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三千多年的中國史,饑餓跟貧窮一直如影隨形。翻開歷史,隨處可見「大饑」、「人相食」、「易子而食」這樣的記載。也就1980s之後,才基本解決了饑餓和貧窮的問題,但幾千年來的痛苦記憶,依舊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
所以中國人對現實利益、實用技術、實業化生產有非同一般的癡迷。中國人理想的社會,是學生們要麽到年齡就進廠打螺絲,要麽就都去學理科;至於學文科的、尤其是藝術生和體育生,則處在鄙視鏈最底端,被認為「不務正業」,畢竟這些專業無法直接幫助實業生產。
「你說你學這玩意好,那它能當飯吃嗎?」這句話其實體現了漫長饑餓史影響下的中國人的固有心態。
了解了這些,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有人看不得狗吃得比人好。跟藝術和體育比起來,飼養寵物更是一件跟「實用」無關的事。
你說你給狗吃好東西,它開心你也開心,你獲得了情緒價值;但在實用主義者眼裏,開心跟「情緒價值」這種抽象概念一文不值,他只關心這麽做能創造多少物資、能換幾斤糧食。別看這些人見不得狗吃的比人好,但你要是說「我餵這條狗其實是為了養出好的肉質,以便將來吃它」,他們一定拍手叫好。
於是就又回到了那句話:「能當飯吃嗎?」
忽然想到,過去曾聽人說,中國人不擅長快樂但擅長吃苦、甚至擅長沒苦硬吃,是不是也跟幾千年來的饑貧史有關呢?總之,中國人擺脫饑貧的時間還太短,四十年是不夠的,至少還要再有兩個四十年,或許到那時,人們才不會對寵物吃什麽好東西而大驚小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