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喜歡自成一派,做唯一的我,我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的又幹不掉我……」14歲兒子的電話鈴音完全彰顯了他這個階段的個性,這已經是我家爸爸短時間內第四次撥打兒子的電話,但很遺憾,電話那頭沒人接,電話這頭的爹地,憤怒已經達到了極點!
兒子14歲,從小就古靈精怪的小東西進入青春期後有了不小的變化,最大的變化是不喜歡和家人說話,那耳朵上什麽時候都掛著耳機。逮住機會說幾句他 也有點心不在焉,有些話題一說就炸,比如學習,比如未來……
作為勤學好問的媽媽我是能理解也能接納的。我跟兒子同學的媽媽們交流的時候發現,到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十之八九都是進家門後就躲進自己房間不願意出來了。和同學有說不完的話,和父母就無話可說。知道大多數孩子都這樣,說明這是青春期的共性,那就不用慌張,接下來要做的是找到答案,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共性?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找答案不是困難的事,難的是分辨與套用。我看了很多關於青春期的書籍,其中包括介紹青少年腦部發育的書籍。我們很容易把親子關系的矛盾固化在相處方式上,但如果不了解矛盾真正形成的原因,即使意願再美好,但結果可能都不能盡如人意。
所以,了解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步是要了解他們的生理結構變化,前額葉與激素水平的故事咱得心裏門清才行。了解生理變化後再去了解心理變化,之後再去探究,模仿和學習成功案例。
我透過交流,學習,尋找,試驗,終於和14歲的兒子形成了良好的」青春期親子相處模式「,然而我家爸爸還沒找到出路。從來沒打過孩子的爸爸,竟然在幾個月前對1.76公尺的兒子動手了,現在想想真是驚悚!更恐怖的是動手之後我怎麽覺得這爸爸對兒子真是感覺有些恨意呢?我也會和孩子生氣,但從來沒有真的產生過恨意,這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嗎?我一度認真的思考過這個問題。
透過觀察我發現(突然就想到了火星情報局,呵呵呵!),爸爸對女兒和爸爸對兒子的態度和容忍度真是不一樣,對待16歲的女兒,爸爸真是寬容的多。所以,同樣是青春期,男孩女孩的父母功課還不太一樣的呢!
不能看著老公和兒子的關系惡化下去,兒子是不會改變了,那就得爸爸變,但這真的很難呀!讓他和媽媽們聊天?有點為難他。去讀青春期相關的圖書?天方夜譚呀!他已經很久不讀書了!推薦相關短視訊?他根本就不看呀!認真的給他講個課?一半時間是不聽,一半時間是全情投入的跟我爭論,心累呀!
家裏的這個大男人比家裏的小男人難搞多了!
但是天助我也,後來我偶爾讀了一本書,當~當~當~當!
就是這本【陪孩子一起度過青春期】,一本文筆並不美妙,作者不怎麽出名,話題也不怎麽新鮮的關於青春期的書籍。
這本書的作者很聰明,她知道在青春期話題領域太多太多的專家大咖,太多太多的作品,太多太多的講座在努力的給全天下父母普及著相關的資訊,怎麽能在這個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呢?她選擇化繁為簡,她用簡練的語言歸納專家們的研究結論,然後配上一個個落地的小故事。道理淺顯易懂,故事打動人心,用了8個章節把青春期的那些事講的明明白白。作為看著【故事會】長大的我們,這樣結構的一本書讀起來毫不費力,但收獲不小,不太需要高智商就能理解,操作指導很明確呀!
但是,讓我老公」讀「?那依舊是奢望!總結傳達?我真心不想再陷入沒有結果的內耗中了,累不起呀!
於是聰明如我,改編故事小能手上線了!
我把書中的那些故事做了分類,其實作者本來分類就非常清晰,我只是選了和我家孩子吻合的問題和案例,然後在合適的時機把故事說給我家爸爸聽,當然故事裏的人物都變成了爸爸聽說過但不熟悉的名字,多半都是兒子女兒的同學(其實心裏對這些孩子們有點愧疚,感謝他們對我兒子成長的幫助吧!)
把案例和故事變成身邊人的八卦,我家爸爸接納度高多了,而且思想境界也高多了。那評論起來瞬間就有了專家視角,我再見縫插針的給補充點專業知識,呵呵,成了!爸爸無知無覺的就被我打造成解決」青春期問題「的專家了。
認識決定行為,沒用太長時間,變成」專家「的爸爸在無聲無息中行為就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是對於孩子的種種不良表現接納度高了。能看出來,那些他認為糟糕的行為依然是不被他認同和喜歡的,但是他會選擇忍耐,有時候還來勸我」青春期的孩子是這樣,我這麽大的時候比他還過分……「得,這失憶癥都給治好了,終於想起來自己也是走過青春期的人了!
分享一段這樣的經歷,總結來說就是想提醒家有青春期寶貝的爹媽們,別一天到晚總想著改變孩子,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點改變?看看自己能不能幫助另一半做出些改變?人家孩子前額葉沒長全,咱做爹媽的長全了呀!我們號稱吃的鹽比娃吃的米都多,矛盾爆發的時候,努力想辦法努力改變的人不應該是我們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