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二胎家庭,都說父母要「一碗水端平」和「別遺忘大寶」。但我卻覺得: 有時父母的精力、時間和能力,可能做不到端平一碗水和同時顧及兩個孩子的心情和狀態,那麽咱們最重要的是要做什麽?
任何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關註和愛
我們家並不屬於特定的二胎家庭。但因為七七、一一是雙胞胎,所以我也時刻面臨著兩個孩子「爭寵」的情況。原來孩子爭寵覺得是「矯情」,後來卻深刻地認識到: 所謂「爭寵」是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照顧和關愛,而父母卻因為精力不濟做不到「平衡」。
就像我家倆孩子6個月時,因為弟弟一一生病需要做手術,我帶著他連續4、5天跑醫院幾乎沒合眼,而等哥哥七七再次見到我時,6個月的他張開手就想讓我抱。那一刻疲憊至極的我卻對七七說:媽媽都快累死了,你讓爸爸抱抱不行嗎?!
可瞬間我看到充滿期待的七七特別失望的眼神……回想那時那刻,我清晰感受到:6個月的孩子開始「認人」了,他認出了「媽媽」,他期望得到媽媽的關愛——而媽媽卻因為疲憊拒絕了他。
好在孩子並沒有因為我這一次的「拒絕」而停止對自己、對媽媽的愛和期待——因為等我精力稍微好一些後,我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看到了孩子對父母關愛的渴望。
後來,當七七、一一要求抱、要求和我一起玩時,我會輪著抱他倆、輪著和他倆一起玩,會故意讓「哥哥先吃,弟弟後吃」,那就「哥哥後玩,弟弟先玩」……周末爸爸在家時,我們會保證單獨陪伴一個孩子,而不是兩個一起陪伴,從而盡量保證一種「平衡」。
現在七七、一一快3歲了,兩個孩子也逐漸習慣了這樣一種「平衡」:在玩遊戲時,吃東西時甚至是買東西時,他們自己都會說:「輪著來,我們輪著來。」
二胎家庭和我的雙胞胎家庭不同的是,兩個孩子的年齡不同,需求也會不盡相同。作為父母來說,實際上花費的精力、時間會更多一些,也更可能會出現父母因為精力、時間上的不濟,導致對其中一個孩子的忽略——其實,偶爾的「忽略」並不要緊,但必須向孩子解釋清楚,取得他的諒解,並在今後的日子中盡量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
就像前段時間我看到過的一個視訊,一個二胎媽媽正在給小寶寶做撫觸,一旁的大寶看見了,一臉羨慕的神情,特別令人觸動。於是,媽媽讓大寶也過來躺下,給大寶也揉揉——原本可能的「爭寵」和「吃醋」,瞬間被化解了。
這個媽媽的舉動提醒我們: 二胎家庭裏,並不是父母一定要做到時時、事事都「一碗水端平」,但別輕易遺忘或是忽略另一個孩子的存在。
讓孩子建立「邊界感」,從對待兩個不同的孩子開始
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答,說有關二胎的「不公平感」,並不是從小時候營造出來的,更多的是孩子大了後出現的。就算父母能夠保證「物質上的平等」,但在精神上是沒辦法保證相同的投入的。
我很贊同這位創作者的觀點。同時,我還想說的是: 很多二胎家庭或者多子女家庭父母們可能出現的「錯位關愛」——讓兄弟姐妹插手對方的事情,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全無,等孩子大了後引發更多的矛盾。
有很多父母秉承著「要多給哥哥、姐姐愛,才能讓哥哥、姐姐愛弟弟、妹妹」的信念,有時會刻意多遷就大寶,甚至在自己忙不過來時,讓大寶來管理小寶。讓哥哥、姐姐來幫忙帶帶小寶,原本無可厚非,但能不能掌握好這個度,卻很容易惹出「亂子」。
能力越大,責任才越大。有時,大寶自己還是個孩子,能把自己管理好了就很不容易了,讓他過多地參與管理弟弟、妹妹的學習生活,反而會讓他滋生出一種「我是老大,老二就得聽我的」的錯覺。
如果這種錯覺一直持續到成年,就可能對兄弟姊妹的生活產生影響——就像我有一個朋友,因為生育上遭遇困難,結婚多年才生育孩子。可她的大姑姐對此就有事沒事地進行指指點點,甚至在她坐月子情緒低落時說出:「我弟一直都很順,就是和你在一起了開始走'背'字;你結婚這麽多年都沒生,他也沒說什麽,你又有什麽不開心不滿意的?」實際上,這種看似是為了自己兄弟出頭但十分不著調的評價,就是哥哥姐姐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拎不清自己的身份的表現。
雖然是二胎家庭,但咱們盡量把孩子們當成獨生子女來養育和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少出現「孩子管孩子」的情況。
從小就得給孩子傳遞「管好自己最重要」這個理念:要讓孩子們知道,如果自己的兄弟姊妹需要你伸把手時,你就伸手幫一把,而不是張嘴吧啦吧啦。如果沒法伸手幫一把,就閉上自己的嘴,建立足夠的邊界感——批評教育這件事,有爸爸媽媽來做,兄弟姊妹們少搭腔。
發現孩子獨特的優勢,讓孩子們旗鼓相當,勢均力敵
有人曾這樣形容「最好的友誼」——不是居高臨下的恩賜,而是勢均力敵的默契。
友誼如此,兄弟姊妹親情也是如此——只有彼此勢均力敵、棋逢對手,或許才能坦誠相待、共同進退。
如果一個孩子在各方面一直都很強,而另一個孩子老是被當做「差生」進行對比,就算父母覺得自己很愛兩個孩子,但作為弱勢的一方會感到自卑和難堪—— 自我意識的存在遠比他人所謂的關愛更強大。 有時,人性中的弱點還有可能見不得「自己身邊人過得幸福」,所以讓兄妹姊妹們勢均力敵是特別重要的事情。
如果大寶和二寶之間真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那麽父母的心態要更加平胡,千萬別嘲弄弱勢的一方,誇贊能力強的一方,而是將兩個孩子看成更加獨立的兩個人, 發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不生活在任何陰影或光芒之下,讓他能夠滿足於自己——避免「痛苦源於比較」這件事的發生。
生育孩子不易,養育兩個孩子更是需要父母們的智慧和人生經驗——這不是簡單的「一碗水端不端平」的說教,而是充滿了人生體驗和感悟的總結和再出發,願我們能夠共勉之。 @知乎親子
【我是 @麒麟媽媽生活記 : 曾在胎停路上掙紮了7年的85後,有豐富的胎停就醫經驗,教過書,寫過文。現在陪伴雙胞胎男寶七七、一一成長,定期與你分享情感、育兒生活中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