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為人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都希望孩子未來能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過上幸福的生活。
只不過,有些人的愛停留在表面,比較淺,看似很仁慈,實則並不是一件好事。
反之,有些人的愛比較深沈,表面看似狠心,其實眼光長遠,為孩子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窮人和富人的教育差別
窮人的教育是讓孩子少吃苦,抗挫性越來越差;
富人的教育是讓孩子多經歷苦難,逆商越來越高。
現在很多出生於80、90年代的人,小時候家裏條件都不好,過著窮困潦倒的童年生活。
他們放過牛,養過豬,趕過鴨子,割過稻子,曬過谷子。
一直都處於忙忙碌碌的狀態,從來沒有過上安靜舒服自在的生活。
哪怕成年後,經濟條件好轉了,也因為小時候的生活經歷,刻在骨子裏的忙碌,讓他們不敢停下前進的腳步,生怕一不留神,就要掉回以前的苦日子。
但對於他們的孩子,他們又是另外一方面貌。
因為淋過雨,所以更願意為孩子撐傘。
小時候幹過太多的農活和家務活,對於孩子,他們能幹的都自己幹,只希望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小時候太多興趣愛好被迫放棄,對於孩子,只要他們想要學習,想方設法都要滿足。
他們在幫孩子實作夢想,也是圓自己小時候的夢想。
這樣的行為,確實是很好,能夠讓孩子充分擁有自由和喜好,生活過的開心和滿足。
可是,這種美好的行為背後,也隱藏著不良影響。
一味的寵愛和縱容,容易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以為所有人都要圍著自己轉,眼裏容不下其他人。
要是其他人滿足不了自己,就特別容易生氣,情緒再糟糕一些的,甚至會走極端。
其次,過於順利的生活,會讓他們誤以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輕易取得的,失去生活的捶打,抗挫性會越來越差。
長此以往,養成遇到麻煩就容易放棄,習慣性躲在安樂窩裏,能力越來越差。
然而,生活哪裏有這麽多安樂窩。
生活只會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鄰居家前幾年生了一個兒子,全家人把他當做寶。
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從小對孩子事事順從,現在好幾歲了也是一樣。
吃飯有人餵,衣服褲子有人穿,出門有人拿包,活脫脫像個封建時代的少爺。
只要稍微不順心,就發脾氣,而且越來越大。
可現實是什麽呢?
鄰居家條件並不好,在同一個街道算窮的。
所以,街道上的一些老人家,每每看到他們家的孩子,欲言又止。
我們他們肯定在想,條件這麽差,又這麽慣著孩子,讓孩子長大以後怎麽辦,肯定要吃苦的呀!!!
確實,都說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苦難不會因為你的家庭而可憐你,遠離你,反而會變本加厲的欺負你,只會因為你的強大才弱小,才消失。
這一點上,富人家庭早早地就明白,也落實在家庭家教之中。
他們的家教之所以很嚴格,就是因為父輩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知道是好,什麽是對的。
知道再多的財富,如果孩子教育不好也是枉然。
畢竟,老一輩都是從一窮二白過來的,身邊看過太多血淋淋的真實案例,都是痛的領悟。
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才舍得下狠心,不會縱容他們,更不會溺愛他們。
不是他們不心疼,恰恰是因為過於心疼,為孩子考慮長遠,才舍得下狠心,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的到,願意做的。
原來我們村有一批人,靠著從事礦場資源發了小財,個個蓋洋房,穿金戴銀,一時間風光的很。
然而,對於孩子卻沒什麽好的教育,只知道一味的給錢,喜歡啥就買啥,十分的溺愛。
後來,風向變了,不僅錢虧大發,房子也都抵債了,孩子也因錯過了黃金的教育期,變得無所事事,家庭自此沒落下去。
反而是有個別老板,有錢之後,沒有想著享受,也沒有溺愛孩子,而是加大各方面投資,以及送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現在依然風生水起。
這樣的案列,不僅存在於小老板,豪門也不例外
何猷君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他是「賭王」何鴻燊四房的兒子。
麻省理工最年輕的金融碩士、連續五年獲英國數學奧林匹克金牌
雖然出身豪門,但在家裏母親管教極為嚴格,小學「家長日」必親自參加,並為孩子安排補習較弱的科目。
何猷君需要拼命讀書,用漂亮的成績單換取新款遊戲機,還因為玩的時間太少,偷偷把遊戲機藏在床下,不讓媽媽發現。
可怕的不是別人比我們有錢,而是有錢的人比我們還拼命
那麽,對於孩子教育,我們又該怎麽做呢?
俞敏洪曾說關於家庭教育,父母需要完成的3大任務。
1、培養孩子對知識熱愛的教育。
帶孩子從小閱讀,並探索世界,保持對知識的渴求;
2、是孩子的品德人格教育。
就是看孩子是不是真誠,是不是勇敢;
3、是面對挫折失敗的能力教育。
父母面對失敗,會抱怨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除了抱怨的能力強,別的能力都是很差的;而善於解決問題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原則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強很多。
最後想說
家風的本質是父母對於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標準,是帶頭做到並嚴格要求子女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
正所謂 「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不如言教,做孩子的榜樣,用生命影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