是人有幸與貓相遇。

守候跨越物種的「家庭成員」

如果說花哥是透過愛寵獲得了對自己的寵愛,寵物偵探孫錦榮則是透過自己的行動,守護著更多寵物,也在默默守護著寵物和人之間的關聯。

孫錦榮發現了附近鄰居走失的虎皮如麗。如麗長得標致,幾圈青灰色、魚鱗狀的頭羽和背羽覆蓋在亮藍色的胸脯和尾羽上。它已經從鄰居家裏脫籠了幾天,看到它的時候,孫錦榮正在小區附近的公園晨練。孫錦榮停了下來,喚它,如麗來到離它兩三米的地方,用清亮的叫聲回應幾聲。

孫錦榮沒帶任何工具,剛想近身徒手抓,如麗就發現了他的意圖,一撲棱就飛遠了。再喚,便又飛了回來,如此反復,經歷了好幾個回合。

這是孫錦榮成為寵物偵探的第十二個年頭。2020年,寵物博主李喜貓的「全球粉絲後援會」送來的錦旗,或許最能概括他的職業生涯:「孫行者火眼金睛,牛魔王束手就擒。」

當時,李喜貓發微博說自己的長毛短腿貓牛牛走丟,和家人朋友連續找了六十個小時都沒看到貓的蹤影。有粉絲向李喜貓推薦了孫錦榮。果然,等孫錦榮到了之後,找到了牛牛躲藏過的洞穴、一團白色的貓毛,並由此判斷牛牛可能被周圍的流浪貓欺負,去了更遠的地方。搜查範圍擴大了,最終,靠著經驗,孫錦榮找到了趴在一輛跑車底部的牛牛,全程只花費了三小時。

孫錦榮和團隊經歷過最長的一次尋寵任務花費了39天。那是一只寵物貓,脖子上戴著鈴鐺項圈。團隊在失主家附近勘測了一番,看出了些蹊蹺,沒有任何貓的痕跡和線索,丟貓可能是人為造成的。後來,失主的父親終於承認,是自己背著女兒,把貓扔在了幾十公裏外的蘆葦蕩中。孫錦榮趕忙去了那片蘆葦蕩,在附近搭帳篷,設機關,又為它量身客製了抓捕工具,蹲守了將近一個月,才找到了這只貓咪。它已經餓得皮包骨頭,項圈卡在脖子和腋下的位置,勒緊的地方已經腐爛。

漫長的39天裏,一起等候的隊員們想過放棄,但孫錦榮還是想再堅持一下,「我唯一的念頭就是找到它,送它回家。」他覺得自己的使命,就是幫助人和寵物團圓。

在成為一名專業的寵物偵探前,孫錦榮的工作也和動物救助有關。

多年前,孫錦榮接連經受了幾次人生波折,婚姻破裂,在國外投資遇冷,整個人感受到了郁郁不得誌的沮喪。那是孫錦榮人生中最低迷的日子,回憶起那段時間,「一無所有、一敗塗地、一文不值。」當時他在一家寵物救助單位工作,會和同事們一起救助流浪貓狗,每救助一只貓狗,孫錦榮都會以領養的方式送出去。最多的時候,孫錦榮的家裏有100多只狗。後來,營地拆遷,貓狗全都被遣散了。

2012年,孫錦榮開始專職尋寵組建團隊,協助毛孩子的家長們尋找遺失的寵物,貓、狗、刺猬、狐貍,種類不限,也兼職救助流浪貓狗。這成為了孫錦榮重新開機人生的起點。「我把我的聰明才智、時間精力用在創立寵物偵探這份事業上。」

正是尋寵,把孫錦榮從人生的暗處拉了出來。

從業多年來,孫錦榮能夠深刻感悟到寵物如何陪伴著人、又如何治愈著人。他從來不和主人們說「再見」,對他來說,和那些寵物主人的最好關聯,就是「再也不見」,他希望寵物與主人之間的聯結可以牢固些、再牢固些。

