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怎麽吃飯比較好呢?這個問題不僅對於新手養貓的人來說很重要,連那些已經養了很久貓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觀點。
對於餵養貓咪,很多人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自由食物」,也就是把貓糧放在那裏,讓貓咪隨時自己吃,也就是常說的「自助餐」;另一種是「定時定量」,把貓咪每天分幾頓飯,每頓之間間隔幾個小時。那麽,到底哪種方式更科學呢?
首先,貓的消化系統結構是影響它們飲食習慣的重要因素。貓和狗的消化系統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消化道的長度。
據【犬貓營養需求】中的數據,體長0.75公尺的狗,它們腸道的平均長度是4.5公尺。而體長0.5公尺的貓,它們腸道的平均長度為2.1公尺。
消化道長度會影響食物透過體內的速度,也就是說食物在貓咪體內停留的時間會更短。如果貓咪一次攝入和狗一樣多的食物,那麽它們的食物消化速度就會比狗慢。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通常會導致貓咪嘔吐和腹瀉的情況發生。貓的胃沒法像狗那樣吃大量食物後脹起來,如果一次餵得太多,貓有可能吐出來食物,有些還會重新吃下去,就跟反芻一樣。而且,餓得很的貓會很快吃完食物,可能會覺得不舒服或者吐出來。饑餓的時候,貓的胃裏會產生更多的膽汁酸。如果這種情況持續超過五六個小時,或者膽汁酸濃度太高,貓就會感到惡心,還會出現所謂的「饑餓嘔吐」,典型的表現就是吐出泡沫狀的物質。對一些貓來說,這樣的嘔吐會引起一系列不舒服的反應,導致它們吃不進東西。
根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關於貓狗營養的描述:野貓在一天內要吃8到12頓,它們的飲食習慣是少量多餐,大部份時間都在積極地捕獵。
它們的消化系統受到飲食習慣的影響。聞到食物的味道會啟用貓咪的消化系統開始工作,而持續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像自由餵養的貓咪一樣,會讓這個系統整天都處於工作狀態。但其實,像我們人類一樣,貓貓的腸胃也需要能量來正常工作。如果一直保持進食狀態,它會消耗其他系統的資源,可能導致它們出現過早老化、皮毛品質差和慢性膀胱炎等問題。
另外,食肉動物的消化生理學告訴我們,饑餓對於貓貓的健康至關重要。當它們的肚子餓了,消化排泄系統就會啟動,進入下一個環節。如果貓貓從來不餓,它們的排泄物調節就會受到影響,導致不適、毛球反流和其他消化運動問題。
據美國康奈爾大學獸醫學院的研究,無論我們一天給貓貓餵一次還是三次,成年貓都能適應。但是如果我們給貓貓的食物太少或者不正確,它們就無法保持健康;相反,如果餵得太多,貓貓就會變胖。
對於剛剛斷奶的幼貓來說,它們需要大量能量,也無法自我調節飲食。因此,我們建議每天餵食至少4-6次,實行少食多餐,以滿足它們的需要。
至於成年貓咪,根據其營養需求來看,一天餵食3次就足夠了。定時定量地餵食能夠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即使在成年後也能保持。
對於進入老年期或生病的貓咪來說,需要特殊關照,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餵食,甚至可能需要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時餵食特殊食物。就算你每天早出晚歸,也能讓餵養貓咪變得輕松又規律,只需要使用一種叫做「食物迷宮」的神奇方法。首先,早上你起床後給貓咪餵早餐;接著,將午餐放在一個需要貓咪花些功夫和時間才能吃到的容器裏;下班回家後,再給貓咪餵晚餐。這樣一來,不僅符合貓咪天性,還能增加它們的日常活動量,避免變成胖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