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報告已出!
放心,肺裏沒啥異物。
昨天拍CT時我特意咨詢了醫師,請教他多少 精度 的CT可以看到肺裏的貓毛。
不過我很快從那位醫生的眼神裏讀到了一絲「關懷智障」的味道。
為了緩解尷尬,我裝作一副人傻錢多的模樣,堅持把DR和CT都試了一遍。
晚上回去尋找呼吸系統的結構和生理功能時,無意中看到一個「可入肺顆粒物」 [1] 的概念。
在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什麽。
我們人體是有非常強大的 自我防禦系統 的,貓毛想要進入肺部需要經過三道關卡阻攔。
第一道工序是鼻腔中的鼻毛。
它們可以高效率地過濾呼吸過程中體型較大的灰塵、細菌和病毒。
鼻毛上擺動的纖毛,可以將部份粘附在鼻腔表面的異物推入胃腸內,由消化酶將其殺滅。
貓毛比普通顆粒物更復雜,在進入鼻腔時會使鼻黏膜受刺激,引起打噴嚏行為。
多數情況下,貓毛都會隨噴嚏排出。
第二關是人體的黏膜纖毛 [2] [3] 。
該黏膜層為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有杯狀細胞分泌黏液,能黏住細菌和顆粒物隨鼻後孔排出。
同時這些黏液本號就具備一定的抗體,具有殺滅細菌和病毒的功能。
此時貓毛會因黏液的問題,失去繼續入侵的可能性。
第三環節打噴嚏。
隨著貓毛被吸附,喉部痰液開始增加,拘捕收到刺激後產生引起反射性的嗆咳 [4] 。
最終貓咪會隨著痰液一起被驅逐。
換而言之, 貓毛是無法透過黏液纖毛運載系統和咳嗽反射這兩種防禦機制。
即便我們不考慮身體的排異反應,貓毛也不具備進入肺部的物理條件。
從已知的文獻來看,異物直徑在10μm(微米)才能進入呼吸道 [5] 。
直徑在0.5μm~2μm的異物才有可能進入支氣管,大了或小了都會被防禦機制攔截排出。
此外,根據氣溶膠學的研究 [6] ,小於0.5μm的顆粒物才有可能進入肺部。
而貓毛的直徑大概在20μm~60μm之間,數據遠遠大於能進入人體呼吸道的大小,更不要說進入支氣管,甚至進入肺裏了。
所以說貓毛會被吸入肺裏,純屬無稽之談!
即便我們不小心吸入了貓毛,也會透過打噴嚏、咳嗽等行為將貓毛排出。
與其擔心貓毛對肺會有影響,倒不如盡量避免霧霾天出門。
參考
- ^ [1]張玉森, 李慧. PM2.5——可入肺顆粒物[J]. 中國科技術語, 2013(2):2.
- ^ [1]楊軼. 揭秘人體四大"除塵器"[J]. 2019.
- ^ [1]許庚. 人鼻粘膜表面超微結構及纖毛輸送功能的研究(摘要)[J]. 暨南理醫學報:醫學專版, 1988(02):22.
- ^ [1]賴克方, 陳如沖, 劉春麗,等.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診斷程式的建立[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2006, 29(2):4.
- ^ 觀點來源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一份報告,名為【人類對空氣顆粒物的健康影響:第二次全國空氣顆粒物暴露評估】(Health Effects of Particulate Matter: Second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Assessment)。
- ^ [1]汪佳明, 付木森, 盧正永. 太原地區空氣中氣溶膠的濃度、粒度的初步測量和肺吸入劑量的估算[J]. 放射線防護通訊, 1984, 000(00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