孫錦榮曾經遇到過一位尋求幫助的女生,她遺失了一只白貓,而這是她過世的媽媽留下的唯一念想。白貓走丟後,女生很自責,覺得自己不是個負責的主人,也覺得自己對不起媽媽。最後,孫錦榮和團隊找到了這只白貓。他知道,對那個女生而言,白貓更像是一種精神寄托。某種程度上,尋寵成功的同時,也幫助了這個年輕的女孩,「在她深陷泥潭的時候把她拉出來,上岸之後,都是坦途。」

職業生涯裏,孫錦榮最擔心遇到那些已經死亡的走失寵物。幾年前,孫錦榮遇到過一對失獨老人,他們的貓咪溜出門,找到時,只剩一具遺體。聽到這個訊息,兩位老人淚流滿面。

孫錦榮想要盡可能減少這樣的遺憾。為此,他和團隊一起研發了各種尋寵工具,為了應對日常尋寵工作中的爬墻、爬樹、鉆車底,他們每天都要進行體能訓練。接到任務後,孫錦榮和團隊的成員們往往會在15分鐘內出動,以縮短寵物們在戶外的生存時間,並且能夠在黃金時間內將寵物救回。

有數據顯示,平均1/3的寵物會在生命周期內遺失,只有不到2%的貓和15%~20%的狗最終被歸還原主。而孫錦榮團隊的寵物找回成功率超過70%。這也意味著,寵物一旦走丟,仍然有很大的無法找回的風險,就像故事開頭的那只如麗,最終還是飛走了。孫錦榮和團隊將尋寵過程的視訊剪輯後發到微博上,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註。他想借視訊告訴所有寵物的家長們:「不是每一只遺失的寵物都可以被幸運找到,看護好才最重要。」

在救助貓狗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專業裝置,其中可以捕捉到萌寵身影的手機也必不可少。幫助李喜貓尋找牛牛的時候,孫錦榮就用手機鏡頭記錄了當時的場景:受了驚嚇的牛牛盤在車底,縮成一團白色的毛球,久久不願意探出腦袋,只有兩只眼睛在發亮,發出虛弱的叫聲。手機鏡頭記錄著這一切,李喜貓說,看到孫錦榮拍攝的視訊後,才知道牛牛獨自在黑暗中驚恐地度過了3小時。隨著移動影像邁入全新的行業發展階段,軟硬體系統化創新賦予手機影像更加專業化的能力,全焦段、全時段、全場景超清記錄,加之小巧便捷性成為了孫錦榮尋寵路上的好幫手。華為Mate60系列風馳閃拍有著「抓得住、拍得清、零時延」的特點,對於那些正在躲藏、移動的寵物,閃拍的影像所見即所得。即便是躲藏在黑暗中的寵物,也能從容記錄,不放過每一份遺失愛寵的「蛛絲馬跡」,記錄生活的溫情之余,也能幫助寵物偵探找回愛寵。

最近,孫錦榮感受到欣慰的瞬間也和遇到的一位寵物主人有關。他的狗走丟了,孫錦榮尋狗無果。之後,這位失主每天都會在朋友圈釋出尋狗啟事,一發就是兩年,孫錦榮知道,他仍然沈浸在失狗的巨大痛苦與遺憾中。

但不久前,孫錦榮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他沒有再發尋狗啟事,而是發了一張美食的圖片,配文「很好吃」。

那天,孫錦榮特別開心,「他終於放下了,他開始面對食物,面對作為人最基本的需求,他開始關註自己了。」

愛寵給我寵愛:雙向奔赴的微笑療愈

吳起從來沒想過,寵物犬能夠觸動到自閉癥患兒。

2012年,吳起還在經營一家寵物店,訓練寵物行為。一天,一位媽媽打電話找到吳起,她說自己的女兒是一位自閉癥兒童,不願意跟人交流、玩耍,但她非常喜歡狗狗。她請求讓女兒在一旁觀摩吳起給狗狗們上課,哪怕站在遠處看看也行。吳起欣然接受了這個請求。

見面那天,吳起發現,自己主動跟孩子打招呼、聊天,她都沒有回應,也極力回避眼神交流,但是,當他叫來了和他一起訓練的狗狗,給孩子示範了撫摸狗狗的手法、該如何給狗狗餵食,小女孩作出了肢體反應,開始跟狗狗互動,慢慢放松了下來。

