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1情的緣故父母來不了,陰差陽錯自己帶孩子迄今已經快8個月。沒有產後抑郁也沒有宅家自閉,身邊的親友無一沒有表示驚奇,說實話連我自己都覺得意料之外,可能這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吧。
當時一開始我媽其實挺擔心的,一直在做我的思想工作說要不就請婆婆過來幫忙吧。婆婆也一直提出要來給我們幫幫忙我都婉拒了。這裏交代一下我婆婆的大概特點:人單純沒心眼,完全不是」惡婆婆」,所以想看戲的可以散了啊,這裏沒有婆媳大戰。
那為什麽我依然不想要婆婆來帶孩子呢?
「婆婆畢竟不是媽」
跟自己媽有什麽意見不合的想都不想就可以說出口解決,跟婆婆講話還是多少需要在腦海裏打好幾遍草稿,有時候話也不好說得太直白,長期下去溝通不到位心裏肯定覺得膈應的慌。
「育兒理念/獲取育兒知識的渠道不同」
其實這個跟前面一點也是相關聯的。畢竟我與婆婆獲取育兒知識的渠道不一樣,我更多地是有多所篩選地在權威的公眾號上學習,婆婆更多是以一些所謂的經驗,還有看一些比較雜的微信文章或者身邊的朋友打聽,老實說我並不是很認可,所以還是希望避免這些育兒方面的沖突。包括產後護理、坐月子等方面,他們有他們的觀念,我有我的想法,我也不喜歡他們的想法強加在我身上,我自己完全可以照顧好自己和寶寶,總之就是多學習嘛,趁寶寶睡著的時候我就會開啟手機上的套用G動跟著上面的音訊做凱格爾運動,幫助修復產後盆底肌松弛,改善漏尿、脫垂等問題。
「想要屬於自己的小家」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家永遠是子女的家,子女家卻不是父母的家。我喜歡有界限感的家庭關系,如果天天需要跟公婆打交道我覺得好累,每周末聚餐一次的頻率是可以的。如果婆婆來帶孩子意味著天天要過來,也許時間上我稍微可以松一口氣自由一點,但也失去了屬於自己小家的自由,對我來講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
「寶寶只由一個人帶生活規律很多」
這不只是我的感覺,身邊好幾個自己帶娃的朋友家裏都是天使寶寶,相信這並非偶然巧合,事實上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從摸索到有意識地去規範,寶寶的規律很快就養成了。我家寶貝兩個月不到就已經睡整覺,晚上八點到第二天早上八點不醒來的那種。如果多人輪流帶,寶寶反而會覺得困惑,習慣更難養成。有人幫忙照看似現在得到短暫的自由以後想糾正需要更加多的精力。現在我的每天過得很有規律,寶寶餵養和家務一樣都沒落下,隔三差五還能出去逛個街遛個狗跟姐妹喝個下午茶。
說了這麽多也只是我自己的想法,當然我相信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情況,只是想告訴鼓勵一些因為沒有長輩幫忙帶孩的媽媽們,不要喪氣要對自己有信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自己帶娃其實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大家都是在育兒這條路上摸索,一起交流加油吧!