眼前這一幕,重新整理了吳起的認知。曾經,吳起以為,狗狗可以做導盲犬、警犬,但他從沒想過,它們還可以幫助到心智障礙和肢體障礙的群體。「狗狗是很好的溝通橋梁。」吳起說。從那之後,他便開始致力於培訓治療犬,招募有犬家庭一起進行誌願活動。

許多研究表明,動物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當吳起帶著經過行為訓練的狗狗們進入了醫院、養老院、公益機構,他也從許多反饋中感受到了寵物的療愈。

在一家國際醫院舉辦的活動中,吳起遇到了一位男性病人。他剛剛經歷了一場車禍,斷了18根骨頭,還有一邊臉面癱,他介意自己的外貌,一直戴著口罩。而在狗狗的包圍下,他摘下口罩,主動拿出手機,和狗狗拍攝了許多合影,他說,他要趕緊好起來,回家和自己心愛的狗狗在一起。

對病人來說,治療犬能夠成為推動社交的動力。吳起曾遇見一位罹患癌癥的女孩,在醫院的活動中心,她主動找狗狗玩耍,抱著現場一只比熊治療犬久久不願意撒手。吳起拿起手機拍攝了很多女孩與治療犬互動的照片和影像片段,那些真摯的笑容、爽朗的笑聲也都因此成為了一段永恒的記憶。活動結束幾周後,吳起聽說,女孩去世了。他把照片整理好,交給了女孩的媽媽,他聽說,女孩曾經對媽媽說過:「見到狗狗們的那天,是自己住院以來最開心的一個周末。」

在吳起的少年時期,也是一只狗給他帶來了治愈和改變。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吳起從垃圾堆裏撿到了一只小狗,那時候,吳起性格內向,沈默寡言。這只狗陪伴著吳起度過了漫長的成長期,生活裏那些高興的、難過的、傷心的事情,吳起都會講給這只狗聽。不知不覺間,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他們相處了十幾年, 「偶然間,它改變了我的性格,給我帶來了極大的自信,讓我從內向的變成一個特別外向的人。」

在吳起看來,除了治愈個體,治療犬也在治愈許多家庭、撫平許多受過創傷的心靈。

在上海的一間養老院,吳起遇到過一位確診艾爾茲海默癥的老奶奶。看到吳起團隊中的一只薩摩耶,她就喊「Lucky」。後來,吳起才知道,幾十年前,老奶奶因為下鄉被迫與子女分開,等她回到上海,子女同她已經不再親昵。直到十多年前,她的女兒養了一只雪白的薩摩耶,老奶奶時常會借著看狗、遛狗的名義來女兒家裏,和女兒相處一會兒,「是一個跟子女靠近的方式」。那年中秋節,老人的女兒把她接回了自己家,老人看到了真正的Lucky,抱著它足足有10分鐘。或許,久遠的記憶正在蘇醒:「對老奶奶來說,狗狗是一個家庭的連線。」

現在,吳起在家裏養著十條狗,一半都是十歲以上的高齡犬,吳起與它們相伴的時光變得越發珍貴,他用手機記錄著狗狗們的一舉一動,讓狗狗們成為光影中的唯一主角;為寵物和人拍攝合影也非常清晰,記錄著人與寵物共度的每一個不想忘卻的瞬間。在華為Mate60系列的鏡頭裏,狗狗們閃著光亮的目光、濕潤的鼻頭、細膩的毛發。此刻影像不僅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語言,傳遞著打破時間和空間刻度的情感故事,每每看到都能調動起吳起的兒時的記憶和治愈他人的經歷。

狗狗們的存在填補了很多孤獨的空白,也豐富了吳起的人生。

寵愛如影隨形

根據【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城鎮養犬貓主達到近7000萬人,寵物貓狗的數量超過了1億只,位居世界第一。

貓片拍得越多,花哥越來越覺得,復雜的人類需要寵物、需要貓。

在微博,花哥有251萬粉絲,他們每天透過看圖雲吸貓、獲得雲陪伴。評論區像一個大型樹洞,網友@靜靜向祿說到:「2020年,公司倒閉,感情受挫,人站在小區33層準備一躍而下,想著下去前刷刷微博,在推薦刷到了你,你改變了我的下半生...現在進入了穩定的國企同事友愛不內耗,上個月剛升職,懷著15周的崽崽。」

看到這樣的回復和留言,花哥時常眼眶一紅、鼻頭發酸。那些方案被甲方叫停的深夜、那些朝九晚五擠地鐵的日子,都在嚙噬著人們的生活,就像他曾經經歷的那樣,而這些小生命是生活中的「治愈良藥」。

心理咨詢師宮學萍曾經在采訪中這樣解讀了人寵關系:「人類需要寵物,因為我們需要從中確認,我們是一個有愛的能力的主體。當去照顧一只貓、一條狗、一只倉鼠或一只烏龜時,只要給出這個動作,我們自身就是處在一個富足狀,我們內在的匱乏感也被填補上了。」

在吳起看來,寵物會喚醒人最真實的一面。在寵物面前,人不再背負社會身份,不再擔心自己被評價,展露的是一個生命面對另一個生命時純粹的愛意與熱情。這是人最自然的狀態。

一直以來,華為致力於探尋未來影像發展趨勢,從無數新影像大賽作品、使用者調研和技術團隊研究下提煉出大眾高頻拍照場景和需求。而寵物寫真賽道便是其中重要表達方式,這種人寵親密關系表現了日常生活中情感羈絆,記錄下人、人與寵之間的愛意與熱情。在多年努力下,華為影像色彩研究團隊打造出了自成一派的影像風格,提煉出了全新的XMAGE影像風格特點:真實感、沁潤感、通透感、呼吸感。而此次華為Mate60系列寵物拍照神器更是全新打造出一種質感鮮明,情感濃郁的「治愈系」寵物肖像風格。

新媒體時代,XMAGE保留了物體和動物的原色,呈現出鮮艷和明快的影像。這些變革拓寬了行業賽軌,不斷賦予影像新的呈現方式和內涵,也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極致體驗——鮮艷和明快的調性,完整、系統化的色彩調性體系,最完整、最真實地呈現萌寵與人的面貌。

也因此,影像拍攝的現實意義得到了最大呈現。鏡頭裏,貓咪卷翹的尾巴、狗狗揚起的笑臉、如麗多彩的羽翼,寵物的一舉一動因此得到最真實的還原和呈現,治愈的力量獲得技術與情緒雙重加成,讓寵物肖像的情感沖擊直抵人心。

孫錦榮找到貓咪牛牛的那個晚上,它的主人李喜貓跪在地上喚了好一會兒,它才慢慢走出來。李喜貓抱著牛牛哭個不停。牛牛回到家則像無事發生,「吃飯喝水上廁所,跟老婆孩子打招呼。」

曾經,孫錦榮想幫一萬只寵物回到主人家裏。但如今,孫錦榮覺得,「具體的數位已經沒有那麽重要的意義了」。他想的是,能夠幫助更多人、更多動物,有更多從業者願意加入進來,就夠了。

每個寵物都需要人類的關愛,而每個人也需要來自寵物的「寵愛」。人們也需要用影像記錄下和寵物共度的時刻,手機寵物攝影正在成為一種風尚,更好的手機和更好的影像技術才能更好還原愛寵的樣子,在這一次次還原中,人們積澱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儀式感。如今,華為Mate60人像演算法全新升級,人與寵物合拍也可以自然貼合、自然過渡,幫助博主和愛寵人士更清晰地定格記憶碎片,串聯人生瞬間。

對花哥來說,寵愛是在街角與貓咪不經意的相遇與治愈:「我會繼續拍下去,用看得見的溫暖,連線每一個需要治愈的心。」

對吳起來說,「寵愛」是治療犬帶給老人和孩子們的笑容:「用溫暖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生命影響生命,感受愛與被愛。」

對孫錦榮來說,寵愛則是寵物回歸時的幸運,主人與寵物相擁的熱淚讓他踏實、滿足,「隨時出發,帶著愛去尋找愛,守護每一份寵愛的羈絆。」

10月10日是「賣萌日」,這一天,所有人都可以盡情享受「寵愛」,讓萌寵來治愈心情。而「寵物拍照神器」華為Mate60則會真實、自然地記錄寵物的賣萌瞬間,以及人與寵物相伴的幸福時刻。小動物們帶來的無聲治愈、陪伴和歸屬感,總會到來,畢竟,寵愛如影隨形、時刻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